我国情报学创新机制与领域研究_情报学论文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及创新领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学科论文,机制论文,领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对于一个学科来讲,创新就是使学科保持生命力和健康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到来,情报学这一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要想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在时代赋予的机会和挑战面前取得更大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创新将是一种必然。

1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要求与创新任务

1.1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要求

情报学是克服大科学时代的情报危机而产生,并伴随着现代信息革命的浪潮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外界环境的不断改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利用,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资源本身的变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不断深化等等,情报学这一“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传播和利用”为己任的学科,可以说既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和挑战。在上述条件下,应该如何应对种种变化,如何使该学科得到良性发展,如何能够与信息科学群中其他学科的飞速发展保持同步,这些都是在现代条件下对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提出的创新要求。

1.2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任务

(1)与科学技术进步相匹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情报学的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手段与方式不断创新,始终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匹配,面向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这不仅是情报科学发展的一种规律,也是情报科学发展的创新任务。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贯穿于情报科学每一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脉络之中。如情报检索系统的每一次变革都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今后我国国家发展重点将转移到知识经济的发展上来。然而,知识经济发展离不开知识传播系统。作为知识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机构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是启动创新过程的前提条件;直接参与科学研究过程,是知识创新的组成部分;促进知识的扩散和转移,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知识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可以为知识创新提供思想资源、信息资源和创造素材,传播科学知识。因此,情报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扩散和转化为依托,为思想传播和文化繁荣提供有效途径,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知识生产提供思想资源,为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提供有效手段,为经济发展提供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形成、发展和壮大情报产业,为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服务,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国民经济直接创造和积累财富服务[1]。

2 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创新模型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创新都有其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就情报学科而言,也不例外。那么对一个学科的发展与创新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几个角度来加以阐释呢?我们通过审视情报学的发展与壮大的历程,就会发现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这也是该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成长力。当然,外部环境对学科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情报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的发展与创新不可能离开社会需求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没有社会需求,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与其他关系密切的应用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情报学科发展也会失去动力。另外,一个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学科的核心,它的演变对学科创新来讲也同样是一种驱动力。通过分析后,我们给出情报学学科的创新模型,见图1。

图1 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模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报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是在其外在环境的影响力、体现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内在成长力以及其他4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信息需求、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这4种力来起作用,是情报学创新与发展的保证与基础。这4种动力及学科内在发展力是情报学发展的原动力,对学科发展与创新起到直接与决定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情报学发展与创新动力并不是上述6种作用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力的合力,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而且这6种作用力也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共同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由于信息技术群的发展及其应用,形成了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式,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形式,也带动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深化与发展。从信息需求的角度来讲,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与重视程度的提高,反过来也刺激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研究单元及处理方式,推动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进一步拓展。从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角度来讲,信息资源发生了变化,那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方式、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手段等也不可避免地要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社会需求的需求模式、信息服务模式等也会改变,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会进一步深入。总之,这几个作用力之间是存在一定的交叉与关联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外在创新环境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力

情报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情报学本身的因素和微观动力,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发展与创新也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学科的发展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外部环境对情报学创新的作用,我们可以概括为影响力。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1)政治环境。立法的稳定性、政策的连续性、体制的完善性等,对一个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国家经济体制和政策、科技体制和政策从根本上决定了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的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情报意识和信息观念大大增强,使我们的情报工作直接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情报工作也逐步深入到以企业为主体,使企业成为情报工作与经济工作接轨的载体。

(2)经济环境。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知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化以及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对情报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情报需求是刺激情报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各层次的信息需求都呈上升趋势,这种不断改善的经济环境势必会影响到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

(3)科技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产品、信息技术、科技水平、科技成果等各方面都呈现出高速增长势头,这无疑为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次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情报学创新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4)文化环境。用户的情报能力影响到用户的情报需求,也是情报工作发展的又一重要刺激因素。用户的文化素质水平是直接影响用户情报能力的主要因素。文化层次的高低制约着用户对情报的需求。人们的信息观念、对信息的需求欲望、信息文化水平、信息消费观念的高低等,对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5)社会环境。社会的进步,信息社会的结构、制度与运行机制的改变,信息生态环境的形成等因素,对情报学的创新也起到一种基础性作用。

2.2 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是情报学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成长力

情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都有某些规律可循。通过对其生存与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发展也遵循着某些规律。概括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聚散共生规律和周期性规律。其中聚散共生规律对学科发展与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周期性规律则是学科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般性规律。

2.2.1 学科发展的聚散共生规律

从科学发展史上看,学科的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以及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是两种经常起作用的基本趋势,整个现代科学就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如今,现代科学正处于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伴共生的新时期,聚散共生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规律。新的重大科学突破和学科生长点,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会点上。

情报学学科的聚散与共生同步发展,一方面情报学不断地向纵向方面分化(即研究向精细化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分支学科,即真正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推动着情报学向深层次拓展,比如文献计量学发展到现在的网络计量学便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向横向综合发展,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它对于自身的研究对象,需应用多学科领域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比如竞争情报分支学科就是由情报学与管理学等相交叉而形成的。

从情报学的多学科发展、跨学科交融直至学科体系的建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情报学的兴起和繁荣,始终沿着分化与综合的轨迹前进。一方面,情报学与图书馆学、档案学等因有同源关系,在内容、性质、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明显相同点或相似点,因此它们之间紧密联系、捆绑发展,具有较强的学科群特点。另一方面,情报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经济学、法学、大众传播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史学、通信工程学等正在不断交叉融合,从简单地交换学术思想,到全面交流学术观点、方法、认识、术语以及各种资源,情报学正迅速成为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知识分支。

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促使情报学与外部学科的联系也在加强并不断地生长新的要素,扩充研究对象和范围。如通过理论的转移与综合、方法的转移与综合、应用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情报学体系结构要素不断增加,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断扩展,其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在发展。通过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的营养,从而保持情报学旺盛的生命力,有效地推动情报学体系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2.2.2 情报学学科周期性发展规律

情报学的发展是在周期性变化中不断前进的。情报学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是指情报学在发展中,从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在某些特性上不断循环往复的向前发展。情报学学科周期性发展规律普遍存在于情报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过程之中,具有普遍性、稳态重复性与完整性。情报学的某些理论与某些分支学科总是在原来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其研究内容,完善其研究结构,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问题→解法→答案→新的问题……,低潮→成长→高潮→低潮→……这种周期性发展。如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以“实践→问题→研究讨论→答案(创新)……”的方式循环前进;情报学研究对象的研究以“具体→抽象→具体→……”的方式循环发展;情报学新的分支学科形成以“实践、经验积累→理论初步形成→完善与成熟→产生新学科→……”的方式发展;等等。

正是这种周期性发展规律,促进了情报学学科以螺旋方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

2.3 信息技术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推动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媒体及其收集、处理、传递与服务方式的变化,情报学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管理和情报学的深刻变革,它所提供的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正以巨大的冲击力改变着人们长期形成的传统的情报管理理念,推动情报学学科的不断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把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向了信息资源管理时代,凸显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网络,在以“用户”为核心的基础上拓展了情报学研究方法,提升了情报学研究理念,这使得情报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能不断寻求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情报学也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价值。情报学的学科意识和现代理论模式与信息技术及科学方法的紧密结合,是其增强变革深度、激发活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

2.4 信息需求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牵引力

不断满足用户动态变化的信息需求是情报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信息需求市场的繁荣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强大牵引力。也可以说,信息需求是推动情报学学科创新与发展的原动力。社会系统及其环境的变革和变动向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课题。例如,我国信息产业部的成立,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以及社会信息化浪潮向情报学提出了大量的综合性问题。数据库生产、信息咨询、通信技术、信息资源开发、信息立法等问题,要求多门学科间协作,共同解决。

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是社会信息化和知识化进程日益加快,信息和知识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利用,使得知识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又对知识信息产生强烈的和大量的需求,使其社会需求量明显加大。同时,不仅信息需求量在增加,而且要求也在提高,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情报机构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勇敢地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这些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信息需求必然会汇集成一股强大的社会需求,有力地拉动我国情报学的创新与发展。

2.5 信息资源的变革是情报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内驱动力

信息资源是情报工作加工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情报学发展的源头,可以说信息资源的变革和丰富是情报学发展和创新的内驱动力。

情报加工的核心领域,从传统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再到知识资源的研究。信息的组织领域,从文献的整理到情报搜集到信息组织,再到信息构建,又发展到知识组织,并向知识地图的构建演进。在信息资源的存储领域,从传统的图书馆馆藏到情报中心,再到电子文献中心,又发展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集成服务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数据存储,从文献资料到数据库,发展到数据仓库的建设、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网格的研究。信息资源的变革就意味着以其为研究内容的情报学学科的变革与发展。比如: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不仅是技术和设备上的革新,更是图书馆生存理念和运行机制的革命,将对图书馆管理理念、规则、方法、手段等诸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2.6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进步是情报学发展与创新的外驱动力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是情报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情报学研究的核心,是激励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外驱动力。全球性、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传输体系正逐渐形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彻底改变了人类知识信息生产、分配和利用的格局。网络载体的迅速发展极大冲击了建立在传统纸质载体基础上的科学信息交流,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交流载体结构之间的平衡。在这种网络化的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冲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行业、时间的限制,极大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内容。档案、图书、情报承载着信息的共性,科技的迅猛发展,赋予其数字化、网络化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开发技术研究,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研究,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信息资源的配置优化与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信息经济理论研究,信息立法与政策研究,信息产业及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研究,信息资源利用的标准化研究等,都会对情报学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3 我国情报学学科的创新领域及内容

情报学学科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学科的内在成长力以及其他4种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很多创新领域和创新内容。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下面就从这6个方面来说明其主要创新领域及内容。

3.1 情报学在外在环境方面的创新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从经济形态、社会环境还是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的转变,信息或知识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们开始把信息或知识看作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此外,随着信息技术成为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技术,各种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的影响,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从经济和经营信息化、媒体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政务信息化,各行各业都在信息或知识上寻找生长点。

面对今天社会信息化的浪潮,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我们应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情报观——现代情报观。现代情报观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全方位地研究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的情报及其活动规律,这对推动我国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及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情报学的研究领域及内容不断出现一些创新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产业的发展。比如信息产业政策的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的布局与调整等等。

(2)情报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情报机构的转型要求培养和塑造新一代情报工作人员。情报学教育必须努力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为内容主题专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情报领域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也显得尤其重要。

(3)网络信息环境管理与建设。包括国家宏观情报政策、方针、计划、体制,网络信息环境的构成、功能、特征与发展趋势,传统信息环境与网络信息环境之间的转化,网络信息政策与法规(如信息主权与国家主权、电子民主、信息所有权、网络控制与国际信息新秩序,由网络信息安全引发的“责任”,发布信息的自由,信息立法等)。

(4)信息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2]。信息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信息资源本身的价值和利用效率。信息生态环境对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以及如何维护信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

(5)情报学如何为知识创新体系服务。情报工作和情报机构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更好地为其服务。

(6)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当然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等领域。

(7)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已经融入到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国防安全,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基本因素。

(8)图书情报机构的社会化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情报学日益重视绩效管理、内涵发展的问题。为提高情报机构的效益,专业界提出了一系列管理理念,如岗位分类、业务外包、机构重组、委托管理、战略经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电子信息服务的统计和评估也是一个新课题。当前,情报机构改革有待深化。

(9)情报事业发展战略。当前,情报事业发展战略研究首先要明确新形势下情报事业的定位。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情报事业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力量。其次,要研究情报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如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此外,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来中小型情报机构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大型情报机构的生存基础只是它的信息资源优势吗?这就涉及到情报机构的转型问题。发展战略研究应当为当前情报机构的转型和新型情报机构的布局指明方向[4]。

3.2 情报学在自身发展规律作用下的创新内容

任何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情报学的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聚散共生规律和周期性发展规律。在这些发展规律的共同作用下,情报学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创新内容,主要表现在分支学科方面:

(1)信息伦理学。信息伦理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信息伦理问题的出现。信息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伦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仅仅靠法律就能够解决的。从信息的活动周期看,信息伦理学包括对下列问题的研究:信息生产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等;信息收集与组织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信息审查制度、知识自由等;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信息获取的自由与平等、误传信息(misinformation)等[5]。

(2)信息法学。信息法学主要研究在信息产生、传播、收集、处理、存储、应用、交换等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转让信息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信息法学的研究内容中,包括信息法律现象的研究、信息法律规范的研究、信息立法的价值与运行研究,同时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对信息法学有不同角度的研究。

从当前学术研究的现状看,信息法学研究有下面几个热点研究领域:信息自由与平等、信息共享与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犯罪、信息网络中的法律冲突、信息法律制度建设等。对这些重要研究课题的突破将会对信息法学的内容体系和学科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3)信息政策研究。信息政策产生的根本动因是要求制定一种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信息战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诸如信息安全、保密、污染、犯罪、冲突、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尽管人们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这些问题,但至今还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为此,各国政府根据不同的国情,力图以信息政策来平衡、协调各种利益和关系,解决信息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信息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信息政策研究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信息政策的研究、制定愈来愈重视。

(4)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我国近10年来社会经济的全面信息化为信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课题频繁地出现在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前沿。

有关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问题,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信息经济的特质与功用,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策略,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国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向,信息经济学与情报经济学是否同一的问题等。

(5)网络计量学。网络计量学,Webmetrics或Cybermetrics,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激增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计量分析工具。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基于文献和信息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面临着新的变革。网络计量学研究已经逐步从传统信息计量学中分离出来而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网络计量学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网页上的新闻组、科学交流、网上研发指标分析;引文分析应用;电子科学期刊的评估;网络间连接关系;互联网访问流量等[5]。

3.3 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情报学创新内容

情报学的发展和创新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情报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情报学的创新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环境下情报收集技术及其运用;

(2)网络环境下情报处理技术;

(3)网络环境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和评价技术,比如文献数字化技术、网络导航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多媒体技术、用户/系统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元数据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等;

(4)网络环境下情报内容,特别是知识的表达、分析与整序技术,比如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文本内容自动处理、自动标引、自动摘录、自动分类、智能情报检索系统、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工程等;

(5)信息安全与保护技术,比如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等;

(6)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技术研究,特别是信息推送技术与信息获取技术等;

(7)数字化图书馆可视化接口设计与实现技术;

(8)信息构建的相关支持技术与实现平台研究。

3.4 信息需求拉动下的情报学创新内容

用户研究对情报学理论和实践的多个领域,如情报检索、情报系统等,都存在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情报学研究正向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转移,而以用户为中心实质上就是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中心。尤其是信息社会,创新成为其最显著的特点,对信息用户及其需求的研究更显重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信息用户的演变不仅存在着广泛化趋势,而且在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上具有更多的个性化特征因素,这将给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在用户及信息需求变化的拉动下,情报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创新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报的吸收理论。用户的信息吸收包括信息的接受、处理、理解和利用等环节,然而用户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吸收极限定律,使用户得到最关键的信息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

(2)用户的信息认知,包括认知心理、认知行为和认知能力3个方面的研究。

(3)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需求模式研究,包括信息需求的类型和需求特点等方面。

(4)网络信息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信息市场的良性运转,信息市场的规范化、健全化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5)信息用户满意度研究,包括指标设计与测评等。

(6)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信息服务体系经历“面向信息资源”——“面向信息交流过程”——“面向信息用户”的变化过程。“面向信息资源”是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面向信息交流过程”是以信息资源传递进而被利用为中心。“面向信息用户”是以主动、适时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为中心。“面向信息用户”的信息服务体系是人们共同追求的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7)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现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多样性、网络环境的优化等,不可避免地对信息服务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8)信息咨询业的发展。21世纪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将由传统的服务形式转变成人机结合和智能联机检索等智力型信息咨询服务。这种转变将涉及到工作方式、工作重点、运行机制等各方面的变化。

3.5 信息资源变化驱动下的情报学创新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也不断变革和创新。20世纪40年代以前,情报学研究主要是以图书馆和图书馆的各种要素作为研究内容,40—50年代,研究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献工作或文献学。60—70年代,由于文献量剧增,计算机在信息组织、检索方面的优势日益明显,计算机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MARC、联机检索等成为情报学研究的新课题,引文分析、书目计量学的地位也日渐上升。80年代,计算机大量应用于情报工作,情报自动化集成系统、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联机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开发应用以及情报网络化成为新的学科生长点。进入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情报界逐渐认识到知识是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情报学的知识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与之相关的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以及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6]。

(1)知识组织,比如元数据、知识结构、知识发现、知识挖掘、知识仓库、知识库管理系统等。基于网络的超文本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布鲁克斯“知识地图”的设想。然而,目前所达到的水平与布鲁克斯的知识地图还有一定的差距。“知识地图”的本意是分析文献中的逻辑内容,找出人们进行创造和思考的知识节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和展示知识的有机结构。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知识的恰当表达和计量方法。尽管我们利用超文本技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状结构,但其中的各种元素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文献层,准确地说是运用知识组织的思想进行的文献组织。因此,知识组织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将成为情报学的首要研究课题。

(2)知识管理,它引发了情报学一系列的深刻变革。知识管理充分吸收了信息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其核心是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的知识创新。由于知识和信息所固有的内在联系,情报界在认识到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之后,迅速将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成果运用到知识管理领域,情报工作者成为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力量之一。

(3)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当前情报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知识各种要素在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它主要要解决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服务、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其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

3.6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创新内容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内涵、类型、载体形态、分布和传播范围、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信息资源有显著的差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许多新的内涵。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建立在新的社会基础结构——信息网络的基础之上,适应了信息化社会信息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是IRM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1)网络信息发布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及认证,信息发布平台及主要技术方法、发布途径与推送形式等。

(2)网络信息组织研究。主要包括信息组织结构、组织方式、组织标准、多语种处理、智能组织技术等。

(3)网络信息检索研究。主要包括检索语言、搜索引擎、检索策略等。其中基于自然语言的智能检索是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4)信息服务研究。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评价、信息导航、信息产品开发、信息咨询、知识信息营销、信息服务的市场保障等。

(5)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研究。电子商务是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商务活动,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寻求合理的信息管理模式,为实现电子商务提供信息管理解决方案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6)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网络信息服务的成本收益分析,网络信息产业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以及网络经济学等。

(7)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各种情报系统与服务之间的协调协作。

(8)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组织、服务等。

(9)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是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处理技术将数字化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可以从结构框架、运行环境和遵循标准等各方面深入分析和研究。

(10)政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研究。

(11)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方法论,如流量计量法(即通过对上传或下载的信息流量来探索信息流的规律)、超链接分析法(即借鉴引文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超链接,探索网上文献的相互关系以及网络用户的行为与心理等)、访问量分析法(即以网上信息系统的被访问次数为依据,研究该信息系统的效用等)、网上直接调查法(即利用网络的方便性,通过设计问卷等方式,对用户或情报服务工作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等)。

(12)网络环境下情报分析、研究、咨询、服务与传递的新方式、新方法(如网上咨询、网上SDI、网络会议、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等)。

(13)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文管理[7]。在信息成为一种资源之后,信息资源管理的人文管理便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其中包括信息政策、信息法律和信息伦理3个方面。

(14)网络环境下情报产品的价值、价格、生产、营销及其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15)情报业务与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16)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或者说就是网络经济的核心,因此对电子商务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当前情报学研究大力拓展的又一新领域。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情报学创新机制与领域研究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