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号动车”进园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爸爸论文,号动车论文,进园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原来,我们幼儿园的家长会现场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偶尔有几个爸爸参加,也是缩在角落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平时,大都是妈妈们接送孩子;双休日的“假日小分队”活动中,更是难觅爸爸们的身影……结果,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调查“你最喜欢的一个人”中,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孩子比较依恋妈妈或祖辈,爸爸们受到了冷落。紧接着,在大班的“爸爸调查表”活动中,孩子们也更多提到对爸爸的不满。下面是调查中孩子们对爸爸的描述——
“爸爸每天就知道睡懒觉,我上幼儿园了,他还在睡呢。”
“我都好几天没看见爸爸了,他经常出差。”
“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妈妈管,爸爸负责赚钱。”
“爸爸不管我的学习,我在幼儿园评上了组长,他还不知道呢!”
听到孩子们的抱怨,老师赶紧引导:“那你们有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爸爸呢?有时候爸爸并不知道啊,你们也要多跟爸爸沟通哦!”
可孩子们大都回答:“怎么沟通啊,我睡觉了,爸爸才回家,我起床了,爸爸还在睡觉呢!”
原来,爸爸们和孩子的沟通机会太少了,不仅在幼儿园,在家也是如此。怎样才能让爸爸们更主动地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关注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主动与孩子、家人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情况,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呢?
于是,这一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利用每月第一个星期二的全园家长开放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大班“爸爸日”活动,有目的地邀请爸爸参与。不仅增进了爸爸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使爸爸们在参与我园行为课程的过程中,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及教育理念。
爸爸反思日
第一攻的“爸爸日”活动需要做好全体爸爸的动员工作,为了保障活动效果,最好所有的爸爸都能到齐。于是,老师为每个大班孩子准备了一个信封、一张信纸,还有各种彩色笔、小贴纸等,请孩子们把信封和信纸装饰成自己爸爸喜欢的类型,把信放在爸爸经常看到的地方,比如拖鞋上、电脑旁、水杯下、牙缸中。结果,活动当天,爸爸们全部到齐了。
当天,老师特地选择了蒂娜·麦克诺顿的作品《我爸爸和我》。作者用柔软的笔触描绘出爸爸和孩子之间那份独特的爱意,借孩子的独自,道出了他和爸爸之间的那份默契、他对爸爸的崇拜和信任。读完绘本,老师问了孩子们一个关键问题:“你和爸爸在一起,你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借此唤醒爸爸们对自己角色的反思。
“只要我和爸爸在一起,我就会变得很聪明!因为爸爸什么都知道,我不知道的只要问他就行了。”
“我和爸爸在一起,我就会变得很安全!因为爸爸很强大,很厉害,他什么都不害怕,他会保护我!”
“只要爸爸和我在一起,我就会很开心!因为爸爸每天很忙,他如果能和我一起玩,那我就会很开心!”
不用对爸爸们讲什么大道理,单单是孩子们天真稚嫩的话语,就让爸爸们强烈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需要!很多爸爸开始反思平时对孩子的付出和教育,就这样,我们用一本绘本和一段师生对话启动了“爸爸号动车”,让更多的爸爸愿意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
爸爸服务日
要想火车跑得快,要有好的车头带。我们努力发现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爸爸榜样,以点带面,让榜样的力量辐射全体。例如,东东爸爸在幼儿园身兼数职,既是家委会会员、班级论坛版主、qq群主,还是班级活动的专职摄影师、班级助教、生态园护理员等等。东东爸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尽可能多地走入幼儿园、走入班级、走近孩子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诠释着父亲对孩子的责任。我们鼓励他在家长qq群上留下一段真情独自。
“孩子是我们家长的,也是老师的,但最终还是我们家长的。咱们就这一个孩子,可老师有一个班的孩子,希望我们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特别是我们这些当爸爸的也得拿出点大男人的责任,努力成为老师的朋友和配合默契的助手。”
东东爸爸好比“车头”,带动了其他爸爸的参与。而且,他的行动也使爸爸们有了模仿的依据。在接下来开展的一系列“爸爸服务日”中,大班的爸爸们从在幼儿园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做不了”的“影子爸爸”,逐渐成长为会观察、能倾听、擅长动手动脑的“活力动车”。
在“爸爸运动日”中,起先,我们设想的是让爸爸和孩子一起参加运动会的亲子项目。当我们把这个设想告诉给家长的时候,没想到,晨晨爸爸协同另外几名爸爸一起来找老师商量:“老师,运动会中你们要管理孩子,又要主持,还要做裁判,肯定很忙!我们几个爸爸都是小学的体育老师,举办这样的运动会比较有经验,而且我们可以发动所有家长一起参加,孩子们肯定更加高兴,不如就把运动会的亲子项目交给我们组织吧!”我们都没有想到,原来默不作声的爸爸们竟然这样积极主动。为了发掘爸爸们的潜在能量,我们决定把活动交给他们来策划、组织和实施,我们做好保障、协调和协助。运动会年年搞,但这次,我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欣喜与期待!“爸爸号动车”要上路啦!晨晨爸爸好比“列车长”,负责活动的总策划,冲冲爸爸好比“司机”,负责制定适合大班父子的运动项目;有些爸爸们肩负起运动项目的道具制作、场地布置,相当于“乘务员”;有些爸爸们担任起每个运动项目的裁判,好比“调度员”;还有几位爸爸专门负责摄影,做好“后勤”工作。平时粗枝大叶的爸爸们在安排活动时心思之细腻、考虑之周全,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爸爸运动日”顺利结束。孩子们看到场上都是爸爸们忙碌的身影,父子之情悄然升级。“爸爸加油!爸爸真棒!爸爸好帅!”对爸爸们的赞美之声在小小的操场上此起彼伏!
在“爸爸主厨日”中,我们挑战了爸爸们的弱项。爸爸们接受了挑战,巧妙地呼应:“厨艺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那份心!”“能让孩子喜欢上咱做的‘菜’才是好大厨!”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很多在家从不进厨房的爸爸都自学成才!“父子相会”居然是黄豆拌豆芽,“自马王子”居然是凉拌豆腐;“火山下大雪”居然是西红柿片上洒白糖;“绝代双骄”没想到是青辣椒炒红辣椒;“雪山飞狐”竟然是炸虾片。这些菜也许不够美味,但名字还真够有创意。厨艺不精,创意来补。有的爸爸自编歌曲来夸菜;有的爸爸学起了传统吆喝:“烤面包,美味的烤面包,有巧克力味的,有草莓味的,一元一份。现在大促销了,只要一元钱就能买到一份巧克力味的和一份草莓味的,实在是太划算了。数量有限,每人只能买一次哦,赶快来买啊!”这招还真灵,孩子们都围向这几位爸爸,生意好得不得了。活动结束时,由孩子们分别评选出最佳菜名创意奖、最佳主厨奖、最佳喜爱奖、最佳合作奖等,爸爸们人人有奖,都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通过一系列的“爸爸服务日”活动,爸爸们走进了幼儿园,参与到幼儿园的各种大型主题活动中,开始领悟到亲子活动的魅力,感受到自己带给孩子的影响。同时,爸爸的爱也深深地融进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爸爸上课日
在引导爸爸参与大型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爸爸们的更多优点,比如职业多元化、兴趣多样化、知识量大、思维更发散、更有创造力等等。如何利用爸爸的优点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呢?如何让爸爸们更多接触幼儿园的常态生活呢?我们开始了下一步的“爸爸上课日”活动。
我们建立了丰富的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库,通过一系列的“爸爸日”活动,我们利用爸爸们身上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请爸爸们适时介入教学,为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提供各种援助。
爸爸们在园外,帮助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协助幼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爸爸们在园内,参与多种助教活动,如“爸爸上课日”“爸爸助教团”“蜗牛考察队”等,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源,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了自身的教育观念。吸纳爸爸们共同介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来,让爸爸的参与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常态,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在一次探究性活动“我们的小区”中,孩子们提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小区里面停的车越来越多,可是小区又没有地下车库,怎样可以让住在小区里面的人不搬家,但又可以在地下建造车库呢?”这个问题可难倒了老师和其他孩子,一下子没有人能答出来。这时候,彤彤想起了爸爸:“老师,我爸爸是建筑师呢,他肯定知道!”于是,我们把彤彤爸爸请来,帮助孩子们拓展经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访问彤彤爸爸,而彤彤爸爸耐心地回答了孩子们的提问,并提供了很多专业性的建议,为幼儿在建构区进行搭建小区的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让更多的爸爸参与日常教学,我们先请孩子们对自己的爸爸进行了一次调查:“爸爸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喜欢爸爸什么?”目的是为了了解爸爸们的能力和兴趣,能更有针对性地将爸爸的兴趣爱好与课程主题有机融合,有效地发挥爸爸们的长项。
我们把调查统计后的结果纳入幼儿园的“爸爸资源库”。在接下来的各种主题活动中,爸爸们大显身手。大班《走进传统》的主题中,畅畅爸爸带着孩子们做起了印章,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篆刻艺术;《交通工具本领大》的主题中,宁宁爸爸索性将汽车开进了操场,和孩子们一起研究汽车的构造和原理;《宇宙真奇妙》的主题中,在前期搜集材料时,欣欣爸爸提供了观星台,并带来望远镜,和孩子们一起远眺夜晚的星空;《我的动物朋友》主题中,更多的爸爸带着孩子们匍匐在草丛中,捉蚱蜢……
一年前,爸爸们在大班孩子心中还是“隐形的影子爸爸”,可现在,孩子们已经热情地称呼他们为“爸爸动车”。让爸爸走进幼儿园、走进课堂、参与教学、客串教师、共建课程,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更富知识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课程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而且受益的不仅是孩子和爸爸,更弥补了教师在教育中的诸多缺失。未来,“爸爸日”系列活动还将继续,“爸爸动车”将常驻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