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技师学院,山东 荣成 264300)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成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中专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已是刻不容缓。文章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1中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文精神教育不到位
受到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影响,不管是学生又或者是教师,他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教师在注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性的同时,却出现了对人文精神方面建设的淡化现象,没有把握好教育人、培养人以及改造人这三者的重要性[[22]。对于校园文化方面的建设缺乏应有的组织领导,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没有凝聚出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中职学生在知识、年龄、思维能力以及阅历,尤其是在辩证思维能力方面都尚待成熟;在心理特征上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中职学生经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了解社会和观察社会等。通常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表现的不够强,学生通常会在学习以及实习过程中,遇到一点不顺的心事,就会很容易出现心灰意冷的现象,根本就是失去了斗志,怨天尤人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障碍或者出现挫折时,学生也会很容易出现悲观或冲动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其失去自信,从而出现了压抑、孤独以及精神麻木的现象,严重的有可能会演变成为精神分裂症,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痛的伤害。
1.2人文思想素质教育有待加强
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欠缺,自制能力较差,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是体现在无视课堂的纪律,上课经常迟到或者早退、睡觉、接打电话、听音乐、微信或者QQ聊天等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个课堂的秩序;在道德素质方面来看也有待提高,对尊敬师长方面也有所欠缺,甚至出现辱骂师长的行为;在语言方面表现得也不够文明,说话时通常是脏话连篇等现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主要体现在不爱护公物,如损坏门窗、破坏楼道内的安全标识等现象;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经常出现随手乱扔垃圾、践踏绿地、随处乱涂乱画等现象严重。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受到的社会影响较大,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拜金主义的思想。中职学校面对学生人文思想素质上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措施引导,学校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条例、奖惩措施、开展有关德育及人文思想教育方面的课程、活动等,但大多数教育或停留在纸质文字上或重于说教为主,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与其产生共鸣。
1.3人文知识教育尚待提高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同以往相比有所突破,但大多数学校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这就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重视技能轻人文,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致使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收到制约,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师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大打折扣。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教得不到位,学生学得没兴趣,人文素质教育质量或停滞不前或收效甚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2.1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关键途径.经验证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单凭教师在教学中教书育人,在人文教学方面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由领导直接抓,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共同作战,才能搞好。其次,教师在为人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春雨润物式的,是无形的且又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因此必须引导全体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仅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渗入人文教育,而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为人师表”方面给学生以更深的影响。
2.2“四大课堂”是核心
第一,深化教学改革,突出第一课堂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教育由知开始,知、情、意、行诸因素辩证、协调发展的过程。深刻的理论认识,是人文素质形成的基础。首先,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应以过去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力度,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专业知识,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加速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革教学方法要注意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培养相并重,拓宽教学途径,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有条件的还要促进产、学、研结合。再次,以人为本,教师是关键。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为此,应切实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对广大教师的业务再培训、知识的再更新;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二,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第二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氛围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潜在的因素,我们应力求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使学生身心从中受到陶冶。首先,培养优良的学风。学校通过实行“奖优助困”政策、“套读优惠”政策、引进激励机制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进取意识,这样优良的学风也就自然形成了。其次,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迎新、国庆”晚会、元旦游艺活动、五四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造的广阔舞台,使学生在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增强各种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加强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一种新的要求,也是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好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增强自身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麻富游.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3).
[2]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探源[J].刘刚. 教育评论. 2018(03).
论文作者:刘慧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人文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现象论文; 教师论文; 中职论文; 素质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