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_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_课堂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新课程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多种生态因子所组成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只有达到和谐与平衡,课堂教学才是鲜活的和富有实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这一生态系统的建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思想政治新课程来说,也迫切需要建构起一个和谐的、平衡的、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生态。

一、对传统课堂教学生态的反思

反思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发现原有的课堂并非都是生态的,非生态的现象不但存在而且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离。

1.科学情境与人文情境的分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科学教学情境,而较少地强调人文教学情境,即强调科学知识的统一性、一致性、整体性、逻辑性等较多,而强调学生发展的情感性、独特性、创新性、审美性等较少。其实,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态性课堂不仅是求真的课堂,即不仅是充盈着理性精神和闪现着理性光环的课堂,而且还是求善和求美的课堂,即陶冶学生情操和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课堂。“缺少科学性的课堂就不能称之为课堂,而只能叫做‘教堂’,这里可能滋生着愚昧和偏执;缺失人文性的课堂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课堂,这里可能迷失前行的方向和航标,丢掉对人类的终极观照。”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情境的科学性需要人文性来统领,而教学情境的人文性又需要科学性来规范。

2.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分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教学过程的物理环境,而较少强调教学过程的心理环境,即强调学校与课堂的整洁、舒适、优雅、设施齐全等硬件环境较多,而强调师生之间的心理氛围、心理认同、心理相融、心理体验、教与学的情绪等较少。教学中的物理环境是直接的、可见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因而是必须加以重视和建设的;但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则是更切近的,影响也是更直接的。教学中若失去自然常态下所应具有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只盯“物”而忽略“人”,其结果必然会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求知欲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就会遭到湮灭。

3.教学过程与教学结论的分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多地注重教学的“结论”,而较少注重教学的“过程”。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时候较少,而将学生引向“臆想答案”的时候较多。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看似紧凑严密,实则是教师在与学生“作秀”。这说明“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

4.单一交往与互动交往的分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教学的单向式交往,而较少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向式互动交往。即使是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也远没有达到较为和谐的状态:一是教学交往形式缺乏多样性,即没能真正实现教学交往形式的多元互动,教师面向学生的单向式交往仍成为交往方式中的主流;二是教学交往行为缺乏动态性,即教学交往缺乏激情,缺乏创造,缺乏灵性,缺乏活力,把教学交往仅仅看成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而没有认识到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的彼此交流与碰撞可以产生新知识和新思想;三是教学交往过程缺乏公正性,即教师没能公正地对待学生,没能民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而总是以成人的认知和规范去要求和约束学生。

二、对新课堂教学生态的应然诉求

新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这一课堂教学生态的应然诉求,主要是从本体论上对课堂教学生态的本性及其特征所进行的诉求。这种诉求将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生态的合理建构。

1.诉求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生态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对外开放的,要面对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开放。“只有保持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只有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具有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诉求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生态,也就是要诉求多元化的教学生态品质:不再设置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单一中心论的课堂,而要设置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的“以学定教”的课堂;不仅要注重课堂物质能量方面的开放,更要注重与主动组织直接发生关系的信息与交流方面的开放;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物性,又重视人性,也就是既重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又重视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和谐的关系。

2.诉求平衡性的课堂教学生态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应该是平衡的。这种平衡性表现在各教学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相互间要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与自然生态一样,课堂教学生态也要寻找动态平衡,并在平衡中寻求发展。从通常的情况来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和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发现问题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暂时的平衡,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协调与统一。其实,教学过程正是在如此循环中寻求动态平衡的,也就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衡状态——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新的平衡状态”的循环过程。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也是循着这样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或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这样的轨迹运行的。而正由于这一平衡和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才使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任务得以完成。

3.诉求共生性的课堂教学生态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共生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性,是生命个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特征。在一定的生活环节中,各生物由于生活在一起,因而相互之间会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即直接或间接地发生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若对相互作用的双方都有利,就会发生互利共生的效应。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共生也是这个道理。主要表现为:教学生态主体与教学生态客体之间是互利共生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之间是互利共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是互利共生的,教学物理环境与教学制度环境和教学精神环境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对这些共生性的课堂教学生态,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必须加以较好地把握。

4.诉求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生态

生态学认为,任何生物都有其完整无缺的自然整体,是一个稳定、有序和完整的生命共同体。用生态学原理去审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的关系,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生态整体关系。这种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生态意味着,教学生态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部分组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秩序,即整体由部分组成,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部分组成的有序系统。同时,整体性的课堂教学生态还意味着,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是真实的自然整体,是高于某种个体成员组织的,是一个呈现着美丽、稳定和完整的生命整体。

三、对新课堂教学生态的合理建构

上述我们所要诉求的新课堂教学生态,实际上还只是个应然的存在,而要使其由应然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为之而进行合理的建构。

1.要注重以和谐的生态理念为指导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建构和谐的教学生态,就必须首先树立和谐的教学生态理念,并以该理念为指导去进行建构。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要树立的和谐教学生态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教学的过程性来说,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态性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过程,是师生生命的体验过程,是求知、进取、成功的过程,是被赏识、经受挫折、分享幸福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多向度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不断质疑、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从教学的关系性来说,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学方式等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应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做到教师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得到积累,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开发。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生态理念指导下,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才能建构起来。

2.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态监控

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生态性监控,则是教师建构课堂教学生态所应具备的特殊能力。其实,教师对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生态的建构既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建构。因而,对不同的建构过程教师就要实行不同的监控方式。在监控中进行建构或通过监控而建构,是建构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生态的基本途径。监控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教学过程的各种生态关系,而调节这种关系的最终结果是实现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从课程的角度来说,是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四因素的和谐与统一;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说,是实现教学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人本功能的和谐与统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和谐与统一。

3.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调整

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生态的建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建构和谐的课堂教学生态,就要既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又注重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要立足于教学生态的多样性、和谐性、平衡性、开放性。例如,教师在安排座位时,根据学习内容将“秧田式”座位,改为“月牙型”、“圆型”或小组型等开放性座位,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可开放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言语乃至体态。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可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消除师生在心理上和空间上的隔阂,可增加交流,促进课堂的多元化交往,从而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的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习共同体”。

4.要注重课堂三种生活的相得益彰

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是生态化课堂的三种美好生活。在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理性生活,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求真”生活,它能使学生从道德生活的认知走向道德生活的践行,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纯真本性;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至善”生活,它能使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修炼学会由“知善”走向“行善”,由“积善”达到“成德”;注重学生的审美生活,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达美”生活,它能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识别美、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而形成“美”的品格,成为一个完美之人。正由于这三种美好生活的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态课堂才成为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和谐课堂。

标签:;  ;  ;  ;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生态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