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本科接诊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对所选病患进行分组:A组(n=41)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B组(n=41)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比较切口长度等指标。结果:A组的手术持续时间为(188.3±36.7)min、术中出血量为(522.4±112.9)ml、切口长度为(118.1±23.9)mm,均明显优于B组的(268.9±28.5)min、(814.7±202.6)ml、(223.7±34.8)mm,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比B组的73.1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施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其术后瘢痕也符合美学观点。
【关键词】内固定融合术;疗效;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入路
外伤乃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主要病因,而本病则具有致残与致死率高以及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患者不经及时的治疗将会提高其死亡的概率[1]。目前,重建脊柱损伤段生物力学与生理结构、减轻神经损伤以及解除占位压迫是本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关键[2],以促进其脊柱功能的快速恢复。此次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在脊柱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本科接诊且明确诊断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2例入选者分成以下两组:A组41例病患中有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69岁;平均(41.8±6.2)岁;车祸致伤者,15例;摔倒跌伤者,6例;高处坠落伤者,11例;砸伤者,9例。B组41例病患中有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41.5±6.3)岁;车祸致伤者,17例;摔倒跌伤者,5例;高处坠落伤者,12例;砸伤者,7例。比较两组的致伤原因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俯卧位,让胸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全麻成功后,选择患椎背部皮肤的投射点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充分显露患椎和上下各一节椎体。视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最佳的内固定椎弓根螺钉系统,并按要求入钉。先椎管减压,后复位固定骨折处,并行植骨融合操作。待留置好引流管之后,再逐层关闭切口,完成手术。
B组实施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即:仰卧位,并于全麻成功后,经左侧入路对皮肤组织进行逐层切开,让患椎和上下各一节椎体完整显露。按要求去除患椎中后方约2/3的骨质和上下临近的椎间盘组织。此后,再行椎管前侧减压操作,并对后纵韧带前致压物进行规范化的消除。骨折复位固定成功后,对患者实施植骨融合处理。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完成手术。
两组术后都予以抗生素治疗,3-7d,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术后1-2d可拔除引流管。叮嘱患者睡硬板床,术后1w指导做康复训练。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记录并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此次研究的疗效分级标准详细如下[3]:(1)治愈,不良症状与体征均彻底消失;X线胸片检查提示伤椎生理结构完全恢复正常;脊柱功能恢复正常。(2)有效,不良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X线胸片检查提示压缩脊柱>60%恢复正常;稍有畸形,但不影响日常活动。(3)无效,不良症状与体征无变化;X线胸片检查提示未改善。总有效率计算:1-无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分析
A组的切口长度为(118.1±23.9)mm,明显短于B组的(223.7±34.8)mm,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的对比分析表
3 讨论
临床上,脊柱胸腰段骨折在骨折类疾病中比较常见,以胸腰部与头颈部疼痛等为主症,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运动造成较大的影响,若病情严重亦可致人残疾与死亡[4]。对于胸腰段骨折病患来说,其伤情比较严重,可压迫脊髓神经,并由此引发排便困难以及肢体僵硬等情况[5],需及时入院接受诊治,以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柱和神经功能快速恢复。现阶段,前路以及后路这两种方式均是本病患者的常见治疗术式,前者具有手术彻底、对临床医师要求高以及风险大等特点,而后者则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与手术安全性高等优势。因人们对美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前路手术可给患者造成心理上的不适感以及影响身体美观度,使得后路手术获得了更多病患的青睐。有研究表明[6],和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应用优势:(1)观察患椎的范围和角度均更好,且有助于复位固定以及植骨工作的顺利进行。(2)手术风险低,可减轻操作者的心理压力。(3)切口短,既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又能促进其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4)能有效避免因前路手术操作引发的腰痛和腰椎不稳等情况。本研究中,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比B组的73.1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积极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施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促进其术后骨折创口的愈合,减少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苗振林.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44例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8-10.
[2]胡涛,王来斌.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3):190-192.
[3]李艳青.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19):2961-2962.
[4]薛红军.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5):29-30.
[5]郑康兴,廖慧君.后路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探究[J].当代医学,2015,(28):88-88,89.
[6]洪全明,杨可佳,沈飞等.前、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12):708-712.
论文作者:陈卓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脊柱论文; 后路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病患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