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校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研究在我国始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学术理论界引起热烈的讨论,就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见仁见智的界定和匡正。与此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也随理论研究的深化而逐步深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看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无疑将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作为先导,而过去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论研究甚少,即使有所研究也较宽泛。本课题试图对高校校园文化尤其是建设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效力
综合近年来学术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以下简称“校园人”)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它通常有以下四个层面:
一是物质文化层,也叫载体文化层。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赋予其文化涵义,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
二是观念文化层。它是特定高校环境中校园人头脑中所拥有的信念、观念体系,内含情感价值观、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理想等等成份,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三是制度文化层。它是高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中部分观念层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
四是方式文化层。它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隶属于行为文化,或称之为“活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总的来说,高校校园文化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就其基本构成而言,可示意如下:
任何文化都富有一定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催化剂,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功效:
1.导向目标的效力。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不同国家、不同制度的任何高校,立足社会和时代都有一定的指向目标。校园文化显然不能脱离这一目标指向再搞自己的一套。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形成明确的目标指向:一是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即高校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三是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引导校园人致力于祖国的富强、民主和文明;四是爱校如家的深厚情愫,维护母校名誉,促进母校发展。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应明确体现以上目标指向,为凝聚人心,实现党、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的期望目标而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2.启迪智慧的效力。高校的校园文化本身就是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论是教育、教学活动,还是管理、服务活动,不论是物质环境、精神氛围,还是活动组织方式,无时无处不闪现智慧之光。大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里受益和成才的。
3.塑造人格的效力。高校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塑造人格的功效。高校的校园文化既具有传递知识智慧的一面,又具有铸人造魂、塑造健全人格的一面,正是有这两个方面的力量相辅相成,高校校园人才能成为特定文化群体中的人,于是便有了“北大人”、“清华人”、“复旦人”、“南开人”等许许多多具有典型人格特质的文化人的概念。
4.规范行为的效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一方面,通过既定的制度、条例、法规等行为规则,硬性强制校园人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质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和氛围及其对人的心理的辐射作用,软性强制校园人的行为。高校校园文化的这种软、硬强制作用在较高层次上规范着高校校园人的行为。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源流和运行机制
有道是海纳百川才能成其海,高校的校园文化固然也有其源流和内在的运行机制。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源流
把高校校园文化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其有以下三条源流:
1.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整个文明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
2.某些亚文化群。
(1)社区文化。高校所在地区的习俗、经济生活水准、市民素质、环境条件等,使高校校园文化“入乡随俗”地带上一定的地域色彩。
(2)青年文化。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年层文化。高校中青年占绝大多数,高校校园文化明显地富有青年文化的特色。
(3)外来文化。高校师生的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锐迅速,这决定了高校是吸收外来文化最快的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最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除以上三个亚文化群外,其他因职业、娱乐爱好、生活方式等因素形成的亚文化群也会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渗透和影响。随着传媒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它亚文化群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广。
3.独特的高校校园文化传统和创新。高校是一个高文化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独具特色:注重学术理论、敢于创新超前、富于理想主义色彩。还有,各校在长期的管理、科研、教学的实践中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使高校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相对独立于社会主流文化。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
高校校园文化不是以上三种源流的简单汇聚和相加,而是有其内在的相互作用和机制,表现为:
1.社会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决定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反作用。
社会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社会主流文化决定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的主色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流文化是该国家或地区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财富,是所有亚文化滋生的大环境和源泉,它要求所有亚文化的内容与之大致相适应,对高校校园文化也会同样要求。美国的大学生富有美国民族文化的特点,表现更多的实用主义,德国的大学生则善于哲学思辩,中国的大学生则较勤奋……
(2)社会主流文化的变化必将导致高校校园文化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主流文化不断丰富并加速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基本上与之同步。随着社会更替变革,社会主流文化的主色调发生变化,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色调也与之基本同步地改变。我国高校师生在六七十年代大讲政治大搞阶级斗争,到八十年代热衷于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再到现今崇尚实际效用并投入经济潮流,都是社会大环境、主流文化发生变化的结果。
(3)社会主流文化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贵族文化决定了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成为高校师生,在大讲阶级斗争的时代只有出身好政治表现好的人才可以成为大学生,崇尚科技的时代则重在使高智能的人成为大学生。
(4)社会主流文化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地位和功能,并间接决定社会为高校校园文化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在封建时代,校园文化只不过是用于装饰点缀社会文化的象牙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断普及,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才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功能和影响,渐渐为人们所重视。到现在,社会要求高校校园文化不再仅仅是为了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要为扩大校园人的知识面、发展校园人的各种能力、陶冶情操、培养优良品德服务。
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反作用表现为:高校校无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流文化的色调。
(1)校园文化具有选择、整理、活化文化的功能。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宝库越来越庞大复杂,然而人类掌握文化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都传给青年一代,须进行选择和整理。校园文化在行使一般亚文化群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时,会对文化宝库进行选择整理后才把精华部分转化到活跃的人这一载体上。这就使得在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扩大的今天,人们通过引导校园文化就可以引导社会主流文化。
(2)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创造与更新社会主流文化的功能。高校不仅通过教育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大量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高层次文化人才,而且通过科研和文化探索直接为社会创造和更新文化。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文化创造和更新能力越来越强。
社会主流文化的决定作用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是高校校园文化适应社会主流文化,为社会主流文化服务。在社会变动较剧烈时,高校校园文化的反作用就会突出,常常会破坏原有主流文化,促进新的主流文化的诞生。
2.各亚文化群对校园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强,而高校校园文化始终保持着自主性。
近几十年来,大众传媒迅猛发展,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大大增加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而且普及化的教育使大众有了更好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接受能力,并掌握了吸收交流文化的工具(语言,主要指外语)。而高校师生能更快更多地接触各亚文化群,与各亚文化群交流、融合、吸收。
但不管怎样,各亚文化群的渗透能力是有限的,因为高校师生有自主意识,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会对各种文化进行比较、批判、改造、选择,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相对较为理想化、高层次、超前性。当然,各亚文化群中的糟粕仍会渗透到高校的校园文化中。比如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盲目攀比等社会上不良的思想和风气也同样在高等学校中出现。
3.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运行也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
教育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突出的功能,故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也要受教育规律的制约。具体表现在:
(1)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要受大学生在中小学、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基础的制约。
(2)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要受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易冲动,心理开始成熟却又不够成熟,开始独立却又不能完全独立的时期,其心理行为表现不甚稳定,须正确地加以教育引导。
(3)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要受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的影响。学校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某些主题,如师范院校的为人师表、医科院校的救死扶伤、政法院校的公正廉洁等。学校的系科专业单一与否也会影响校园文化的风格,如纯工科、林业、医学等单一型的高校,大学生容易对文艺社科知识缺乏理解,缺乏思辩能力和艺术活动能力,许多文艺集体活动不易开展,而综合类院校不大会产生此类现象。一个学校的地域条件、图书条件、建筑、住宿情况、运动场地都会成为影响高校校园文化运行的重要因素。
4.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起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尤其是教师有较好的独立性、主见和创造性,他们有能力对校园文化进行积极的调控。所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将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通过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方向。校园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内容,有的是健康有益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有的却是劣质有害的,对学生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任其发展不可能按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则可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向有益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之发挥正面功能,抑制其负面功能。通过抓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抓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自发松散无序的高校校园文化变得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用,使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大大加强。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整治,舆论导向,学习氛围,道德风尚,文化娱乐的品位、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师生关系以及必要的阵地、设施、物质条件的支持和保障等等。要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般原则与内容。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多元并存的系统,必须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具体来讲,应该从学生文化到教职员工文化,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从课内文化到课余文化,从通俗文化到高雅文化作全面考虑,整体设计规划,以达到整体的功效。
2.目的性原则。创建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不可盲无目的或随大流,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应与本校培养目标联系起来,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服务;应考虑到社会效果,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科学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服务。
3.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的高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服务,其主体文化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全一致。
4.社会性原则。创建高校校园文化内容,要从高校校园文化的运行机制出发,顺应社会主流文化的决定作用,在保持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各地校园文化群的渗透,积极主动地选择吸收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一致的内容,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考虑到师生的内在需要、兴趣爱好和已有水平,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共创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它具体体现在学风、教风、领导作风等各个方面,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能催人向善向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推动力量。反之,不良的校园精神则使人消极颓废、不思进取乃至于堕落反动,不仅不能推动学校发展而且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和腐化剂。因此,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创建良好的高校校园精神,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
(1)保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主流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保证高校校园文化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正确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去武装高校校园人的头脑。同时,要认真对待各种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对它们作细致的辨析筛选,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而且要培养辩析和筛选的能力,自觉抵制精神毒品的侵害。
(2)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爱国爱校、团结一心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培养爱国爱校的家园情感、增强全体校园人的疑聚力是创建良好校园精神的关键。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广大师生了解中国在世界之林的位置,牢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曾经遭受的耻辱,了解中国落后的原因,懂得振兴中华的正确道路和根本力量,培养大家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鄙视崇洋媚外的自卑心理,杜绝有损中国国格的言行,激发大家产生强烈的富国强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把爱校教育与爱国教育相结合,从爱校做起把爱国主义落到实处。通过爱校教育使广大校园人了解本校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珍惜学校的荣誉。在爱国爱校教育的基础上,增进师生员工的相互理解,联络大家的感情,使大家凝聚一心、协调一致,共创学校的美好未来。
(3)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化成才意识。远大的理想、成才的意识是校园人学习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强化成才意识是创建良好校园精神的灵魂。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应使校园人把个人理想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密切地联系起来,明确近期理想、中期理想、远期理想,把理想落实到实处。还应该把树立理想与创造成才条件相结合。为广大师生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4)共建文明校风,优化校园文化个性。文明的校风、优良的校园个性是良好校园精神的具体体现。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就应该具体地建设好文明的校风,即形成求实、民主、高效的领导作风,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奋、多思、好问的学风,热爱科学、严谨刻苦、勇于创造的学术风气,以校为家、尊师爱生、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在建设文明校风的同时,必须注意优化校园个性。各个学校可根据学校的类别、培养目标、系科组成,及人、财、物、地理条件,建设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比如军校、警校培养严肃守纪、机智顽强的个性,地处深圳、广州、上海等开放城市的学校要积极利用开放条件注重对外交流,全国招生的院校注重学生间的文化交融等,使校园精神富有灵性、个性。
2.发展智能结构。智能结构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发展智能结构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自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经济正在腾飞,社会结构不断转型,对人才的智能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校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发展师生的智能结构。具体而言:
(1)扩大知识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师生了解社会,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研课题,充实专业知识,同时学习必要的专业以外的一些知识,具有广博的科学技术、艺术、生活等各方面的修养,使师生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休息。理、工、农、林、医等院校尤其要重视象社会学、文学、美术、心理学、家政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文艺类院校也需适当的医学、科技、工学的某些内容。
(2)发展多种能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除了使师生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之外,还具有实践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际的能力。
(3)提高艺术素养,发展业余爱好。用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艺术活动去熏陶师生的心灵,用有益的业余爱好陶冶师生的情操,提高师生的艺术素养。
3.培育健全的人格。前几年,我国心理学界燕国材等人对非智力因素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一致的结果是,非智力因素对个人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比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还大。当智能水平相差不是很明显时,非智力因素就成了造成各个人之间学习成绩或工作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中小学教育已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了促成大学生成才,高校也需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任务。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性格、气质等几个方面,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特点来讲,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动机、自我意识、心理健康、良好个性的培养。
(1)动机。动机的培养主要在于理想和成才的意识树立,这在前面已有讨论,不在赘述。
(2)自我意识。相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趋向于成熟稳定,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没有真正成熟,常会有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甚至于自我扩张或萎缩。因此,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和专业,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树立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理想,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主、自强。
(3)心理素质。时代日新月异,快节奏的学习工作生活、激烈的竞争使人面临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而我们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很顺利没有经过挫折的磨练,缺少耐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5左右的同学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学生的失败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验,让他们学会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挫折,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4)良好个性。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有恒负责、热情开朗、敢做敢为、果断机智、遇事沉着、宽容大度、乐观积极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较完满的校园人。
4.丰富业余生活。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很多研究者、校园文化建设负责部门对于丰富的业余生活这一内容至多把它作为实现高校教育、发展功能的手段而非直接目标。学习工作固然是人生的重要一部分,然而人不可能一直扑在学习工作上,生活也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比学习工作还重要。因为生活的时间比学习工作还多,学习工作的目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绝不可忽视业余生活,应把丰富广大校园人的业余生活,使他们生活得健康、有趣、愉快、充实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而直接的目标之一。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实体与活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着眼于实体与活动、着力于建设的、多方位的对校园人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立足实践,从方法论的角度,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创建以下实体与活动:
(一)校园区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设计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1.校园区标志性建筑的文化设计。高校校园标志性建筑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园区建筑布局的灵魂和统领性建筑,其含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是其它校园建筑所无法比拟的。其地处校园中心部位或中轴线之上,更显注目,其文化涵义之辐射力更为集中和广泛,故对其文化内涵的开拓尤显重要,设计中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是要体现意识形态与学术特征的结合。我国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重要场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场所,故强调标志性建筑的意识形态取向首先要考虑其文化内涵,恢宏、开阔、向上、进取便成为首先要考虑的美学特征。同时,高校是以其崇高的学术地位来完成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故在强调标志建筑的意识形态取向同时,亦必须与其学术地位相结合。在强调其恢宏、开阔的特征之外,亦须考虑增添其崇高、隶穆的权威感,亦可适当附加建筑物(如人物塑像、屋顶局部装饰、说明性景物)来凸现其学术领地的特征。
二是要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高校的重要任务是探索真理,破解自然、社会、思维之谜,一代又一代学人呕心沥血、焚膏继晷,在追求科学、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跋涉,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何谓科学精神,简而言之,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宽容兼收的学术情怀,铁面无私的理性精神,尊重实践的科学作风。在标志性建筑美学特征上要体现出严谨性、条理性、逻辑性来烘托对真理的尊崇和追求。但科学精神并非如钢铁和泥石般否定人生之生命的存在、否定其人文精神的扩展,同样要体现出对人的情感、需要的尊重,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所以在校园建设中,人文精神尤显重要。国内外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中虽不乏用现代化材料和手段来体现科学对自然的胜利之主题,但也不乏体现在高科技时代,人对其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玻璃幕墙、铝合金门窗固然显示了新技术的力量和气派,但常青藤和爬山虎也未尝不能显示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严肃思考和深层反思。
三是要重视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和弘扬个性的统一。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阶段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所以在标志性建筑中要充分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追崇和仰慕更好的和完善的人格同样也是校园人的追求,他们希望在历史的条件下,个人被尊重,个性得到发展。把握好这二者的结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人”字型大斜坡状门景堪称特色方面的典范作品,它既寓意着对个人的尊重,同时也寓意着只有融千百万个人之力量才能实现全人类的梦想。同样闽航校区内超大规模的船型学生宿舍设计也体现出这一思想,它寓意千百万个个体融汇成一艘巨船,在知识和人生的海洋里昂首前行。入夜时分,每个寝室的点点灯火融汇成的巨舰在夜色中蔚然状观,这样的建筑不失为高校校园中一流的文化作品。
2.校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如果说校园区标志建筑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那么校园区文化氛围便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灵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设计好校园区标志性建筑和营造好校园区文化氛围这一系统的铸“体”造“魂”工程来推导校园文化建设的。
校园区文化氛围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或活动载体来营造和传播。作为物质性载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校园区标志性建筑,这方面内容在以上已作较多的阐述,不在重复。二是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主体文化作品,高校校园文化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主体文化的设计和创造来创设其文化氛围的。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以“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为校训并反映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中,给华师大人的教益是巨大的。还有,美国哈佛大学1636年建校时所使用的校徽上面的拉丁文字“VEITES”(真理),拉丁文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沿用至今,仍然不变,更是激励了数万哈佛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三是橱窗、广播台、校刊、校报等宣传园地。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区各种宣传园地来传播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以文载道,以文传道,弘扬主旋律,鞭笞不和谐音。
此外,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或寓教于乐的活动,也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这方面的内容将在以下部分作具体阐述。
(二)学习区的文化场景布置与教学活动
学习区,主要指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及其附近区域。创造一个文明高雅的学习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人只要置身于其中,就能感受到这种特定的亚文化对其心理、思想、行为的影响,产生由“观景入情”至“由情入理”、由“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升华过程。
1.学习区文化场景布置。学习区文化场景布置应体现恬静优雅和治学严谨的学习区文化主题。具体说来,一是要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不论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一定要在“整”“洁”“静”“雅”四个字上下功夫,给人以自然美和艺术美的享受,只有身心愉快,高质高效的学习和教学才有前提条件,倘若学习区使人心烦意乱,其效果可想而知。二是要创设治学严谨和知难而上的求学氛围。一般来说,这种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在学习区选择合适的名人名言,以字画的形式布置在学习区之中,给人以智慧和人格的力量震摄,倘若学生在学习马虎时印入眼帘的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字幅,在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看到的是“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总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比较完善的境界”的至理名言,这对他们肯定有不小的教益。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区文化氛围的创设应把握好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院校、学科、专业在内容选择上应有所区别,切不可隔靴搔痒。
2.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艺术的创设上。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认为要把握好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贴近实践这几个关键点,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以最多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艺术上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言语表达、板书、教师形象等问题的设计,重在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提高教学效果。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的研究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三)生活区的文化场景布置
高校生活区是广大校园人进行休息、生活的场所和区域,它的文化场景布置有别于教学区和中心校区,这同其功能和作用不同有关。但高校的生活区同样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虽有别于教学区和活动区的主渠道作用,但却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以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修身养性的心理优化、无声浸润的审美养成来达到对校园人特别是高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生活区的文化场景布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促进校园人的道德完善和自律。生活区的文化场景布置应体现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校园人的社会认同感,其错落有致的园区建筑组合,遥相呼应的景致特点较能体现出上述要求。场景布置要体现整齐划一与气韵生动的结合,整洁有序与生命节律的统一,自然景观与人工重组的一致,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在耳闻目濡中接受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养成氛围,具有较高的道德品位,逐步明确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无法想象在卫生环境脏、乱、差,生活场景秽污不堪,生活建筑不甚规范有序或呆板生硬的区域中能培养出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所以,要注意提高生活区的文化品位、文化场景所暗示或规范的道德要求,有时,哪怕是一只小巧整洁、放置合理的废物箱,一群优闲地在地上啄行的鸽子,都能给校园人以无形的道德约束力和感染力。
2.要促进校园人的心理优化。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也是一个变幻莫测、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也不例外。生活区的文化场景布置应有助于校园人的心理优化,即通过审美、娱乐、竞技等方式来优化心理,促进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在此方面,应注意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注意营造恬静优美的环境,在宿舍区、就餐区、休息区内,使校园人能从中感受到温馨柔美的文化气息,缓解因学习、工作而带来的心理紧张和压力,调整心理状态。二是借助充满动感和活力的景点和物件设置,来鼓励和暗示个体成员通过恰当的活动方式达到宣泄情感,化解心理困境的目的。
3.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广大师生的审美自觉。高校校园文化的高层次表现之一即为校园人具有较高的审美感觉,其建设重在在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树立高尚的情操。由于在生活区中,校园人的心理状态处于比较平静、悠闲的状况中,这正是审美活动开展的极好时机,文化场景的品味高雅,布局的合理美观,不仅直接给人以愉悦,也间接地给人以“润物细无声”的审美能力与情趣的熏陶。由于这种影响是日复一日的长期的重复刺激,具有极深刻的影响,故在场景布置中要极为慎重,精心设计,做到匠心独运,趣味高雅。一花一木,一景一物均要一丝不苟。许多名牌大学的一些生活区,均以“园”名之,有的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标准来营造,如北大之“燕国”,清华之“朗闰园”,交大之“留园”均以较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场景布置发挥着较好的“美育”作用,并使自身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景致。
(四)娱乐区各种寓教于乐活动的开展
娱乐区,主要是指开展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区域和场所,它包括礼堂、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这个区域的活动通常有讲座、演出、比赛等形式。这个区域的文化建设:一是要体现思想性。各种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能只是为娱乐而娱乐,应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深入其中,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比如复旦大学近年来为拓展学生视野所开辟的系列文化讲座、“发展论坛”等,学者云集,中外人士纷纷走上讲台,学生感到受益非浅。同济大学近年来在全校性的歌咏比赛中,校系两级领导都是百分之百的登台演唱,校长吴启迪出场作钢琴伴奏或当评委,这种活动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此外,在竞技比赛中的团结拼搏精神以及公正裁判的作风,也是很富有教育意义的。二是要体现娱乐性。这是娱乐活动的本义,毋庸讳言。三是要体现现实性。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物质资源,而且其校园人的实际需要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
这里也应该强调的是,娱乐活动的文化场景设置,既是文化,也是艺术,也是开展好各种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第二课堂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
为了弥补第一课堂的正面教育的阙失和不足,第二课堂必须适时的抓住新生入学、建党、评先创优、毕业等主要关键点,通过报告、学术讲座、主题演讲、举行仪式等形式,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对新生的第一次大展示,是新生个性校园化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接受校园文化影响的第一关节点,通过校史、专业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介绍,参观校园及学校先进的实验室,优秀教师和高年级同学与新同学的交流恳谈,举办迎新联欢活动等,使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同学接受特定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为今后成为特定的校园文化人奠定基础。据悉,清华园的轶闻掌故之多,尤其是围绕礼堂一带的老建筑群可谓一寸土地一寸历史,清华的这一资源常令许多新生受益匪浅。更令人难忘的是,堂堂的清华大学某任校长,在新生入学典礼上只讲了几分钟的话,给人以清华人讲效率的良好印象,难怪清华人能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
建党工作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关节点。通过选苗、培养、考察、审批一系列环节,把一批讲政治,业务精的优秀校园人吸收到党内来。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他们在校园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高校校园中出现了入党答辩、载徽章接受监督、党员责任区等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活动,达到既教育学员又辐射群众的功效,给高校校园文化注入了政治导向功能与活力。有人说,北大校园的政治气氛最浓烈。的确,从“五四”运动的第一句口号,到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呐喊,直至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张大字报,北大人的脉搏总是与现代中国的心脏一起跳动。所以,不少高校人士心仪北大能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北大人所开辟的一系列极富政治色彩的读书报告等主题教育动也是其它高校难以望其项背的。
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评先创优”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关节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一个生活在身边的典型,使广大校园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积极向善、向上的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内涵。近年来,高校校园中除了开展一些系统的评先创优活动外,还开展了校园人自己眼中“十大新闻人物”、“十大学生标兵”、“我最爱的十位老师”等评选活动,奏效明显。
在大学生告别校园即将踏入社会之际,抓住这最后机会对毕业生实施教育影响,其收益明显。上海铁道大学在95届毕业生离校之际,举行“95毕业生告别校园仪式”,领导、老师、同学及其同学家长纷纷寄语毕业生,广大毕业生面对母校校园真诚宣誓:“维护母校荣誉,牢记师长嘱托……”。此情此景着实令许多校园人为之动容。这次活动引起了国内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广大毕业生和在校生纷纷被这种庄严而浓重的育人气氛所感染。毕业生告别校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关节,抓住这一关节点进行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校园人格的社会化,更为重要的是给在校学生以鞭策和鼓舞。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建树和受益。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宣传展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六)校风校纪管理氛围
校风校纪管理不仅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种文化,高校的教风、学风、领导作风以及管理作风建设理应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风校纪管理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文化性建设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不同个性的学校,校风校纪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点是必须相同的,那就是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要健康积极、具体要求要易被校园人所接受、施行操作简洁方便,这是校风校纪管理科学性的基本内涵。二是执行校风校纪的严肃性。无论是教师、学生、管理者、服务人员,乃至学校的领导,都应无一例外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其职位层次越高,越要体现其自身的模范性,无论是谁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应该接受应有的处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一把伸缩性很大的“尺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可想而知,这把“尺子”的信效度有多大了。三是校风校纪管理的时效性。校风校纪管理所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有很大的时效性,对一件事情的处理一般要掌握其适当的时机,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功效。比如,一位学生违纪后,学校迟迟不予处理;一位老师去某部门办事,跑了数趟仍未办成;某职工表现突出,理应有加薪或晋职的机会,但久等不遇等等,尽管以上这些事最终得到了解决,但其给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大打折扣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校园文化研究者和建设者的共同开拓与创造。囿于时间和经费,我们对此课题的研究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在研究中,尽管我们立足于实践,着眼于理论,着力于创造,力戒刀凿斧砍,但其中的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专家们多多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