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_灌溉农业论文

南亚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_灌溉农业论文

南亚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亚论文,粮食论文,人口增长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508(2001)02-0023-04

一、引言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醒世人要对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人类在探讨人口与环境问题方面的一个突破。1994年9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发展观,并使之成为世界各国面临21世纪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强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诸要素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增长”和“发展”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经济是持续增长的,但是却付出了环境被污染、资源被耗竭的代价,则不能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是发展。

当前,全球变暖、森林被砍伐、生物种类减少、土壤遭侵蚀,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被破坏以及水、空气和陆地被污染等,已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迅速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例如,要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粮食,就需要发展农业,而不恰当的农业生产往往导致生态系统更严重的破坏。对耕地的大量需求是使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和使有的生物种类灭绝的原因,不完善的农业耕作又导致了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由于绿革命所引起的技术进步的刺激,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南亚地区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增长了1倍多,粮食价格也有所下降。总的来看,过去该地区的粮食增长快于人口增长。但是,随着今后人口的迅速增长,这种积极的趋势却未必能持续下去。本文通过对南亚地区粮食产量是否还能够迅速提高以保证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要和在该地区提高粮食产量是否会付出使环境受到不可弥补的破坏的代价等问题的讨论,来分析南亚地区的粮食发展前景,从而进一步阐明在该地区控制人口增长的迫切性以及在该地区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相协调的途径。

二、南亚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粮食生产

据预测,在1990年到2020年期间,南亚地区的人口将增长66%以上,到2020年将达到18.4亿。单是印度,人口就预计要增长4.82亿(见表1)。

表1 南亚地区的人口规模

国家

人口(亿)

 1990年

 

2020年

孟加拉国 1.137

2.092

印度

 8.462

13.286

尼泊尔

0.196

0.373

巴基斯坦 1.181

2.409

斯里兰卡 0.172

0.238

合计

 11.148  18.398

资料来源:Dyson,Tim(1993)。

虽然从目前来看南亚地区的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之间还没有出现很大的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该地区今后的粮食生产前景可以乐观。独立后印度的粮食产量已经翻了倍,但随着人口的急速增加,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已经出现。2000年5月,印度的人口突破10亿,但该国旁遮普和哈里亚纳邦等西北部地区的农田已达饱和,农业无法进一步发展,粮食供应出现下降趋势。

绿色革命以培育和引进高产小麦、水稻品种为主要内容,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迅速提高,这是南亚地区几十年来人均粮食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的根本原因。但是应当看到,粮食增产本身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还有因素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何况在该地区单纯追求粮食增长已经使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今后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可能还会继续付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代价。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南亚地区的可耕地大部分已被开垦利用,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可耕地面积在逐年下降,耕地质量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再加上城市的空间扩展在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农地,使可耕面积不断地缩小。因此,南亚地区无地农业工人的队伍在迅猛膨胀。在印度,从1961年到1981年的21年间,无土地家庭的数量估计从1500万户增加到2600万户,到2000年预计将达到4400万户。目前南亚地区只有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拥有较大面积没有被耕种的可耕地,其它国家的可耕地已经几乎全部被利用。该地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表2 南亚各国的人口密度

国家

平均每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上的人口数

1995年

 2000年

孟加拉国1309.8

 1473.3

尼泊尔 924.3

  1038.5

斯里兰卡964.2

  1021.6

巴基斯坦628.0

  720.2

印度

496.8

  543.6

资料来源:Ross et al(1993)。

人均耕地面积缩小,农民通过采用绿色革命、培育和引进新的高产水稻、小麦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化学杀虫剂和利用灌溉系统,而使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整个南亚地区的化肥消费量增加了近1倍,而且到80年代末,该地区1/3的耕地可以被灌溉。然而在南亚地区,化肥、杀虫剂和灌溉系统的大量使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各个国家是不一致的。印度自1950年以来人均谷物产量一直持续上升,预计这种增长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巴基斯坦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人均谷物产量急剧增长,但在80年代却出现了下降趋势。孟加拉国除了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均谷物类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以外,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则急剧下降,以后也没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南亚地区其它国家人均谷物类产量的增长趋势也不很明显。

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南亚地区每人日平均卡路里的供给量提高了,但是总的水平仍然相当低。1990年,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人每天消耗能产生2495卡路里热量的粮食作物,其中非洲每人每天吸收的热量平均为2328卡路里,亚洲为2531卡路里,拉丁美洲为2609卡路里,而在南亚地区平均每人每天却消耗相当于2214卡路量热量的粮食,这个水平比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水平还稍低一点。

三、南亚地区粮食增产的局限性

由于在南亚地区扩大耕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未来该地区粮食供应的增加只能依赖于对现有耕地的强化耕作。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大幅度增加施肥量和扩大灌溉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在南亚地区,虽然化肥的使用量成倍增长,但是南亚农民的化肥施用量还是比欧洲、北美和中国农民的少,因为:第一,生活贫困的农民没有资金购买足够的化肥、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化肥;第二,富裕一点的农民虽然有钱购买所需的化肥,但是他们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再额外地增加施肥量,也很难使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南亚地区通过增加化肥使用量来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是有限的。

提高粮食产量的第二个关键是灌溉。目前在南亚地区只有1/3的耕地可以被灌溉。由于在适合修建灌溉系统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修建了灌溉系统,而且灌溉系统的修建和经营成本较高,并在不断增长,因此,该地区扩大灌溉系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灌溉工程的效益大大低于经营和维修成本。而且,在南亚一些已经被灌溉的地区,由于管理不善,又造成了较低的地下水位、土壤盐渍化和水灾,所有这些不良后果都会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

对南亚地区粮食生产的另一个威胁就是大面积种植单一的高产作物品种。虽然单种栽培的遗传一致性有利于作物高产,但是这种遗传一致性也使得单一栽培的作物对害虫、疾病和气候变化的抵抗力特别脆弱。虽然大量使用杀虫剂和实行作物轮作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在有些地区不恰当地使用杀虫剂或过度使用杀虫剂,不仅使一些主要的农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而且还由于其天敌的被消灭而使一些新的害虫出现。此外,土壤和水中残余的化学药品还会直接影响到食物链,从而危及人类健康。在现有作物对害虫和疾病等失去抵抗力的时候,作为培育者应当依靠传统作物的遗传变异来发展新品种,实现高产作物多样化,这才是解决单一栽培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南亚地区今后要想继续运用绿色革命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虽然有可能,但是却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需要付出更昂贵的代价。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在今后几十年间,南亚地区对粮食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从而造成该地区内程度不同的粮食短缺。大多数粮食不足将通过国际援助和粮食进口来满足。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使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的强化并不一定会导致土壤退化、关键是需要完善的管理。面对农业生产的强化,目前全世界却对由此而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除了关注土壤侵蚀、水灾、盐碱化、化肥和杀虫剂的残余等局部性的危害以外,对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十分重视。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最大威胁就是贫困。为了短时期生存的需要而被迫牺牲长远利益——环境效益,这是包括南亚国家在内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再加上慢性食物缺乏,因此,南亚地区对未来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非常脆弱。尤其是由温室效应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温度和降雨模式,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南亚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一些作物目前的生长环境已经达到了它的对热量的忍受程度的极限,因此,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将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科学家们特别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全球变暖将使本来就缺水的地区变得更加干旱。温度较高使土壤和植物的蒸发量增加,而这种温度的丧失又不能被降雨量的增加所弥补,因此干旱的发生率会增加,从而影响作物产量。全球变暖的另一个威胁是,由于海洋的热膨胀和极地冰块的融化,海平面将上升,从而使沿海国家一部分耕地被淹没,土壤盐渍化更为严重。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是最容易受到这种状况危害的国家。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南亚地区未来粮食的增长已很难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而且通过农业生产的强化来提高粮食产量,一方面潜力有限,另一方面又可能给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因此,要使该地区人口增长同粮食生产相协调,关键是要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增长速度,进而减少人口对粮食的需求量。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南亚地区要使粮食的增长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同时要以尽可能小的环境成本来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建立节地、节水、保护环境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运用农业新技术,使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获得最大增长。此外,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有助于粮食增产的农业政策和增加食物供应的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支持对不危害环境的农业高产技术的研究,培育能抵御害虫或能忍受不利的生长条件的新的作物品种或变种;第二,为农民提供改良的种子、化肥、害虫控制技术和管理完善的灌溉系统,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如运输系统、产品推销市场等;第三,制定具有一定体系的农民培训计划,加强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第四,改善食物的贮藏和分配制度,消除对农民不利的农产品价格;第五,努力提高城乡贫民的购买能力,使国际社会在不远的将来能提供更多的食物援助。

标签:;  ;  ;  

南亚人口增长和粮食供应_灌溉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