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

金沙[1]2009年在《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民工潮”后,我国又一新的人口流动现象。研究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能够拓宽对人口流动研究的视野。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历史,并重点对现阶段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效应及回乡创业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首先,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原因。理论方面,依据托达罗模型和推拉模型,对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的原因进行解释;现实方面,归纳了二元户籍制度,农村外出劳动力自身素质、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心理及家庭因素、创业因素等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具体原因。其次,分析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给城市和农村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本文仍然从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个角度对回流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与新农村建设以及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改造之间的相关关系。再次,以大都市边缘区回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为对象,对回流原因、效应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处在大都市边缘区的回流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回流原因、效应上与其他欠发达地区同类群体的差异性。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议,建议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来抑制被动回流,并通过拓展融资渠道、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等措施来鼓励主动回流,既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顺利转移,同时又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游益[2]2007年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现象研究》文中指出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才可以使国家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来没有停止过,其间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回流的交替现象。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当时引人瞩目的“民工潮”现象。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农民工的数量开始不断地减少,他们陆续返回自己的家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工的回流是越发形成规模,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是不可能发生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回流以及如何看待这次回流的特征和效应,如何合理应对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其次回顾了建国以来几次规模比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再次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从特征、成因以及效应这叁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回流的对策建议。

林川[3]2013年在《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前中国“民工潮”与“民工荒”共存并增的人口与社会背景下,作为人口迁移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学者主要基于“个体”视角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回流”的概念界定和研究路径仍需进一步厘清和商榷,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决策过程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上述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新特点,也有利于人口迁移理论的发展。本文以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法、访谈法、问卷分析法,在明晰相关核心概念和评述相关文献的研究路径、成果的基础上,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重点分析其回流意愿状况、产生原因、决策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城乡迁移主要呈现定居迁入地、保持流动、回流叁维分化状态,回流成为农村迁移劳动力主要选择之一;(2)在城市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正式与非正式社会支持不足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农村社区环境具备的社会保障和支持功能是吸引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的农村社区与家庭环境是农村迁移劳动力重要的情感支持与物质支持来源;(3)“个人”是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决策主体,但其决策过程并非完全基于“个人本位”,而是具有浓厚的“家庭本位”色彩;家庭的整体利益、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自觉地成为其回流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4)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是受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保障环境共同影响。在个人特征方面,城市实际收入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强弱的重要因素。在家庭禀赋方面,家庭社会资本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强度有显着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是导致农村迁移劳动力有无回流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村迁移劳动力工作的单位或公司提出的基本养老保险、提供补充医疗保险等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本文主要有两个创新点。第一,研究对象的创新。本研究以经典人口迁移理论,在中国社会和人口背景下重点探讨“家庭”在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决策中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第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进行更为细致地划分和分析,从而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状况、产生原因及其决策过程。总之,我国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回流是其综合个人、家庭、社会保障因素的决策结果,其中家庭伦理与家庭禀赋对决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推力—拉力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对该回流现象仍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新迁移经济理论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并未完全适用于中国。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和农村劳动力回流对城、乡的双重效应,我国城乡两部门应以“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为核心,分别制定应对策略和改革方案。

甘雯雯[4]2015年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的计量分析》文中指出农村劳动力回流是继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出现的新人口流动现象,且随着当今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回流趋势日渐明显。以广东省为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新形势下政府解决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先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性,将空间效应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建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上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效应。第二、非农产品消费比重、农村收入、财政支出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为的根本因素。将广东作为研究目的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空间效应,选取来自邻近的江西、湖南、安徽叁省的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笔者于2013年对来自这叁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研,取得了286份有效数据。然后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拉理论模型,建立了一个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广东省外来农村劳动力回流影响因素的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外出农村劳动力的年均回流次数、工资水平、性别、学历,以及企业是否为其购买保险、是否对其进行培训,对于回流意愿有着显着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利弊,而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则给农村带来了很大的正效应。

曾珍[5]2011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经济危机蔓延,我国沿海地区企业产生较大范围的停产倒闭现象,其直接导致我国沿海务工人员大规模向原输出地回流。基于此,本文试图从较深层次分析劳动力回流问题,基于分析模型及工具,剖析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力求为相关部门应对劳动力回流问题提供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劳动力回流即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因种种原因重新回到流出地的现象。我国对于劳动力回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较多是针对劳动力流出问题的研究。而2008年经济危机再次把我们的目光聚集到劳动力回流这个论题上来。学界对于劳动力回流的研究,大多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较少。本文试图基于一些调查数据,以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劳动力流动决策作为因变量,构建较简单的分析模型,对劳动力回流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也试图通过不同的视角,即从劳动力自发回流和被动回流两大影响因素着手,对劳动力回流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本文认为劳动力回流主要因素有:劳动力回乡创业、照顾小孩老人、产业转移等自发回流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危机裁员、技术门槛等被迫回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由于各种影响因素回流,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效应。劳动力回流能缓解城市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村女性地位、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劳动力回流也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配给不足、导致农村土地人均占有量减少、增加农村本地社区管理的压力等。基于以上定量定性分析,本文认为针对劳动力回流的问题,政府及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让劳动力回流的弊端减少,优点突现。比如革新劳动力户籍制度、为农民工买社会保险、实现产业创新、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积极鼓励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对于返乡农民工回家务农的,可以通过加大生产补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其发展乡村种养殖业。

黄颖[6]2004年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这一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入手,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为考察时段,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回流问题的概况、原因、本质特征、正负效应及对策与建议。说明劳动力的回流对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鼓励积极性的回流,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回流。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叁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明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史概况。回顾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末期及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状况。 第二部分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本质特征与实际效应进行了分析。从地域角度、人口学角度、所从事的职业角度、观念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流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从城市及乡村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正负效应。通过这个分析,了解这一群体的总体概况及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或减少其消极影响。 第叁部分重点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以经济体制转型为分界线,从主、客观角度分析了前后回流的主要原因。这是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个选择,是建立在成本与收益分析基础上的一个决策过程。但在经济体制转型前、后其回流原因还有差异,即经济体制转型前的回流基本上以政策性的政府行为为主,经济体制转型后的回流基本上以农民自发、自主的个人行为为主。 第四部分综合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对策与建议。在承认农村劳动力外流这一规律性现象与主流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城镇中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使进城农民能留在城市,从而消除不正常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二是鼓励部分高素质劳动力回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小城镇、进行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等,引导积极的农村劳动力回流。 第五部分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探讨鼓励积极性的回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回流,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叁农”问题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因此,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中心要逐步向农村转移,向农村倾斜,使工农、城乡两个“轮子”统筹、协调发展。 新见解:从选题上看,抓住了“民工潮”的“逆潮回流”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层次的分析。 从内容上看,多方面论述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概况、原因、特征、形式、效应及对策。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多层次分析是本文的独到之处。 从方法上看,宏观分析与定性分析并重,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涉及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这体现了本文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回流;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小康社会

刘林军[7]2010年在《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日益严重。为妥善解决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回流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还需要对回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全面弄清楚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和影响,并客观地看待我国政府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具体行为及其不足之处,为回流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有益的更加全面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有关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然后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状、特征、原因以及影响,指出了我国回流农村劳动力表现出的:回流地域的不均衡性、回流意愿的被动性、回流劳动力素质的进步性和务农性等特征,把回流的原因分为主动回流和被动回流两个方面,并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行为表现,指出了我国政府在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存在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经济收入不乐观和维护农村外出劳动力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不足之出。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政治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维护农村外出劳动力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拓宽回流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构建回流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创业服务体系等五方面。

唐爱民[8]2011年在《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动因研究》文中指出一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都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出地。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从2008年底开始农民工回流的迹象明显,2011年春节过后这种迹象更加突出。中西部各地纷纷落实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及时细化配套服务措施,亮出优厚的福利牌,让农民工舒心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似乎表明,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已经大大增强,农民工由东向中西部回流已呈明显态势。劳动力回流对城乡社会、经济等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政策依据。为了更好的解决农民转移就业问题和收入问题,有必要对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尤其是造成其回流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此,紧扣时代背景,在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呈现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在中东西经济发展失衡,东部地区劳动吸纳能力逐渐减弱、经济拓展空间缩减,西部地区具有可持续发展广大前景的背景下,研究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东中西地区差异的角度把握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深入剖析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中存在的特殊性及其合理性;在进行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的同时,从政策体制因素、经济发展和产业转换、人口变动以及劳动力人力资本因素等方面,运用定性和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量化影响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深入分析和探讨外出劳动力返乡回流的外在客观因素和内在动机;根据影响劳动力回流的各项因素,针对性的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提出如何应对劳动力回流的对策措施。

米利国[9]2005年在《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进行全面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以及回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劳动经济学研究当中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劳动力回流创业的看法上,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民工回流创业作为进城打工的延续,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逐步发展并形成“创业潮”;而另外有学者认为,农民工回流创业微不足道,不合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结论是:虽然还没有涌现出全国性的“创业潮”,但地区性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劳动力转移潮流,一部分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创业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应该在继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的基础上,消除盲目无序的劳动力回流,引导积极有利的劳动力回流,努力促进人口外流与回流的合理化,发挥农村人口流动对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提出的原因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这部分主要回顾了主流经济学关于劳动力转移的传统理论以及国内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叁部分: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经验与理论分析。在这部分中,我利用实证数据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数量形态和基本特征,并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构建了劳动力回流决策模型,对两种劳动力回流情形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基于推拉理论对劳动力回流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回流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而后,对双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并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与回流创业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回流创业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分析,这部分得出本文的

张宏[10]2014年在《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我国最主要的劳动力。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镇郑州航空港、济源虎岭等一批产业集聚区逐渐建成,吸引了大量省外务工者的回流。2010年国家1号文件指出:我国需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显示了国家对农民工的关注,特别是对占农民工总数60%以上的80后、90后的关切。学术界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进城务工(单向流动)的层面上,对外出务工者回流的研究较少。关于回流现象的文献,多为劳动力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回流,或本省务工者由外省返回本省。本文实证研究对回流的界定为: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到原户籍地。首先,对河南省近五年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发现了2011年以来省内承接劳动力能力不断增加,省外劳动力输出减小。然后,对问卷调查的六个样本村进行了说明,并对252份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了可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形成了指标体系,通过stata12.0软件运行多元回归Logit模型,得出了回归系数、显着水平及边际影响,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说明,得出实证分析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在本村的经济地位、家庭拥有优良耕地数量、外出务工年限和个人是否希望定居城市因素对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流影响显着。其中婚姻状况、个人定居城市意愿、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劳动力回流发生的概率有较大影响。土地易于农耕的村落外出务工者回流可能性大,距离最近城市的距离越小越利于劳动力回流,距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对劳动力回流影响无关。

参考文献:

[1]. 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D]. 金沙. 兰州大学. 2009

[2].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现象研究[D]. 游益.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 中国农村迁移劳动力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林川. 南开大学. 2013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回流问题的计量分析[D]. 甘雯雯. 暨南大学. 2015

[5].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D]. 曾珍. 湖南大学. 2011

[6].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D]. 黄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7]. 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 刘林军. 湘潭大学. 2010

[8].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动因研究[D]. 唐爱民. 重庆理工大学. 2011

[9]. 农村转移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D]. 米利国. 东北财经大学. 2005

[10].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问题的研究[D]. 张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

标签:;  ;  ;  ;  ;  ;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