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善而从
文/艾 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
耳鸣程度分级:参照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专业标准审定委员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推荐的《耳鸣严重程度评估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2007,青岛)[7]根据以上耳鸣严重程度分级评定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对耳鸣严重程度进行分级(I~V级),再根据治疗前后耳鸣程度的级别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释义】 几个人在一起,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效仿的。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论语》中另一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相互呼应,都是强调“自省”的重要性。“自省”就是了解自身的缺点,承认自己的缺点,勇于改进自己的缺点。孔子的这两句名言尽人皆知,但是做到并不容易。因为人的天性往往是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在与人相处中,就表现为严于责人而宽于待己。不能原谅他人的缺点,却能为自己的弱点找很多借口。这样,既堵塞了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道路,又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现实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达了孔子一个非常可贵的学习理念: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一方面,向榜样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将“不善者”作为镜子,对照自己看有没有类似问题,“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我提升的表现。
人的缺点通常是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贪小便宜、好吃懒做、言行有失、骄傲自大、自视甚高等。但是,人常常难以发现和意识到这些“恶习”。与人同行时,将他人的行为作为一面镜子,借他人的行为举止来警惕自身,反观自身,行为是否得当、举止是否合宜等。有了这样的态度,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还是“不善”,都可以为师。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向“不善者”学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比我们强,我们就应当向他学习。
试验地区豇豆获得1 875 kg/hm2的产量,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最优取值范围为:种植密度为120 465~128 295 株/hm2,施N 40.49~54.66 kg/hm2,施P2O5 42.92~56.24 kg/hm2,施K2O 57.91~65.93 kg/hm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是一种学习和修养的方法与态度,更为重要的还是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与人相处,要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不仅不要计较和指责他人的不是,还要向“不善的人”学习,随时以他人缺点为戒。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1979年1月8日至25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四届二次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和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习仲勋明确指出:“我省毗邻港澳,对于搞四个现代化来说,这是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搞补偿贸易,搞加工装配,搞合作经营。中央领导同志对此已有明确指示,我们要坚决搞,大胆搞,放手搞,以此来加快我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1]233此时,一份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得到邓小平的重要批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1]234。以此为契机,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率先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