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究论文_张会展

镇海职教中心 浙江 宁波 315201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在课程定位、课时分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对实践性强的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构建“有趣、有序、有效”的计算机课堂,使之成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有趣 有序 有效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在课程改革和“翻转课堂”的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课时分配均已发生变化,应考虑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演绎者,而教师以课程引导者的身份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而推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实施“三有”课堂:即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有序”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有趣”的课堂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是“兴趣”课堂的驱动力。课堂要体现有趣,要求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处理,自主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如在《文件与磁盘管理》教学中,可自主设计闯关游戏程序,将文件操作、系统设置、磁盘管理等教学内容分布在各个游戏环节中,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图1.闯关游戏——文件与磁盘管理

再如:搜索引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制作“填字游戏”,让学生学会根据提供的信息提炼关键词,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找到正确答案(如图2所示);网页行为学习中,利用拼图游戏(如图3所示),让学生学会制作行为网页等。这些都是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自主设计开发有趣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课程内容,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2.网络信息搜索“填字游戏”

 图3.利用网页行为设计“拼图游戏”

除了设计“有趣”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有趣”的教学形式,如竞赛、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如在“网络信息搜索”这节课中,教师采用“抢答”模式,给出题目,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去查找答案,答对给分,答错扣分,将分数最高的小组评为优胜小组。这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构建“有序”的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角色正在逐步发生变化,计算机教与学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教师和学生有可能“乱”,然而“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课堂上应把握两个“有序”:即教学过程“有序”和知识“有序”。

教学过程“有序”是指教学包含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根据学情和课程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处理,并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课堂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引入、教学过程、评价总结,即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序推进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将重难点、教学目标等内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从授课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其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教师应当有教学预见性,能够提前预设学生进行某项操作时,可能会出现的疑惑或反应,并部署相应应对策略。

再者,在教学任务的设置上,教师应针对学科特性,提前制作具有指导性的操作手册或助学视频,以协助每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制作高质量课堂任务作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以及需要达到的标准。

四、构建“有效”的课堂

“有趣”、“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有效”是“有趣、有序”的升华,也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有效”的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堂有效的计算机课,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比如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多种教学方法,然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某个知识点不局限于某种教学方法,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各种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有效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同时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评价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和灵活性以及评价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在进行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价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策略,一般有以下几种:

(1)作品评价

即让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独立创作完成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评价。计算机基础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结束时上传的作业,如Word电子小报,PPT新年贺卡、Excel成绩表处理、班级主页制作等。

(2)实践性评价

因为计算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更要突出该特点。例如在“ADSL连接”教学中,可以通过VB连接图程序(如图4所示),让学生们体验ADSL连接方法,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次真实连接。

图4.ADSL模拟连接图

(3)任务性评价

学生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任务,并将任务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并及时调整教学。例如在“邮件收发”教学中,通过VB程序设计模拟邮件收发功能,让学生在模拟界面中完成邮件收发任务,并以图片形式呈现结果(如图5所示),教师可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有效地进行仿真教学。

图5.模拟邮件收发VB程序

(4)问卷性评价

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已无法满足教学实时性与有效性需求,需借助在线问卷调查系统进行实时评价。教师可在课前利用问卷网站设计与本堂课程有关的问卷,将相关教学知识点融入调查问卷中。在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教师根据调查结果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如图6所示),同时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指导。

图6.调查问卷

(5)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借助蓝墨云班课等互动教学平台阶段性开展过程性测评,课程结束后可汇总过程性成绩,并进行综合折算与分析,作为总评成绩组成。加强过程性评价一方面便于不断督促学生进行过程性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客观的定量评分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对课堂进度和教学实施及时进行控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兆勇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4)。

[2]林敏 提高中职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3]陈雅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一次有趣的寻宝之旅.《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2,(07)。

[4]丁丹 让课堂的“有序”,提升教学的“有效”.《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 2015,(12)。

论文作者:张会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4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究论文_张会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