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玉友[1](2019)在《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与调控措施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香气是果实品质重要组成部分,2-苯乙醇是典型的特征香气物质,开展葡萄果实中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与调控措施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酿酒葡萄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为试材,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2-苯乙醇含量变化和生物合成调控关键基因VvAADC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了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基因组学的差异。通过分析威代尔不同调控措施下的2-苯乙醇含量和VvAADC基因表达变化规律,为葡萄中2-苯乙醇动态合成与调控机制研究及种质资源创新奠定理论基础。1.威代尔葡萄芽变与威代尔在形态特征、2-苯乙醇动态含量及合成存在差异。表现为威代尔芽变茎间变短,果穗变大,单粒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总酸降低,生长势变弱。不同物候期内,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再升高的变化过程的规律性变化;花后180 d(冰冻采收期)升到最高,为0.412mg/kg,显着高于威代尔果实的0.392 mg/kg;苯乙胺含量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花后130 d(完熟期)苯乙胺含量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苯乙醛含量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到花后110 d(成熟期)含量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2.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中2-苯乙醇调控酶基因VvAADC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威代尔果实中VvAADC基因生育期内表达有三个高峰期,分别在花后50 d(果实膨大期)、95 d(着色期)和140 d(失水皱缩期);而威代尔芽变果实VvAADC生育期内表达只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花后80 d(着色期)和140 d,二者果实VvAADC表达存在显着差异,表达高峰期均出现在果实变色期以后,尤其在花后140 d,果实VvAADC表达达到最大值。威代尔葡萄芽变果实中2-苯乙醇调控酶基因VvAADC基因相对表达量总体高于威代尔葡萄果实的表达量。3.威代尔的变异SNP基因间区的数量有1701990个。威代尔芽变的变异SNP基因间区的数量有1690044个。威代尔、威代尔芽变和总数的CDS-Insertion分别为7793、7662和8273。威代尔、威代尔芽变和总数的CDS-Deletion分别为9176、9082和9669。威代尔GO变异基因有细胞成分:液泡膜(GO:0005774)、分子功能:heat shock protein binding(GO:0031072)和生物过程:脯氨酸转运(GO:0015824)。4.随威代尔葡萄果实负载量增大,特征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下降,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下降,酒石酸、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升高,糖酸比下降。通过负载量处理试验研究发现,负载量调控对VvAADC基因的表达有直接影响,负载量小,发育前期VvAADC表达量高,发育后期2-苯乙醇调控酶基因VvAADC表达量低;负载量大,发育前期2-苯乙醇调控酶基因VvAADC表达量低,发育后期2-苯乙醇调控酶基因AADC表达量高。5.氮肥对威代尔葡萄果实中2-苯乙醇含量提高作用较小,而磷肥对2-苯乙醇含量提高作用较大,钾肥对2-苯乙醇含量提高作用最大。威代尔不同施肥量处理对果实中VvAADC基因的表达差异显着。
张超博[2](2017)在《三种葡萄新树形的设计、试验和推广》文中研究指明葡萄(Vitis)作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不仅是由于其鲜美的鲜食品质,还由于其多样的加工方式。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区域广泛,栽培管理现代化水平较高、栽培方式多种多样,产业链完善、产品丰富,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制干、葡萄罐头、葡萄汁、还可以制作果醋。中国以鲜食葡萄生产为主、酿酒葡萄也有很大的栽培规模。近20年来,葡萄园和葡萄酒产业增长较快,21世纪我国葡萄产业进入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阶段。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受种植规模、民众喜好、品种类型的影响,还受各种不同的管理措施的影响。葡萄轻简化、高效、优质、丰产栽培成为当前主流栽培模式。随着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葡萄栽培管理中除了重视产量和果实品质,葡萄树形的观赏性、可休闲采摘等特性等新要求提上日程。好的葡萄树形不仅能够保证葡萄通风透光,早实丰产,易于管理,适应不良的生态条件,还符合经营者的目的等要求。葡萄是藤本果树,枝蔓长且易弯曲,决定了葡萄树形的多样性,如:Y形、单干双臂T形等树形。葡萄整枝方式多种多样,葡萄的修剪方式也因为品种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任何一种架式和树形都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能发挥品种的应有特性,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益的商业化目标为前提。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葡萄树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满足产量、品质、易管理的基础上也要具观赏性、多元化、轻简化等要求。为此我们结合已有的葡萄树形进行改良和创新,对“Y”树形研发了改良“Y”形(“Fashion-Y”形)以及基于改良Y形的“品种混种,立体结果”的栽培模式,同时也研发并推广了满足温室葡萄促成栽培需要的矮化栽培模式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树形产量、品质、观赏性等都有相应的提升。试验结果表明,改良“Y”形(“Fashion-Y”形)通过标准化整形修剪技术,针对传统“Y”型葡萄架式夏季花果管理不便、结果部位参差不齐、观赏性差等不足进行改良,形成一个集省力、高效、美观于一体的改良“Y”形(“Fashion-Y”形)葡萄栽培新架式。改良“Y”形(“Fashion-Y”形)葡萄架通过固定花序着生位置、加大结果枝角度等措施,使得花果管理方便、果穗整齐且成熟期一致。实现了产量、果品质量与观赏性并重的目的。“品种混种,立体结果”葡萄栽培模式是一种双层改良“Y”型的葡萄架式。通过不同色泽果实或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的混种,可达到很好地发挥葡萄优良品种多样性特点,充分利用空间进行立体结果,在确保品质的基础上产量提高30%以上。不同果实色泽的葡萄品种进行混种,可提高葡萄园的观赏性;不同成熟期品种混种延长观光与采摘园的采摘和收获时期的效果。是一种集省力、美观、优质、高产等为一体的新型葡萄整形措施。温室葡萄矮化单行双篱架栽培主要是通过对新梢进行修剪和冬季催芽加以实现的。在保证光照的情况下,使葡萄能够提早采收,即保证葡萄在4—6月份可以采果。在确保葡萄产量的基础上提早了葡萄的采收期,提高了葡萄种植的经济效益。
任俊鹏[3](2013)在《夏黑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夏黑葡萄为材料,研究了葡萄在促成栽培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不同破眠剂和刻芽对枝条萌芽率的影响,GA3、TDZ、CPPU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ABA以及环剥处理对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同时分析了ABA处理和环剥处理对夏黑葡萄着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晴天和阴天两种天气条件下,二层膜和一层膜内的气温均显着高于室外,且气温变化明显比室外稳定,二层膜内气温高于一层膜;两种设施内的大气相对湿度比室外高,晴天一层膜内平均湿度高于室外14.5%,高于二层膜2.8%;两种设施的太阳辐射透过率均不高,但一层膜内日平均太阳辐射透过率高于二层膜。两种模式均提早了葡萄的物候期,成熟期比露地早17天;但两种模式间并无差异。2.不同破眠剂和传统刻芽方法的比较表明:朵美滋和芽灵涂芽效果最好,刻芽后再结合涂芽,萌芽率均可达到91%以上,且提早了夏黑葡萄萌芽期,枝条抽生速度明显加快;刻芽后的萌芽效果与石灰氮涂芽相当;一定范围内石灰氮浓度越高,萌芽率则降低。10倍芽灵为最佳的破眠剂。3.不同整形方式对果实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表明:H形树形能显着提高果实大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能提高花青苷含量,促进果实着色,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皮中花青苷含量的大小依次为H形避雨栽培>H形露天栽培>T形露天栽培>V形露天栽培。避雨栽培下的果实品质优于露天栽培。4.在盛花期分别以30.40、50mg/LGA3处理花穗,花后两周以30、40.50mg/LGA3分别加1、3、5mg/L TDZ处理果穗,以二次处理时50mg/L GA3+5mg/L CPPU为对照,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50mg/LGA3,花后两周50mg/L GA3+3mg/L TDZ处理效果最好,既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同时显着促进了果皮花青苷含量的提高,果皮的着色指标均较对照差异显着;TDZ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PPU。5.在着色初期分别使用ABA处理果实和叶片,结果表明:ABA浸果可显着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使果皮颜色加深;300mg/L和500mg/L ABA浸果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影响差异不显着;500mg/LABA喷叶对果实品质和果皮颜色指标影响优于300mg/L ABA。 ABA处理还显着上调了JFGT、MYBA1和MYBA2基因的表达量,MYBA1和MYBA2于ABA浸果处理后的第2周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且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各处理均使UFGT的相对表达高峰提前出现。6.在着色初期对主枝进行环剥,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最为显着;能够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皮花青苷含量,使果皮颜色加深。另外,环剥减小了果实的单果重。环剥处理在前期显着上调了UFGT、 MYBA1和MYBA2基因的表达,MYBA2于环剥后的第3周表达水平显着上调,环剥使UFGT的相对表达高峰提前2周出现。
王艳俏,张志军,阳卫清,柳树良[4](2011)在《金华市巨玫瑰葡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金华地区巨玫瑰葡萄的特征特性,从选地建园、覆膜及揭膜、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张庆田,艾军,王振兴,王英平[5](2010)在《不同栽培架势对五味子产量及枝条生长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选取4 a生棚架与篱架五味子进行产量与枝条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五味子以中长枝结果为主,栽培架式与五味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强的相关性,篱架五味子产量主要集中在第Ⅲ区段,棚架五味子产量主要集中在第Ⅲ、Ⅳ、Ⅴ区段,棚架单株平均产量、枝条数显着高于篱架。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6](2005)在《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文中指出
田月梅[7](2002)在《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晚红葡萄为名优、晚熟、高档果品 ,我市于 1999年引入后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本文简要总结了晚红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李安启,谭瑞琼,李淑芳,梁晓红,闫志轩,赵淑霞[8](2001)在《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表明 :该品种栽培要达到早期丰产的目的 ,必须掌握好架式的选择、冬夏季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及霜霉病、黑痘病的重点防治等关键技术。该研究为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积累了实践经验
高金玉,王世礼[9](2000)在《日光节能温室晚红葡萄栽培密度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文东,孙凌俊,王家珍,徐静,于德林[10](1998)在《晚红葡萄在熊岳地区的表现》文中提出自巨峰群品种引入我国以来,龙眼等晚熟耐贮品种的栽培量迅速下降,特别是1990年葡萄霜霉病大流行后,比例更少。因而造成了晚熟、耐贮葡萄品种的缺乏。为解决上述问题,1992年我们从沈阳农业大学引进晚红葡萄(欧亚种。原产美国,又名红地球、红提等)20株,扩...
二、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与调控措施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果实香气及调控酶研究现状 |
1.1.1 香气分离规律 |
1.1.2 葡萄香气物质2-苯乙醇研究 |
1.1.3 香气物质2-苯乙醇调控酶研究 |
1.1.4 香气成分提取方法及分析研究 |
1.2 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调控措施研究 |
1.2.1 品种 |
1.2.2 果实成熟度 |
1.2.3 环境条件 |
1.2.4 栽培措施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合成动态变化研究方法 |
2.2.2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材料性状评价研究方法 |
2.2.3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不同生育期VvAADC基因表达量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合成动态变化研究 |
2.3.2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性状差异及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
2.3.3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光合作用差异研究 |
2.3.4 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果实VvAADC荧光定量结果研究 |
2.4 讨论 |
2.4.1 不同芽变材料果实品质的差异 |
2.4.2 不同芽变材料对VvAADC表达量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2-苯乙醇含量变化的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全基因组变异基因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测序数据质控 |
3.3.2 变异检测及注释 |
3.3.3 各变异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
3.3.4 DNA水平变异基因分析 |
3.4 讨论 |
3.4.1 不同基因组SNP突变功能注释挖掘 |
3.4.2 各变异在基因组上的分布 |
3.4.3 DNA水平变异基因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调控措施对威代尔葡萄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调控效应研究 |
4.1 材料 |
4.1.1 不同负载量威代尔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研究试验材料 |
4.1.2 不同养分水平调控威代尔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研究试验材料 |
4.2 方法 |
4.2.1 不同负载量威代尔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研究试验设计 |
4.2.2 不同养分水平调控威代尔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研究试验设计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负载量对2-苯乙醇含量及Vv AADC表达强度的影响 |
4.3.2 不同养分水平调控威代尔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研究 |
4.4 讨论 |
4.4.1 负载量对葡萄果实中2-苯乙醇含量影响研究 |
4.4.2 不同养分水平调控对葡萄果实中2-苯乙醇含量的影响研究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2)三种葡萄新树形的设计、试验和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果园群体结构和整形 |
1.1 果园的群体类型和整形 |
1.2 果园群体的发展和整形 |
1.3 果园群体的密度和整形 |
2 果树树形的重要性和类型 |
2.1 果树树形及其重要性 |
2.2 整形修剪及其重要性 |
2.3 影响果树树形的因素 |
2.4 常见各种类型树形及其特点 |
2.5 不同果树的常用树形 |
2.6 果树的整形修剪方式 |
3 葡萄的生长习性以及树形特点 |
4 葡萄的主要架式、树形特点以及整形修剪体系 |
4.1 葡萄常见架式及其各自特点 |
4.2 葡萄常用整形方式及其特点 |
4.3 葡萄的整形修剪技术 |
第二章 葡萄改良Y树形及其配套技术 |
1 试验地点、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地点及其气候资源条件 |
2 改良“Y”树形的设计 |
2.1 改良“Y”型葡萄架式的结构与实施 |
2.1.1 改良“Y”型葡萄架式的结构 |
2.1.2 改良“Y”型葡萄架式的实施 |
3 改良“Y”型葡萄架式配套技术研发 |
3.1 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
3.2 精准施肥、自动控水省工栽培技术 |
3.3 葡萄促早、提质栽培技术 |
4 改良“Y”型葡萄架式的效果 |
第三章 改良Y形枝条叶片保留数量的试验与光合特性分析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调查、统计项目 |
1.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穗重和果粒重 |
2.2 结果枝上不同叶片数和叶片面积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3 果实含糖量和总酸含量、PH、硬度等品质指标 |
2.4 单株夏黑葡萄有效叶片总面积和留梢量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2.5 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3 讨论 |
第四章 葡萄“品种混种、立体结果”栽培模式的研发 |
1 试验地点、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地点及其气候资源条件 |
2 “品种混种,立体栽培”树形的设计 |
2.1 葡萄架式结构 |
2.2 整形修剪方法 |
3 “品种混种,立体栽培”的效果 |
4 配套栽培技术 |
第五章 温室葡萄矮化促成栽培模式的推广 |
1 试验地点、材料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地点及其气候资源条件 |
2 温室葡萄矮化栽培模式 |
2.1 单行双臂篱架葡萄树形结构 |
2.2 单行双臂篱架葡萄树形整形修剪 |
3 温室葡萄矮化栽培配套技术(以藤稔为栽培对象) |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 |
一、全文总结 |
二、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和专利情况 |
(3)夏黑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设施栽培环境因子调控研究进展 |
1.1 设施内的光照与调节 |
1.2 设施内的温度与调节 |
1.3 设施内的空气湿度与调节 |
1.4 设施内的二氧化碳与调节 |
1.5 设施内小气候研究现状 |
2 果树打破休眠的研究进展 |
2.1 休眠的概念 |
2.2 休眠的分类 |
2.3 影响果树休眠的因素 |
2.4 打破果树休眠的方法 |
3 葡萄栽培中架式、树形的研究进展 |
3.1 葡萄栽培常用架式 |
3.2 葡萄栽培常用整形方式 |
4 葡萄生产中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应用 |
4.1 生长素类 |
4.2 赤霉素类 |
4.3 细胞分裂素类 |
4.4 脱落酸类 |
4.5 烯类 |
4.6 其他类 |
5 环剥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
5.1 环剥时期、部位、宽度对果树的影响 |
5.2 环剥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
5.3 环剥对成花的影响 |
5.4 环剥对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第二章 南京地区葡萄促成栽培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处理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设施条件下气温日变化规律 |
2.2 不同设施条件下3月气温的总体变化规律 |
2.3 不同设施条件下空气湿度日变化规律 |
2.4 不同设施条件下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 |
2.5 不同设施条件对夏黑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破眠剂和刻芽对夏黑葡萄萌芽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处理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刻芽与涂芽的效应比较 |
2.2 不同破眠剂的效应比较 |
3 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树形对夏黑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树形对葡萄果实生长指数的影响 |
2.2 不同树形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树形对葡萄果皮着色程度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GA_3和TDZ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处理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GA_3和TDZ浓度处理对夏黑葡萄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GA_3和TDZ浓度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3 不同GA_3和TDZ浓度对夏黑葡萄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GA-3和TDZ浓度对夏黑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GA_3和TDZ浓度对夏黑葡萄果皮颜色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六章 脱落酸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夏黑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色差指数的影响 |
2.6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皮UFGT、MYBA1和MYBA2基因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七章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环剥对夏黑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2.2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2.3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2.4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2.5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实色差指数的影响 |
2.6 环剥对夏黑葡萄果皮UFGT、MYBA1和MYBA2基因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和专利情况 |
致谢 |
(4)金华市巨玫瑰葡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征特性 |
1.1 生长特性 |
1.2 果实表现 |
2 栽培技术 |
2.1 选地建园 |
2.2 覆膜及揭膜 |
2.3 整形修剪 |
2.4 花果管理 |
2.5 肥水管理 |
2.6 病害防治 |
(5)不同栽培架势对五味子产量及枝条生长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臂篱架不同区段产量及各类型枝条比例 |
2.2 棚架不同区段产量及各类型枝条比例 |
2.3 棚架与篱架单株生产性状比较 |
3 结论与讨论 |
(9)日光节能温室晚红葡萄栽培密度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品种 |
2 试验地温室条件 |
3 栽培密度试验方法 |
3.1 实施一年一栽制 |
3.2 实施多年一栽制 |
4 试验结果与效益分析 |
4.1 |
4.2 整形修剪方法 |
4.3 不同密度情况下的生长反应 (见表1) |
4.4 不同密度下产量与效益分析 (见表2) |
5 结论 |
6讨论 |
四、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威代尔葡萄及其芽变香气物质2-苯乙醇含量动态变化与调控措施效应研究[D]. 林玉友.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8)
- [2]三种葡萄新树形的设计、试验和推广[D]. 张超博.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3]夏黑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任俊鹏.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4]金华市巨玫瑰葡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王艳俏,张志军,阳卫清,柳树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 [5]不同栽培架势对五味子产量及枝条生长势的影响[J]. 张庆田,艾军,王振兴,王英平. 北方园艺, 2010(14)
- [6]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J].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 北方果树, 2005(06)
- [7]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技术[J]. 田月梅.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4)
- [8]晚红葡萄早期丰产栽培研究[J]. 李安启,谭瑞琼,李淑芳,梁晓红,闫志轩,赵淑霞. 河南林业科技, 2001(04)
- [9]日光节能温室晚红葡萄栽培密度试验[J]. 高金玉,王世礼. 北方园艺, 2000(06)
- [10]晚红葡萄在熊岳地区的表现[J]. 赵文东,孙凌俊,王家珍,徐静,于德林. 北方果树, 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