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 研究感染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抗病毒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 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干扰素;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其常见致病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小儿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并且患儿发病后病情进展较快,在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对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儿均满足临床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的年龄在8个月~5岁,平均年龄(2.56±1.14)岁。试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的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2.61±1.08)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其常规治疗措施,其中主要是加强对患儿的皮肤护理,进行隔离治疗、物理降温治疗,并为患儿搭配清淡的饮食。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其中主要是按照10㎎/㎏·d的标准将炎琥宁注射液与100毫升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按照1次/d的标准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治疗,其中主要是按照8万U/㎏,1次/d的标准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则视为痊愈;患儿只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且各项生命体征明显改善,则视为显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即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疾病,成人感染后不会发病,儿童感染后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之后会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上对手足口病的研究,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患儿一般起病较急,病情进展较快,并且发病后的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2]。其中患儿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等症状,在患儿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其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情况,严重时可导致患儿死亡[3]。因此,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患儿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患儿进行隔离,保持患儿身体清洁卫生,并为其搭配清淡的饮食。同时,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结合对患儿的抗病毒治疗,让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4]。炎琥宁是临床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其能够有效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提升患儿的免疫力,从而起到较好的抗病毒效果[5]。干扰素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其在进入人体后能有效提升K细胞和T细胞的生物活性,积极诱导淋巴细胞的作用,是机体能够更好地完成病毒的杀灭,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对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振宇,窦中伟,陈淑慧.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6,(21):205-206.
[2]曲宪成,田苗艳,林参.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1):92.
[3]李子恒.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0):100-101.
[4]郭红,董丽滨,房丽丽.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213-214.
[5]吕玲.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673-674.
[6]贾志英. 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13,(07):139-140.
论文作者:肖成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干扰素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