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调研分析——以连云港市省重点高中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云港市论文,为例论文,重点高中论文,课堂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缘由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探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部分地理教师对地理有效教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笔者特设计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其原因,明确地理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以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时借鉴。
二、调查样本体系及指标选择
图1 指标体系框架
按照外部环境、学生心理、教师行为三个类别,设计了调查指标,采用5个等级,非常不满意1、不满意2、满意3、很满意4、最满意5的评分方式对每项指标进行分级评价,每一层次相差20分,最满意100分(图1)。问卷调查要能反映不同年级、人群、家长等人的评价意愿,同时也应反映居住在城市不同学校师生的意愿。按照样本分层抽样、交叉控制配额、等距和校区拦截等原则,考虑样本误差和成本数量,每个高中校区为35个数量样本,并对调查员也进行了相关培训并设置了具体要求。
图2 调查样本数据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图3 不同人群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结合图3可以看出:不同人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相差较大,其中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统一;教师在追求效果方面比较显著,效率方面也有所侧重,说明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认识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对效益认识还不到位。学生在高中不同年级中显示出较强的差异性,高三侧重于效果,高一学生则侧重于效率,说明起始年级教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高二年级介于两者之间,但教学效果最差,说明高二年级是中学阶段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学校管理人员和家长对此阶段应引起足够关注。
2.外部因素调查分析
图4 地理有效教学外部因素
从图4可以看出:国家以及就业对地理学科需求比例最高,也就是说社会对地理学科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社区评价可以反映国家对地理学的需求,然而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对地理学科发展的意识还比较低,但后者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正面引导。
3.学生心理调查分析
从图5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感是影响地理有效教学的心理因素,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情感价值与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由于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对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课堂表现的自信也起到重要作用。
图5 学生心理因素分析
4.教师行为调查分析
图6 教师行为调查分析
通过图6可以发现:教师能力和爱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教师热爱地理对学生影响也比较大。教师行为主要包括爱教育、爱地理、爱学生等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专业素养两方面。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的学问,更要研究学习者,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分析、归纳、推理、交往等学习策略。
四、几点建议
1.深刻理解有效教学
有效地理教学指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相统一的教学,不同年级、不同人群应该采取有差异性的对策。有效是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统一,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没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教学效果的根本体现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效率不仅表现为通过教学使学生学得会、学得快,更应使学生喜欢学、主动学,学生的发展不能简单以考试成绩体现,还应体现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效率的教学即使取得了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2.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社会期待、学校、家长、就业、社区评价等方面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主要外部因素。《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具有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功能,研究的问题是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切实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比较重视地理教育,往往将地理课作为国家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或基础课程之一,学校管理人员和家长要转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3.关注教与学的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是有效教学的内在动力,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满足、愉悦、自豪等内在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想象等智力思维活动,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培养乐观自信的品质等。
教师不仅要提升教育的职业道德,更要提高地理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分析等学习策略,提升教师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地理教师搜集和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设计教学程序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过程评价能力等。
活动教学、探究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等形式是目前地理课堂中最常出现的教学活动。活动教学由动手实践、书面作业、小论文设计、外出参观、课前地理演讲等方式组成,其中模型制作、实验、资料收集等是动手实践的关键。问题教学是师问生答的方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探究问题,学生在等待教师提问时,也会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活动,常用“议一议”、“想一想”、“比一比”、“试一试”等形式精心设计与教材紧密联系的典型问题,要求学生模拟教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可引导学生在原有问题上演绎新问题,在社会热点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境教学通过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情境的途径可以归纳为: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片或录像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活动营造情境、文字或语言描述情境。时间上可选取能反映时代脉搏的最新材料;空间上所选材料应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避免成人化倾向;内容上精选材料,将教学目标(概念、观点等)融入具体的材料中,使学生能够经过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感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