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洋浦中学 魏成湘

【摘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所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提出了对应的心理应对策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供一线教育者和家长参考。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应对方法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许多农村的青壮年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最终导致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通常在心理上存在着四类突出的心理问题,分别是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1]再加上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因此关于实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由轻到重一般表现为:焦虑、抑郁、孤僻、内向、自卑、偏激、厌学、逆反等。随着

我科实行PDCA循环管理后,教学效率相比往年明显提高。学生通过PDCA模式进行反复练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对于部分查阅资料任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老师的指导学习可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实习期间掌握到更多、更牢固的知识。

(2)矿区断层发育。滑坡较为发育,矿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坡立谷、溶洞、天然竖井、暗河分布多,矿区的地质构造类型属于简单至中等,地质条件对矿区开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留守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会越加严重。经初步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父母的关爱减少,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了对自身处境的担忧,产生诸如焦虑、抑郁的情绪问题。而这些情绪很快就会影响到他的学习生活,平时不仅容易发怒,使之失去一些朋友,而且还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导致成绩开始下滑。再加上留守儿童不断地在亲情获得感、家庭境况和学习上与别的学生进行比较,心理逐渐出现失衡,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不愿意将自己的

1.从家庭、学校方面出发提升学生幸福感。

其次,班集体作为学生的第二家园,教育者应营造一个团结和谐互助向上的班集体,使留守儿童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教师、同学的温暖。具体措施如下:(1)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和留守儿童父母亲在外工作的图片和视频作为素材来介绍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使留守儿童坚定父母是爱自己的信念,提升其幸福感。此处应特别注意保护留守儿童的隐私和自尊心,使用图片和视频事先应征得该儿童及其父母的同意。还可以组织开展赞颂父爱母爱的作文比赛,使留守儿童能够在回顾父母亲为自己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父爱母爱的洗礼,提升其幸福感。(2)可以利用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改变少部分学生嫌贫爱富、喜好攀比的错误价值观,使留守儿童在班级中不会因家庭境况而导致心理失衡的现象发生。(3)在班级中设立学习帮扶小组,让成绩开始出现滑坡的留守儿童和成绩较好的同学一组,互帮互助,既可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使留守儿童在其中体验到同学之间珍贵的友情,提升他的幸福感。(4)教育者在对待班级同学过程中,对留守儿童应更加关注和关心。例如经常和留守儿童聊天,从中观察他的心理状态;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认真辅导他们的课后作业,给他们传授学习经验;如果有生活困难,教育者应及时给予其帮助,使留守儿童能够在教育者身上感受到父母亲的爱,做好留守儿童的第二亲人,在提升留守儿童成绩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感。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方法

人才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制约因素,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时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与乡村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优质的要素流向城市,大量优秀人才流向城市,乡村人才匮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各领域、各方面的人才支持。塑造乡士人才应注重对当地人才进行发掘培养,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人才引进,纳四方贤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入乡村建设。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父母亲关爱的减少。那么,在疏导过程中,我们就应该通过多种措施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特别是自身父母的关爱。首先,教育者需要完善留守儿童的父母通讯录,有条件的在微信上添加其父母为微信好友,没有条件的也需让父母寻找一位会玩微信的工友作为联系人。借助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使留守儿童能与父母亲经常通话,就仿佛父母亲就在身边一样。班内留守儿童较少的教师可以一周组织一次或多次,人数较多的教师可以半个月组织一次,时间条件不具备的还可以用发文字照片或录制小视频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又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舒缓学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心事和家庭的情况告知别人,在心理上表现为孤僻、内向,从而产生了明显的交往问题。由于在学习上没有弄懂也不愿去问老师同学,这又加剧了成绩的下降,差距越来越大。长期的心理失衡和成绩下滑导致留守儿童对自身的自我评价降低,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因此出现了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有时会感觉自己可有可无,由于自卑心理有时会感觉好像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逐渐就会通过一些偏激现象来显示自己的存在,从而导致更多人的厌恶。再加上长时间学习跟不上,没有获得感,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有的留守儿童有时候发现自己反抗反而会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和关爱,再加上青春期的影响,逆反心理逐渐也就形成了。

2.从分析自我优势出发提升学生自豪感。

当然,父爱母爱是很难替代的,所以,教育者应通过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亲交流,尽量督促他们尽早回家。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应该在节假日回家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尽量减少对留守儿童的伤害。

教育者不能让留守儿童感觉总是自己不如别人,需要别人的帮扶,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心理会出现问题。实际上,由于家境不理想,留守儿童一般较早就开始承担一定的劳作,经过了一定的锻炼,所以他们身上具有许多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所没有的优点,例如留守儿童一般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动手能力较强,抗挫折能力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等。教育者应在平时的班级教学和活动中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平台,例如在宿舍里可以安排其作为舍长,教会其他学生如何整理内务;在劳动课上、在实验课上、在打扫卫生时也可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动手展示机会;也可以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模型制作活动等平台为留守儿童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留守儿童能在同班学生中获得尊重。教育者还应在平时的谈心过程中多为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提升留守儿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之能体会到自我存在价值。

3.从生活范例出发激励学生成长,提升学生成就感。

[9] Tuomas Räsänen, Simo Laakkonen:《冷战和环境:芬兰在波罗的海地区国际环境政治方面的角色》,翟伟康译,《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第1期,第220页。

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教育者的辅导下,留守儿童的成绩会有所提升。但是,学习进步不能仅靠外力的帮扶,更重要的应该是促进他自我学习意识的提高。在此,教育者适时地激励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教育者可以在谈心过程中为留守儿童分析现状,帮助其辩证地看待父母不在身边的现象,让其认识到父母不在身边未尝不是生活给予自己的磨炼,也只有经过了磨炼的人才能更容易成功。教育者也可以选择一些古今范例来进行说明,例如周恩来总理从小父亲常年奔波在外,由守寡的嗣母带在身边抚养。9岁时生母、嗣母相继去世。10岁即开始当家,再加上抗战时期和建国以后的艰辛,他咬牙挺了过来,心中一直装着的是中国人民,最终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领袖、全世界敬佩的人;再如朱镕基总理,父亲在其尚未出生时便已去世,母亲在其12岁时也因病去世,读书时还染上霍乱,但他以不屈的斗志考上了清华大学读书,最终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情境符合,教育者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自己优秀同学的成长经历作为范例为留守儿童介绍,也可以推荐其看一些相关书籍如《周恩来实录》等,使教育者的谈心更具有说服力。通过这样的谈心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比家境优越的孩子更具有优势。在激励留守儿童认真学习的同时还教会了他如何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使之心态发生转变,心理变得成熟。当然,心态的转变仅是首要因素,教育者还应时常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督促,使之在具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身受益,更容易成功。

三、总结

通过微信增加留守儿童和父母交心的机会,减轻其焦虑、忧郁的情绪问题。通过班集体活动,使之感受到老师、同学的温暖,乐于交往、乐于展示,从而避免留守儿童孤僻、内向的交往问题出现。老师同学的帮助,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再加上教育者对其自身优势的分析,使之明白了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从而减轻了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最后在通过一些从挫折中走向成功的范例进行激励,使留守儿童具有了辩证看问题的视角,坚定的学习目标和信念,避免了偏激、逆反心理问题的出现。所以由此可知,通过以上心理疏导措施,能够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亚,孙晓军.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N].中国教育报,2004-09-16.

标签:;  ;  ;  ;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方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