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坤 徐正友
(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西医确切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多以ESR、CRP、RF等炎性指标监测病情活动,治疗常用NSAIDs及DMARDS,甚至应用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而在传统医学中,RA属痹证的范畴。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腠理空疏,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而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病多呈慢性、反复性的过程,其本质为本虚标实,肝肾脾虚为本,外邪为标。久病必瘀,久病之人多营卫气血不和,气虚不能化血,血虚不能济气,易成血瘀,形成久病入络。在痹证过程中,由于经脉气血长期不得通畅,在病因作用下,往往产生瘀血,阻于脉络,更加重了痹阻,使气血失荣,而见疼痛麻木肿胀,甚至骨节变形、活动受限。而RA活动期以关节红、肿、热、痛、晨僵为主,与中医热毒致病特点相符,早在唐代,孙思邈就提出:“风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热毒流入肢节,深入营血,血脉瘀滞不通”,故现代有中医认为活动期RA病机关键在于湿热毒瘀虚,此五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为因果[1]并提出“热毒致痹”的理论[2]。笔者为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从2013~2015年跟随李有忠老师学习,而李有忠老师从西医免疫学、病理学出发,结合传统医学对痹证的认识,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虚是发病基础,热毒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后期毒邪深入经隧骨骼,气血凝涩,痰湿浊瘀胶固而出现关节畸形、废用。治疗上以治以益气清热解毒为主,祛风除湿活血为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281-02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平度市人民医院中医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120例,符合RA诊断标准[3],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服用糖皮质激素,或4周内接受关节腔激素治疗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或心血管、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胃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服药过敏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60例,年龄21~59岁、平均(46.5±5.67)岁;病程2个月~22年、平均(15.2±6.7)年。年龄31~76岁,男17例(28.33%),女43例(71.67%)。治疗组60例,男16例(26.67% ),女44例(73.33% );年龄20~55岁、平均(46.5±5.32)岁;病程3个月~23年、平均(15.8±6.6)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75),100mg/次,1次/d;甲氨蝶呤片(上海信宜制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644),10mg/次,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李老师自拟的清热解毒除痹方(黄芪18g、络石藤20g、青风藤2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2g、桑枝15g、延胡索25g、薏米30g、土茯苓30g、地龙15g、毕澄茄12g、木香10g、乌梢蛇15g、炙草6g),1剂/d,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
l.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该法采用一条长10cm的直尺,在直尺的两端分别标明有0和10,0代表完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评估疼痛时由患者根据其疼痛的程度标出0~10之间相应的位置;然后得到疼痛强度的数值或称评分,此法是国际通用的疼痛强度评估方法,目前认为是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观察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并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类风湿因子(RF)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RA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75%,ESR、CRP正常或明显改善;②进步:主要症状,体征改善50%~75%,ESR、CRP改善;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30%~50%,ESR、CRP有改善或改善不明显;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300/0,ESR、CRP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以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7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n(%)]
*
3.讨论
RA属中医“尪痹”“痹病”等范畴,自拟清热解毒除痹汤是以痹病“虚、毒、痰、瘀”的病理特点为组方原则。方中青风藤在《本草图经》记载“治风”,《本草纲目》记载其“治风湿流注”,络石藤在《本草拾遗》记载“煮汁服之,主一切风”,二者合用,有通利关节,祛瘀生新,流利经脉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二者还具有抗炎镇痛之效[5-6],二者合用共为君药;黄芪取其益气通络之用,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抑制炎性渗出,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改善微循环,抑制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损伤,具有双向调节[7],地龙、乌梢蛇等虫类走窜、能深入经络驱邪外出,搜风剔络驱邪、止痛,羌活、独活皆能逐风胜湿,薏苡仁、土茯苓祛湿热、利筋骨,川芎、桑枝能利关节,通血脉,行水祛风,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共为臣药,毕澄茄、木香为佐药,取其辛温之功,以防苦寒伐胃,炙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功。本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方,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检测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绍亮.病证结合治疗风湿病——宋绍亮40年临证心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1.
[2]苏海方,张立亭.张鸣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浅析[J].山西中医2013年10月第29卷第10期:7.
[3]葛均波,徐永健等主编.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11-812.
[4]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6、118-119.
[5]马云淑,淤泽溥,赵子仙等.青风藤碱的镇痛镇静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9.
[6]来平凡,范春雷,李爱平.夹竹桃科络石与桑科薜荔抗炎镇痛作用比较[J].中医药学刊,2003,21(1):154—155
[7]姚余有,王斌,李前进等.黄芪总提物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抗氧化作用[J].中国I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3):224-229.
论文作者:马炳坤,徐正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关节论文; 痹证论文; 清热解毒论文; 疼痛论文; 青风藤论文; 体征论文; 黄芪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