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调兵山市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心理卫生科 辽宁调兵山 112700)
【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心理干预在中学生厌学者焦虑、抑郁情绪方面的影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我校心理咨询处进行咨询的200名厌学中学生进行回顾分析。对200名中学生均行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自评量表进行情绪状态的评价,对比分析心理干预前后所有研究对象SAS及SDS评分差异,进而判定心理干预对厌学中学生焦虑、抑郁的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前,200名中学厌学者其SAS及SDS两项评分均远高于常模。而在实施干预后,无论是中学厌学者的焦虑评分,还是其抑郁评分心理干预治疗后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对于心理厌学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厌学心理,应予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学生;SAS;厌学;SDS;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46-02
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的日益普及,加之各类娱乐场所的日益增多,均冲击着广大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这也导致我国中学生厌学者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学业与成长[1]。本文就心理干预对中学生厌学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价值进行更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4月—2017年3月至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的在校初中生。其男女各有116例、84例,年龄12~17岁,平均(14.8±3.4)岁所有中学生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且排除无厌学症状的其他心理问题学生。
1.2 方法
对200名厌学中学生均实施周期为4周的心理干预疗法,包括健康宣讲、认知疗法以及放松锻炼等,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对于中学生厌学人员大多是因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的厌烦学习、厌烦上课或厌烦老师的一种心理问题。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应注重心理健康宣讲。可以采取心理讲座的形式每周1~2次进行有关厌学心理问题的机制及调节办法;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及案例的形式来对中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调节、疏导办法进行宣教,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掌握厌学情绪的机制及调节办法,积极主动配合心理干预治疗[1]。(2)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主要是在健康宣教基础上,细数每位厌学者的厌学心理、厌学信念,并就此进行认知重建,特别对于厌学情绪严重学生,则应由专业心理医师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帮助其重建正确的学习观及合理的学习信念,进而彻底消除其厌学心理[2]。(3)放松疗法:对于中学生厌学者而言,不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而且要辅助放松训练,来使每位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改善,放松训练以2次/d为宜,并应根据学生状态的不同酌情加减放松锻炼频次及程度,以使每位学生心理状态得到最大的改善[2]。(4)其他疗法:对于中学厌学者的心理干预还应重视家庭及同学的联动干预,只有学校、家庭及同学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200名中学生厌学者心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SAS及SDS均由20个问题组成,其中,SAS评分每个问题1~4分,分数同其焦虑程度呈正相关,50~69分为焦虑,不低于70分则为严重焦虑;而SDS的20个问题分别同其抑郁相关躯体、心理以及情感状况相关,同样分为1~4分四个等级,50~69分为抑郁,不低于70分为严重抑郁[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产生数据均取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对不同用药方案在消化性溃疡治疗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中学生厌学评分及常模差异
SAS及SDS两项指标的常模分别为(37.23±12.59)分、(41.88±10.57)分,二者均明显低于200名中学生厌学者的评分,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
表1 中学生心理焦虑、抑郁常模评分及厌学者评分指标差异
3.讨论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已成为教育界的一大难题,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量专家级学者均对厌学这一心理问题加大了研究力度。研究表明,厌学情绪这一心理问题不同其他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蔓延性及反复性。究其原因,它同学生周围环境、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不仅会为学生的学业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而且严重危害着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4]。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心理干预已越发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心理疾病的治疗,大量研究表明,对中学生厌学者对其行心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每位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能够重建其学习观,令其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学习[5]。由上述结果可知,再实施心理干预后,厌学中学生的SAS及SDS评分分别降至(43.22±6.58)分、(48.87±9.13)分,二者均远远低于干预前评分,P<0.01统计学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生厌学者对其实施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花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原因及纠正办法[J].现代职业教育,2016,(35):34.
[2]潘朝霞.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保健文汇,2016,(5):217.
[3]顾友强.浅谈小学生厌学的原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2-13.
[4]孟明文.学生厌学心理探究及其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2015,(12):230-231.
[5]孙明蓓,陈冲,李彬.心理干预厌学中学生焦虑和抑郁状态影响[J].教育健康,2016,9(5):127.
论文作者:许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厌学论文; 心理论文; 中学生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学生论文; 评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