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的应用需求也在逐步提高,这一发展形势不仅给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变电设备的运作中,将会涉及到诸多的带电作业环节,这些环节会给电力运维人员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尤其是变电站变电设备带电工作中更应着重注意,而后对其安全条件进行探究,希望笔者的分析给变电设备的运作提供诸多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设备;带电作业;安全条件;探究
当前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运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需求也在日趋增加,若想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就要强化电力事业的建设力度,同时确保电力系统的运作高效性和科学性,还要将各类施工技术予以融入,做好技术把控工作,在对电力系统建设中,将会涉及到诸多的带电环节,这些环节的工作需要极其特殊的环境和技术支撑,并为有关的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条件,笔者对变电站变电设备带点作业所需要的安全条件进行了分析,以下为笔者的分析。
一、对于变电站变电设备带电作业的分析
电力系统的运作中,变电站变电设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这一环节的工作任务予以履行时,一般都会使技术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安全威胁。
相反的带电作业会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它的运作价值较大、组织严密作业极其严肃、工作效率高以及技术性能强等等,同时它也是极为重要的电力系统运作环节,在此环节中,将会体现出一定的系统化特征,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需要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从未实施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在初次实施带电作业时,都会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因此,就需要这些带电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而后强化自身的技术专业性,实际的带电工作中,应当严格参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内容,确保带电作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将其中的技术应用优越性体现出来,切实提升带电作业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人体接近或解除带电体的伤亡问题予以着实规避,体现出带电作业的专业性和技术优势,为有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工作环境[1]。
笔者对带电作业的技术条件进行了分析,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要确保流经人体的电流不可超出人体的实际感知能力1mA。其二,对人身放电空间距离进行切实把控,同时带电作业人员也不可出现任何不适感觉。其三,人体体表场强不可超出人感知水平的2.14KV/cm。要确保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技术标准,使带电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电力作业人员在进行带电作业时,将会受到电位高低的影响,可以对带电作业工作内容予以分类,令带电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带电作业的概念和意义,将其分为等电位作业方式、地电位方法和中间电位法等等。可以把电力作业的内容细分为四大点,分别为带电体、接地体、人体和绝缘体这四个组成部分,这几个环节的运作方式一般都会应用同一个原理,就是把大地绝缘体、带电体和工作人员相隔离,这一原则是确保带电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2]。
二、对于地电位作业的安全条件分析
地电位作业法,指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处于地点位的位置,应用绝缘工具的作用实施间接接触带电设备的作业形式。变电设备作业详见下图1。
值得一提的是,地电位作业法应用的关键点就是要令作业人员处于带电设备周边位置而后实施处理工作,不可对原有设备的空间进行占据,如果地电位作业形式可以简化为接地体、绝缘体、人体以及带电梯,那么,其中的接地体和人体之间一般都会处在同一电位之上,工作人员要借助绝缘体的作用,和带电体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人体和带电体二者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常被称为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3]。
人体处于地点位的情况下,此时的电厂强度将会相对较弱,所以,多数地电位作业过程中,都会实施切合实际的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带电体的电压超过330kv时,或是人体处于一些空气间隙较小的空间时,则要处以防护电厂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地点为作业过程中,要安排一些专业人员应用绝缘工具达到绝缘状态,绝缘工具和人体之间会呈现着串联形式,所以,绝缘工具所渗漏出的电流将会随之流入到土地之中[4]。
图1-变电设备作业图
三、对于等电位带电作业法的安全条件分析
等电位作业方式,指的是带电梯和人体之间共同处于同一个电位之上,二者在电位等同的情况下实施电力作业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等电位作业和地电位作业形式不同,等电位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都会占据较大的空间范围,这就使带电设备所需要的实际尺寸相对减少,如果带电面积较大,将会使其中的操作程序和作业工具予以简化,尤其是基于难度较大,操作繁杂的环节更应如此,因为带电作业人员将会和带电设备进行直接接触,所以,面对着难度较大的作业项目,则要借助一到两个人的作用,取代作业组的工作形式。
等电位作业法的工作模式可以将其简化为接地体、人体、绝缘体和带电体。简而言之就是人体要借助绝缘体和接地体实现连接之后,人体可以实施正常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对作业人员和接地体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还要使等电位中的技术人员将接地体和带电梯二者实现有机的融合和统一[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在日趋提高,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若想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就要强化点电力系统的建设力度,还要做好技术把控工作,尤其是变电站变电设备的运作中更应着重注意,这一环节将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带电作业,此时,就要对其安全条件进行分析,而后予以切实的解决,为变电站的运维工作正常进行提供切实的保障,也给变电站运维人员工作的顺利、安全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对变电站变电设备带电作业的安全条件进行了分析,希望笔者的分析给相关技术人员以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得利,张兴魁,姚建等.220kV可调式变电带电作业平台简介与实际应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5,36(4):54-56.
[2] 李健,鲁守银,董旭等.变电站带电作业水冲洗机器人的研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5,69(10):67-71.
[3] 王祖林,胡毅,樊亚东等.220 kV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清洗效率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41(4):1313-1319.
[4] 郑俊杰,邹建明,姜锋等.220 kV变电站绝缘子带电干冰清洗车载系统[J].中国电力,2014,47(4):118-122.
[5] 李健,鲁守银,王振利等.220kV变电站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3,39(17):83-86.
论文作者:柴鹏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作业论文; 电位论文; 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这一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人体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