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老干科 湖南永州 425000
【摘 要】目的:研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实施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药效与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选取68例ACI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分为两组(34例/组),Ⅰ组接受低剂量(100mg/d)阿司匹林口服,Ⅱ组接受高剂量(300mg/d)本品用药,对该两种阿司匹林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安全性等作评估。结果:Ⅱ组接受方案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Ⅰ组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接受NIHSS评测,数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d、30d,Ⅱ组的评测结果较Ⅰ组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生大便隐血阳性、胃肠道刺激征等副反应的概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ACI患者运用高剂量(300mg/d)阿司匹林治疗,药效相对显著、安全,利于早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加强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临床药效;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ACI)是当前中老年人较高发的一组脑血管疾病,起因多与大脑血液供应机制突发异常,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坏死有关。目前临床治疗ACI的疗法包括溶栓、抗栓、抗凝及营养神经等,近年来,阿司匹林对ACI的治疗越最常用,但对于其用量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1-2]。2014年1月-2016年8月,笔者选取100mg/d、300mg/d剂量的阿司匹林对68例ACI患者进行治疗与分析,效果较满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ACI病例资料搜集于2014年1月-2016年8月,通过随机非盲法分组,Ⅰ组34例,其中男/女性18/16例,年龄分布41~75(56.4±8.7)岁;Ⅱ组34例中,男/女性17/17例,年龄分布39~78(57.5±9.1)岁;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录进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适合试验。
1.2 入选与剔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且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发行的ACI判断标准相符[3],②年龄≥28岁,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接受本临床试验;剔除标准:①伴认知或精神障碍,②药物过敏体质,③合并其他严重脑部疾病,④已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接受调脂、促神经元代谢、改善循环类药物与对症支持等常规措施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其中Ⅰ组用量取100mg/d,Ⅱ组用量取300mg/d。两组均于晚餐后0.5h内服用本品,共治疗14d。
1.4评估标准[4]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布的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不同用药阶段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测结果越低,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轻。
临床药效:①临床痊愈。NIHSS评测结果较前下降≥91%,且无病残问题(0级);②显著进步。NIHSS评测结果较前下降46%~90%,且病残程度评级为1~3级;③进步。NIHSS评测结果较前下降18%~45%;④无变化。治疗后NIHSS评测结果下降≤17%或升高≤17%;⑤恶化。治疗后NIHSS评测结果较前提高≥18%;⑥死亡。由①②③项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处理数据,由X2和t检验组间的计数、计量资料。若输出结果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方案的临床药效分析
Ⅱ组接受方案用药后,总有效率达91.2%,明显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0.6%)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1所示:
3 讨论
ACI是目前人们面临的另一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罹患ACI,且罹患例数仍在逐年不断升高[4]。ACI的病因机制多与大脑血液供应动脉发生粥样性硬化或产生血栓,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有关,但也不排除固体、液体等异常物质进入脑供血动脉,使脑血流量受阻骤减,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目前ACI在临床上的预后多不理想,病死及病残率较高。相关资料认为,ACI的治疗关键应在于血管再通,使脑血管及时恢复正常的供血循环[5]。
阿司匹林在既往临床上多用于解热镇痛,主要药理是通过对前列腺素、缓激肽与组胺等物质进行抑制,由此发挥治疗的目的。现代循证医学证实,本品对抗血小板凝集也有显著效果,可干扰血小板环氧酶,使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受阻,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并且在ACI发病早期或后期使用均可有效保护神经[2,6]。新近研究发现,大剂量用药还可发挥抗氧化、抗动脉硬化、清除自由基及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等作用,而小剂量由于缺乏足够的血药浓度,一般较难取得上述效应[7]。倪桂莲等[8]观察72例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ACI病例资料,发现大剂量用药可更有效地与COX2 516位丝氨酸竞争性结合,抑制COX2活性,使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数目锐减,从而减轻患者的炎性症状,总有效率达89.0%。本组研究试验中,我们同样证实了高剂量阿司匹林对优化ACI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Ⅱ组患者经此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1.2%,经NIHSS评测,显示Ⅱ组治疗后14d、30d的神经功能改善也更显著,符合上述资料观点。阿司匹林对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可产生胃肠道刺激征、大便隐血阳性等问题。本组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有发生上述副反应,但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对用药安全性基本无影响;但仍需注意观察,适当调整用量,以做到高效、安全用药。
综上所述,对ACI患者运用高剂量(300mg/d)阿司匹林治疗,药效相对显著、安全,利于早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真,包正军,罗霄鹏,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3):170-172.
[2]林海,高晓艳,赵希海,等.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66-67.
[3]邢美.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3.
[4]陈博,杜岩,东洋. 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4(4):56-57.
[5]栗宇涛.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60):71.
[6]冯磊,陈伟,付耀武. 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 安徽医学,2011,32(8):1174-1175.
[7]杨芳.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4,8(27):214-215.
[8]倪桂莲,林翔东,徐素琴.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药业,2013,22(6):15-16.
论文作者:郑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阿司匹林论文; 剂量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药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