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沽河街道中心小学 26661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一个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活动交流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每一个提问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想上山得有上山的路,想过海得有过海的船,想学好一门语言得有学习它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启他们心灵的窗口,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保持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之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学时,教师提问的设计不仅要顾及到它的知识性,还应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往往一个问题可以是一个谜语,问题可以和游戏、表演、故事、图片等手段结合,减少单调机械重复来刺激学生,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积极地学习,尝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成为进一步积极学习的有力强化物。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设计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追问、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结合材料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提出的问题比较明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就会依据问题顺藤摸瓜,随着教师的引导顺利地向下一步过渡,如在学习“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或看录像,设置一些疑问:“Where is...?”“Where is the way to...?”“How can you get to...?”“Which bus will you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出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驾驭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经历,各有各的性格爱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也有千姿百态的思想。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提些覆盖率高的问题,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Shopping”时,对话内容十分简单,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课文中的那几句话,而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营业员除了说“Can I help you?”还可以说什么?——“What would you like?”“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I do for you?”“What about the...”顾客会说些什么?——“...,please.”“I’d like....”“It’s nice.”“How much...?”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还可以讨价还价:“It’s too dear.How about...?”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介绍某一商品的用途等等。给学生一个切入口,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创设问题情境,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巧妙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是教学中需要特别细致处理的问题之一。它犹如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想接近它的时候,它马上就会从巢里飞走;当你终于抓住这只鸟,把它关在笼里,可它却再也不唱歌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之门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的心灵之门,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如教学“A birthday party”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Can you sing Happy Birthday?”“Do you like the birthday party?”。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Birthday party”上来。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提出:“Whose birthday party is it today?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ich presents are from their good friends?Are they happy?”等。这样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节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牢牢把握激发学生情绪的最佳点,把教学推向高潮,直到自然地结束。
五、创设问题情境,巩固学生的认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巩固旧知,更重要的是获得新知,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获得、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对比提问、归类提问、演绎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用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来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论文作者:姜秀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注意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他们的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总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