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与空间:夹江县马村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研究论文_陈春戎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成都 611756

摘要:本文以夹江县马村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为例,从场所与空间等方面论述了特色村镇景观条件下,地域性规划设计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夹江县马村;景观规划;场所与空间;地域性;设计研究

研究片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隶属于乐山市夹江县。研究片区内人文及自然景观要素十分丰富,如何尊重自然场地并充分利用场地内部现存的大千纸坊等元素,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了本项目设计的重点。设计期望从场所与空间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自然、景观、艺术的有机融合。

1.景观分析与规划

1.1夹江地理及基础条件分析

大千纸坊所在地马村位于半丘陵地带,气候湿润,河流分布密集,四季长青,盛产竹子。夹江地域广,人口密度小,交通灵活,但基础建设尚未完善,处于半开发阶段,但资源丰富,景观可规划开发性强。

1.2马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和以人工景观为主的城市景观不同,夹江乡村景观融合了人工景观、半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几种类型。不但有人文景观,更多的是有竹林、河流、农田、果园和草地等自然风景,拥有了很丰富的景观类型可利用。在原始景观中,其中包括岩石景观、竹林景观、荒草景观、水域景观、道路景观等类型。夹江景观有斑块数量多且大,形状复杂等景观表现,呈现了多样性。

在这次的景观设计中,目的是在功能上体现出夹江手工纸的生产及传承功能,其次是维护生态景观和文化传承支持的功能。不仅在经济上助于提升夹江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以非物质文化的形式来传承和保护当地自然资源。而改造形式主要是在保证基本功能性回来前提下以迎合原始景观为主,以少大型改造,多细节点缀为理念。

1.3马村景观规划最终方案分析

道路规划:蜿蜒而上,若隐若现。夹江原有的道理有水泥铺装、泥土填充和山石为梯的形式。而在这次景观设计在道路规划上,满足道路承载需求的前提下,维护修缮岩石楼梯,增加防滑沙石与适量扶梯,解决原有岩石湿滑危险的缺点。因大千纸坊在山腰上,主要开发也在山腰与山顶上,现今的夹江马村未有上山的公路,多有不便。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选择沿山蜿蜒而建,不求速度,以自然美观为目的,依山而健,不突兀,与自然融为一体。

景观改造要点:满足功能,提高人流量承载额度,结合张大千泼墨意象,印章形状,设计景观造型。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民宿周边的景观规划,结合当地人文现状、预期承载额度与民宿建筑而设计景观。在本次民宿建筑设计理念中,以三乘三的模方形式结合张大千山水画的印章立意为主而设计。在景观细节设计中,采用了绿化与阶梯的结合形式来进行几何小景造型,设有休闲景观、休憩景观、主题景观等功能景观。用当代的新型设计结合原有景观,达到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一种更适合夹江的新形式。

2建筑规划设计

2.1 建筑与环境分析

鉴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旅游规划设计的对象并不是非物质文化本身,而是其载体,因此了解载体的特性、类型及其与非物质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成为探讨规划设计之前需要首先阐述的问题。那么我们此次项目的载体之一便是建筑,建筑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特性、类型、风格必然受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相联系的人的影响。

2.2 马村建筑规划思路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环境对于设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出发点。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从自然环境来讲,中国山区或少数民族的房屋建筑设计,都与当地的环境十分的适应,例如我国苗族、土家族等大都修建有吊脚楼,即将房屋的一半用支柱撑在水面或坡上,一半安在土坪上,这种建筑既适应山区平地少地形复杂的特征,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从人文环境来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以及建筑水平的提高,建筑不仅要满足、结合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要考虑实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那么在旅游规划中更要注重便是文化和体验者的感受,苏州博物馆便很好的将人文、城市与传统园林文化相结合了起来,它融合古典与现代化于一体,在其构思的过程中结合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特点来进行打造的,与苏州独特的园林文化相辅相成,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没有过多的奢华,而是和苏州传统的文化特点相结合,打造出了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安静舒逸的感觉,并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中,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3 马村建筑规划最终方案分析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研情况,我们研究讨论规划出了大致的概念设计方案,为了保护和更好的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保留张大千故居、夹江纸造纸作坊及其周围环境世外桃源的原始氛围,建筑依山而建,不同位置的客房会使体验者获得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想象的场景大概是:有山有水,鸟鸣溪涧,构成一个安宁静谧的村落,表达的回归,是体悟到人们的内心需求并将它最终呈现的效果。

项目目计划共分两期,一期以保护和改建为主,二期为新建的客房。基于对场地和旅游民宿的理解,在规划设计中基本保留村落的原始肌理,但对功能分区和使用流线做了新的调整:靠近路边的老宅做公共餐饮,改造原有的造纸作坊,增加体验区,依山就势的民房通过改造做客房使用,并选址设置两个公共配套设施,分别用作民宿大堂和咖啡馆。游客从村落入口停车步行进村,经过竹林、小溪、水池,心也慢慢平静下来。

我们希望在这个相对传统的村落中,新和旧,夯土和石头,竹编泥墙和瓦片,保留、改造、新建混合共存。建筑形态从张大千故居及其画作和收藏之中汲取灵感,取其印章的方正之态作为基础形态,以三乘三的模方形式结合张大千山水画的印章立意为主再进行变形和组合。建筑材料进行就地取材。设计通过保留原始的老宅形态,加建透明的玻璃盒子,再加上宅前的露天水池,巧妙的将现代和传统连接起来。

根据我们对张大千故居的实地调研和对其环境地形的分析,再结合张大千与夹江纸这一设计主题,我们认为只有基于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理解,才能借建筑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沟通。乡村人来到城市,然后又渴望回归自然,城市人来到乡村,渴望找到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回归到人的本源状态,这便是我们想表达的。

3.结语

在夹江县马村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对场地、自然、人文景观的考虑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我们基于场地的地域性考虑,试图构建一个具有场所精神及空间独特性气质的、与场地融合共生的自然世界。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英)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 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陈春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场所与空间:夹江县马村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地域性研究论文_陈春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