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鉴定的数学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鉴定论文,数学模型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件档案数量在那些持久和平的国家急剧增长,为后人研究我们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史料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文件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部门及其职能的不断扩大和加强。
2.管理的细化,一方面更加严格的管理需要周密的策划运筹,要形成更多文件;另一方面,官僚机构的文山会海盛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由于电脑办公及复印机的普及,形成一份文件变得比以往更加轻而易举,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让人们觉得更有效率和权威感。
4.各种非政府社会组织,如宗教、文化、慈善、环保、工会、商会、消协等日益发达,而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都要形成文件。
5.教育的普及,识字率的提高使更多个人记录自己历史成为可能,个人档案和家庭档案也进入了档案的殿堂。
6.为了给迅猛增加的文件找个好的归宿,从90年代后期起,新的档案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为了反映社会的全貌,也为了丰富馆藏,档案馆和历史学家们的收藏兴趣已经从以过去单纯的政治史转向了社会史、文化史和经济史;档案馆和博物馆收藏的主要资料已经不限于过去的公文、史料、手稿等,而是扩展到了反映社会史的那些分布极广的文件,如契约、帐簿、租折、关税单及各种商业票据、凭证等;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文件的载体形式也不断增加,如数码档案、胶卷、磁带、录音、录像、实物、专利技术、口述传记等等也进入了档案征集者的视野。
按目前的发展态势,各地原先设计50年容量的档案库区有可能在20年内装满。假如这里面装的八成都是有历史价值的档案,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新的历史财富修建新的档案馆,我们当然愿意为未来的史学家们保存尽可能多的文件。但事实上,到我们退休后,库房快满的时候,后人将会发现,80%以上的库存档案是没有历史价值的。这样的情况即使对未来的史学家也不全是件好事:
1.史学家们查找档案无异于大海捞针,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馆藏档案自相重复,同一事由的档案在不同的主体中同时存在。
3.大量的无价值文件占用了大量的财力、人力资源来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目,甚至计算机录入、扫描等管理工作,是不经济的。而到期后的清理、销毁工作又将是巨大的工程。我们何不在档案产生的初期,或进馆前对档案作有效的鉴定,从而避免浪费呢?
有鉴于此,本人根据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结合关于档案保管期表和有关国家规范,尝试提出一个档案鉴定的数学模型,以期为未来实现档案鉴定的自动化抛砖引玉。
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一、档案有效期
指档案记录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期间(或称之为档案的现实影响期,用字母R表示)。
部分档案有效期举例:
合同有效期:自合同成立至履约结束。
有效期例外:履行发生纠纷的,有效期延长至纠纷解决时止。比如法院判决执行终结之日。
红头文件、法令、决议等:自发布之日起到新的规定取代为止。
建筑设备档案:记录对象灭失之前。
设计研发材料:为新一代设计取代之前。
人事:被记载人死后10年。
历史文化名人:死后50年。
企业或事业等社会组织和社团:破产、撤销、终止、清算后。
地质、地下结构:地质结构发生突变,或结构改造前。
议事机构(如人大、董事会)提案:通过则作为规定性文件;没有通过的无有效期。
环境监测、学生体检、选举选票、人口普查的原始数据等:获得结论后。
二、价值观察期
在有效期后,每一种档案都要设置一个约等于有效期的1/2长度R/2年的观察期。在观察期内要统计档案被调阅、引用或发表的次数N1。这个数字可以从借阅登记本台帐取得。则档案进馆后的未来价值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得:
Vr=N1*R/2
其中Vr表示档案预期应在档案馆保存的年代数;
N1表示档案在观察期内的利用次数;
R表示档案的有效期年数。
三、档案历史价值
(保管期限长度)的求得:
当此式求值大于30则适于定为永久保管档案。此式求值介于10-30之间宜于长期保管(30-50年)。
其中符号含意如下:
D稀缺性:
当文件独一无二时,取值为1
当文件有备份时,取值为0.1
当文件在其它机关有备份时,取0.5
当文件是广泛发行时,发行机关取
1,其它相关机关取值为0
W主体相关性:
本单位文件:1
非本单位但有利害关系:0.5
非本单位无利害、有关联:0.1
非本单位无利害、无关联:0
N2在馆藏期内调阅次数
R原件有效期
N关联文件数量
Cn关联文件调阅次数
E文件自进馆至今年代数
最后一部分(E-50)2/100反映了高龄档案应受尊重的原则。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