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优化作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土流失的相关问题已经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造成了阻碍,成为目前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水层变薄,从而给人们的耕作与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必须建立水土保持长效管理机制。
1简析生态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退化主要指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或者是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潜力衰退、土地资源丧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过度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这些都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使得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多,甚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从我国每年的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流失量来看,总量是十分惊人的,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得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治理水土流失,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上来说,水土流失呈减轻的状态,强度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土流失。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总的水土流失格局并未发生变化,甚至部分地区因为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强度,应重点遏制水土流失。
2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2.1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在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作用,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提升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从源头上抑制人们各种不良行为。在提升水土保持能力的同时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在生态修复实施开展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思想意识可以在实践中研究出合理的对策,进而有效地减轻水土流失状况,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提升当地的绿化覆盖率
想要生态建设修复这项工程顺利完成,必须提高绿化环境的发展,直接提升当地的绿化覆盖率,加强防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发展。根据调查发现,在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来,我国的植被覆盖率有了显著的提升,水土流失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这样可以预防夏季的洪水侵害,为当地的环境和生态建立有效的改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整体来说,生态修复为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3提高植被覆盖率
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会对当地的绿化效果产生促进作用,也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植被的覆盖率迅速增加。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的覆盖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3至5层,取得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除此之外,也有利于预防洪灾,使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解除了生态系统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之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以及自我组织作用明显得到增强,减轻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2.4取得了明显的保土减沙效益
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后期,相关人士将几十年以来水土流失情况的数据调集出来做了一个对比,通过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实施修复之后比未实施之前的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保土减沙作用,很好的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使得防护区内作物产量有所增加。
2.5控制水土流失问题
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水土流失的区域中,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动植物种类不足,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改善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可以增加地方经济收益,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技术要点
3.1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修复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效处理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实现河流形态的多样性,通过恢复河流纵行连续性以及横向连通性的方式保持河流的弯曲度。通过季节性河道的设施,通过生态混凝土等方式,利用天然的材料与植物形成护坡。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恢复生态河流环境的多样化,有利于水生植物群落以及生物群落种类的增加。
3.2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化学手段降低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例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加入石灰,利用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脱氮降低营养盐浓度;或者利用金属盐类聚集沉淀水体中的磷,减轻水体营养程度;另一方面是使用化学药剂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化学修复效果最为显著,但作用时间有限,由于化学药品本身的特性在治理过程中极易形成二次污染,修复成本比较高,易爆发水华,可以为辅助技术或应急控制技术,同样难以根治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3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计划
水土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如果遭到破坏,再去修复就会更麻烦,会产生各种费用,而且还会给生态建设带来不好的影响,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生态建设必须遵循严格的计划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去完善,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确保在生态建设中做到万无一失,圆满完成任务目标,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创造条件。
3.4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
①水生高等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已经得到验证并且被逐渐应用于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主要有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过量的氮磷元素以及一些重金属元素;水生植物能大大加速截流在根系周围的有机胶体或悬浮物的分解矿化;浮水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形成一道致密的过滤层,水流中的不溶性物质和有机碎屑会被根系吸附而沉降下来;个别水生植物对藻类繁殖有抑制作用,例如:用种植过石菖蒲的水培养藻,会破坏被培养藻类的叶绿素a,导致藻类的光合速率显著下降;水葫芦、紫萍和豆瓣菜,对衣藻、蓝藻和绿藻有抑制效应。在重建水利工程水生植被时选择合适的植物至关重要,应选择能适应并改善水利工程环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植物。实验证明的可以被用来修复水质的高等水生植物有浮叶类(金银莲花、荇菜、二角菱等)、漂浮类(满江红、凤眼莲、紫萍等)、沉水类(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微齿眼子菜、大茨藻等)、挺水类(荻M.sacchariflorus、水菖蒲、芦苇、灰化苔草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同时应当看到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实施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积极考察具体实施区域的变化,真正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志勇,杨以翠,刘艳,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8(22):50-51.
[2]马进福.浅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26-27.
[3]张立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与发展,2018,30(9):190+192.
[4]李国峰.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珠江水运,2018(16):69-70.
[5]张菊梅.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8):43-44.
[6]刘晓梅.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南方农机,2017,(2).
论文作者:杜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生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水体论文; 作用论文; 水生植物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