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坚定不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坚持不懈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基础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宣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祖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又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广州市在继续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贯彻《纲要》的精神呢?我个人的体会是: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坚持以“育人为本,立足教育,重在建设,贵在实践”的基本原则,贯彻“加强领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落实基层,形成合力,讲求实效,建立机制”的基本思路,运用“建设基地、打好基础;编好教材、系统教育;抓住载体、组织活动;学习先进、树立典型;舆论引导、营造氛围;行为养成、形成规范”的基本方法,建设好这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一、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高度深化认识,提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自觉性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各自的祖国的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深厚的感情表现为对祖国的锦绣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勤劳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为民族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这种崇高的感情使人们把个人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履行公民对祖国的义务,这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促进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人们的爱国思想感情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要使人们真正懂得爱国的道理,把朴素的乡土意识上升为对民族的理性和良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养成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高尚的爱国行为,就需要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实践。

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完成这个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艰巨而宏伟的社会主义大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就是爱国者的大团结。大家知道,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民族方面说,有56个民族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社会阶层方面说,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还不发达,在以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因而也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从党派方面说,除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随着我国在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实施,在祖国大陆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的同时,台湾、香港、澳门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政治、思想、信仰、利益等,必然是复杂多样的。但爱国主义仍然是广泛的社会意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层和社会集团大团结最基本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就能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有了可靠的保证,“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这个海内外亿万炎黄子孙的共同要求、全民族的强烈愿望就能够实现。我们应该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战略高度来加深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提高贯彻执行《纲要》的自觉性、积极地、创造性地把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牢牢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特征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爱国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其具体内容、具体形式以及推动爱国主义前进的社会力量,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就是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彼此交相辉映,一脉相承,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这个光荣传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侵略;热爱祖国,为创造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作出贡献;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反对倒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是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经济发展和悠久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它又对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犹如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出现了无数的爱国英雄人物,流传史册,千古传颂。特别是在近代,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付出了重大的流血牺牲,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迷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治力量,它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一百多年来爱国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理想。

一部中华民族史,也正是一部爱国主义发展史。千百年来,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塑造着整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凝结出爱国的思想观点和爱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人们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和理性精神。诸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精忠报国”(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片丹心图报国”(于谦),表明了“志士仁人”把忠于祖国重于个人生命,为祖国献身、重义轻生,保持崇高的气节,作为人生最高尚的价值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孙中山),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祸福荣辱置于度外,把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的人生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诸葛亮),反映了爱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具有忠贞不渝的节操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爱国主义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共同“语汇”。每个国家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国家贡献力量作为尺度,用以评价一切个人、集团、政党、阶级,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同样,爱国主义也是衍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源泉。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当具有牢固的国家利益观念和国防观念,具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忠于祖国的坚贞信念和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理想。纵览历史,出于爱国之心而舍身忘死地为保卫祖国而战的英雄,何止千千万万!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就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以及多次自卫反击作战,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反覆证明,为争取祖国的独立、保卫祖国安全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中的爱国主义优秀传统,同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灵魂,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证明,历代的爱国主义在客观上总是要同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相联系的,从而使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在内容上显示出各自鲜明的特征。因为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具有顺应大势所趋,反映民心所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的特性,它能与当时的先进思想相融合。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必由之路。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升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尊重自己的民族列为爱国者的首要标准,就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国魂”、“民族魂”,没有它就难以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所述,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牢牢地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特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升华,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更深刻的内涵。

三、从史入手,充分运用有利条件,丰富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到要加强思想教育,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也反复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教育。”明确规定教育“目的是要提高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抬头。”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中国历史是知之不多和缺乏了解的事实证明,没有深刻的历史感,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难想象,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祖国五千年既辉煌灿烂又殷忧频仍的历史茫然无知的青少年,能够“托起21世纪的太阳”。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历史教育入手。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我国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有识之士说得好,爱国主义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工程,是铸造中小学生灵魂的“希望工程”。

80年代以来,广州市思想教育的实践证明,从史入手,以史鉴今,以史育人,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条好经验。从历史教育入手,就是先要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只有“知我中华”,才能把自己置于国家、民族的大坐标内;只有把自己置于历史的坐标之内,才能说得上“爱我中华,兴我中华”。这就是说,对祖国知之越深,就爱之越切;爱之越切,才能把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到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并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而献身。

广州市“从史入手”,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因为它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它又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解放和发展,促进了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可以说,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富饶物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这是我们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我们一定要联系广州的市情和实际,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搞好本市首批18个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依托这些固定场所,组织好、接待好青少年、市民的参观、瞻仰活动,进行直观、形象、真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贯彻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再确定和公布若干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地发挥这些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近几年来,广州市创造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的经验。如先后开展的“爱我中华,爱我广州”、“识名城,爱广州”、“可爱的广州我的家”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系列活动,大力推介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三个一百”(看一百部好电影、唱一百首好歌曲、读一百本好书)活动,等等。这对于塑造广州的新形象,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广州”的热情,并转化为实际行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成功经验,坚持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原则,围绕今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以及明年广州举办亚太地区城市首脑会议和庆祝广州建城2210周年活动的有利时机,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渗透于其中,做到多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目前,广州市已有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现代化传播手段和重要载体。要积极运用这些现代化传播手段和载体(含文艺形式),充分利用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宣传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宣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灿烂文化,宣传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共同创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四、重在实践,把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上来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爱国主义教育也不是政治空谈,而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树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并转化为报国之行,自觉地投身于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历史时刻,我们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和重大的任务,但最大的最根本的莫过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纲要》指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前提和落脚点,也是检验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志。

从广州的情况来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用五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这既是时代赋予广州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爱我中华,爱我广州”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党、政、军、民、学,还是工“农”商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扬新时期的创业精神、“实干兴邦”精神,说实话,想实招,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人人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工作,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为实现广州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只有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才能加快振兴中华的步伐。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创造者。今年春节前夕,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不仅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主要精神实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新形势下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重大政策宣示,以及针对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情况而采取的重大步骤,因而得到海峡两岸及海内外同胞的热烈拥护和赞赏。最近,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在同港澳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强调,“一国两制”的实践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指出香港是实践“一国两制”的第一站,它的成功对将来要解决澳门、台湾问题都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毗邻港澳、地处祖国南大门的广州,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要把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思想和学习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掌握其基本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我们的政策水平,充分发挥广州人缘地缘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和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交友联谊,广泛团结和联系港澳台同胞,宣传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为香港和澳门的平稳过渡,保持长期稳定和繁荣,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  ;  ;  ;  

坚定不移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