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运用BIM技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这将有利于减少工期、节约成本、提出效率,并能真正达到建筑行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目的。 文章则将对BIM技术在装配式住宅中应用进行分析,进而根据其应用现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应用探究
预备装配作为当前建筑行业中较为重要的方式,其在住宅中应用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获取良好的效果。因此,建筑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预制装配式,进而能有效的将BIM技术应用于预制装配式住宅中。
1 BIM技术的概况
即建筑信息模型简称为BIM,其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某一建筑项目的功能、物理信息进行表述,可以将BIM技术在项目各个阶段和参与方式各异的情况下完成录入、修正、输出项目信息等操作,拥有仿真性、可视性、改良性、协调化、可输出图等特征。BIM支持建设项目生命周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这是因为其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能够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同时建筑信息模型也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该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建筑工程的风险,还能够有效提高效率。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优势
BIM技术相对传统技术而言主要有协调性、可视性、模拟性、出图性以及优化性五个特点。工程管理人员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及BIM技术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从而提升设计、施工的准确性及质量。
2.1 BIM技术的协调性
BIM技术可以提供协调数据,具体操作就是对建筑物建造前期存在的不同专业间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然后生成数据。另外BIM技术还可以解决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间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间的协调等等。BIM技术的协调性能够很好地解决各方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2.2 BIM技术的可视化
可视化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中有可观的前景。传统的读图就是拿到施工图纸,看着这些线条进行空间的想象,对于今天复杂多变、形式不一的建筑来说不太现实。而BIM技术把图纸中的这些平面化的线条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示,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能够形成一种通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可视。不仅如此,在BIM技术的帮助下,工程中的设计、建造、运营等都可以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3 BIM技术的模拟性
BIM技术的模拟性并不是单单的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模拟,还能够对虚拟的事物进行模拟。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节能模拟、热能传导模拟、日照模拟等等;在招投标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项目的发展时间),就是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实际施工的模拟;另外还有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来对整个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在整个工程的后期运营阶段也可以进行模拟,例如对一些突发情况人员的紧急疏散进行模拟。
2.4 BIM技术的可出图性
相较于传统图纸而言,BIM技术强大出图功能可以为厂家提供准确的模型信息,指导厂家完成各个部件的预制加工,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2.5BIM技术的优化性
在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建立施工项目模型,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优化管线排布,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审核,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型,有效指导管线综合排布及预留预埋,从而降低装配式建筑可能出现的局部预埋件无法对接及回厂重造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3.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规划阶段的应用
第一,BIM技术在该阶段可以进行选址的规划和场地分析。在整个项目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场地分析,它影响着建设项目的定位。在BIM技术的帮助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空间信息和场地条件,对其进行数据建模。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决策者进行场地分析和规划选址。
第二,可以利用BIM技术绘制图纸和建立模型。在BIM建立的模型中,任何一个构件的模型参数发生变化,随即构件也会发生变化。BIM模型还可以进行实际的施工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根据BIM技术的可视化特征,各个参与方就设计方案可以进行沟通。
第三,BIM技术可以解决设计的冲突检查。传统的方法都是根据设计图纸通过想象来对建筑物的立体图进行还原,没有科学的方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而结构师利用BIM技术,如果设计过程中出现管线冲突,在BIM模型中就会显示出来,可以进行及时修改。
第四,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工程造价计算。BIM软件,可以为造价人员提供大量的工程量信息以及定额信息,既节省时间也降低错误率,并且预算和实际的误差。
3.2 BIM技术在构件生产中的作用
预制装配式住宅需要利用构件才能顺利的施工,因此,建设企业要能保障BIM技术能支持构件的生产,做到良好的信息传递功能,利用BIM技术对构件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更新,从而保障构件在住宅建筑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构件在生产的过程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这样可以使其BIM技术在构件生产中得以实现。
3.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建造阶段的应用
第一,能够随预制构件的库存和现场管理进行改善。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构件找不到或者构件找错等情况是时有发生的,所以只有严格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才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而在这个阶段利用BIM技术和RFID技术的有效结合,就可以对这些构件实时追踪控制。它们结合的优势就在于获得信息准确且传递速度快,能够减少人工引起的误差。
第二,对工程质量的进度进行控制。基于3D-BIM模型,又引入了时间和资源维度形成5D-BIM模型,以此来对装配式建筑的各种资源投入情况和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形成一个动态的施工规划。另外在模拟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施工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避免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5D-BIM模拟还可以使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和成本资源的投入更加直观的展现在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面前。
第三,为了提升住宅建筑的质量,加快其建筑速度,在设计图纸时,建筑人员需要结合BIM技术中的数据库,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进而有效地管理数据,这样就能建立其3D立体模型。因此,在施工吊装阶段,在采用BIM技术时,要能确保其技术方法适宜,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经验,才能进行施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传递的失误率,也能有效地指导施工人员准确地进行安装定位,以便于构建数据的查询。
4结语
BIM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提升住宅的质量,也能为建筑企业节省投资成本,进而保障建筑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发展,BIM技术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优势,也是为了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对于BIM技术的评价和分析,建筑企业必须要秉承着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在为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对BIM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使其能更加信息化,拓宽BIM技术的发展空间,也是拓宽建筑企业的发展渠道。只有正确的BIM技术,才可以采用合理的方法为住宅建筑打下深厚的基础,推动其产业链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金伟,单洋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筑,2016(17):78-89.
[2]姚程渊,陈烨,等.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4):61-62.
[3]魏宏毫,王崇杰,管振忠.预制装配式被动房的关键节点密封技术研究[J].住宅产业,2016(08):12-23.
论文作者:姚国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模型论文; 构件论文; 信息论文; 阶段论文; 住宅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