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电网电能;质量分析控制
引言
新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而且符合生态与经济效益,面对新能源并网中的不良影响,需要强化研究和分析,然后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来消除谐波、孤网等问题,提升新能源并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能源并网的模式中给电网电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就如何消除影响提出了建议。
1微电网控制方法
微电网并网运行时,通过静态开关与大电网相连,其电压、频率由大电网来支撑。本文并网模式采用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PQ控制策略,电压控制中考虑本地负载电流,补偿本地非线性负载谐波。孤岛模式下,采用基于下垂的本地谐波本地补偿控制策略,将整个DG控制成一个内阻为零的电压源,保证本地谐波电流完全由本地DG提供,从而抑制谐波流向公共负载。
2综合能源特点
一是较传统能源服务具有显著优势,是能源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表现为:市场潜力更大、供给效率更高、消费黏性更强。综合能源服务范围进一步向煤、油、气、电等各领域拓展,甚至把能源产业上下游各环节,产品的形态更具数字化、市场化和个性化,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二是综合能源服务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应以提高社会综合能效、降低用能成本为目标。其社会属性,很显然要求综合能源服务应该服务于能源消费革命,提高全社会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用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其经济属性要求,综合能源服务应能够为用户降低用能成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不断扩大市场的蛋糕。三是综合能源服务业态培育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营造开放、共享、共赢的生态圈。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聚集程度越高,并且效益好,市场空间就大。综合能源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予以扶持,在规则方面加以引导,需要国有企业和非公资本企业等各类企业共同参与,加强跨界融合和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将各类分散的沉睡资源作为公共资源集中使用,发挥出应用的价值。四是电网企业处于综合能源服务业态的中枢地位,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电能是唯一能够实现各类能源自由转换的介质,电网作为连接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的能源配置平台,在整个源网和各类要素资源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电网企业应加快能源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助力政府构建综合能效评价体系,推动业态良性发展。
3电能质量控制及改善措施分析
3.1对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造成的过电压控制措施
在线路载荷特定的情况下,为保持各处电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要以电压控制理论为基础,根据馈线潮流的方向调整变压器分接头。为使分布式发电的接入对电网系统始终处于相对有利状况,做出相应调整的依据应为馈线负荷情况,将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之间的交换容量控制相对较低状态。不管通过何种途径优化电压值,均要保持变电站母线电压高于额定值,这可有效控制馈线局部出现过电压状况。
3.2并网标准的一致化
虽然新能源发电已经持续多年,也做了很多的相关研究,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的认知较低,对于电能稳定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分析,无法全面认知到其对电能品质的影响。同时,对于干扰电能运行状况的各项要素缺乏科学的掌握,相关的并网技术也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新能源的并网还未能构建一致的标准,对于并网后系统的检测和控制技术也缺乏研究与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为了完善统一的并网标准,一定需要强化对于并网标准的研究,发展出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支持并网标准的统一性。
3.3助力消除清洁能源发展的瓶颈
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存在调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问题,部分地方还存在弃风弃水弃光问题。江苏电网虽然很大,应该说前几年我们可再生能源是全消纳的,随着新能源不断的发展、扩大,消纳压力也逐步增加。综合能源服务能够打破不同行业能源行业之间的界限,增强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环节的灵活性,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实现能源生态圈的清洁低碳化。
3.4波动性和间歇性的处理
这两种影响因素基本都是源于客观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状况无法控制,所以为了消除这两种影响和干扰,就需要从控制设备的角度出发解决,要想达到设备控制的目标,就需要把握好下述内容:一是科学地使用并网技术,强化新能源设备的技术含量,提升设备自身的性能和可靠性。二是关于电网系统的调节控制功能,关键是要确保对于峰值的调控功能,同时借助科学的电网设计来强化电网对于大电量的接纳水平。三是在部分新能源发电中经常会发生无功率运转的问题,进而导致能源损耗现象,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在系统中还需要应用到无功补偿技术。
4在智能微电网框架下电能质量的研究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开始应用于电网实践,极大地提高了电网的科技含量,优化了其整体运行效果,促进了电力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微电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体现出电网的智能化、集成化、互动化发展趋势。在智能微电网框架下更要高度注重电能质量控制。(1)与一般电网系统相似,智能微电网的电能处于瞬间平衡状态,需通过现代化协调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不同微电源之间的协调控制,提高微电网运行平顺性,降低其对主网的影响程度。(2)要通过对分布式储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将电能输送到终端用户,同时将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集成到电力主网中,使终端用户可通过微电网及主网共同获取电能供应,提高电能获取的及时性。(3)要构建直流微电网,在微电网与主网之间配置特定逆变器,协调控制直流微电网效用的发挥,优化对直流微电网电源及电力负荷的补偿效果,降低无功功率造成的电力损耗。
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并网是电网发展的新模式,解决了电能供应中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新能源自身的因素以及相关技术的不足,目前还无法很好地处理并网之后对于电网电能的质量影响,比如随着新能源发电量的扩大,出现了电网频率不稳定的问题和更多的谐波现象,必须要强化并网技术的研究,并且研究和分析这些影响因素,通过技术措施来处理新能源并网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凌俊斌,刘婷.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3(15):146-147.
[2]任国用,江桂香,王方芳.试论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电能质量分析[J].科技风,2017(10):1-1.
[3]何正友.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电网的谐波热点问题探讨[J].南方电网技术,2018,10(03):47-52.
[4]陈炜,艾欣,吴涛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8,33(12):26-32.
[5]葛亚明.应对新能源发电接入的江苏电网调度运行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6]何德良,贾宏伟.浅析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J].电子产品世界,2018,25(12):81+88-89.
论文作者:杜庆欢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新能源论文; 能源论文; 分布式论文; 谐波论文; 技术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