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面临经费不足、观念缺乏、认识不到位、目的不明确、工学矛盾等诸多问题。“国培计划”的实施,给乡村教师及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出路,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关键词:乡村教师 继续教育 建议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推动西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乡村的教育抓起。西部地区的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中较为落后和薄弱的环节,其中重要薄弱环节与短板是教师队伍建设。西部地区(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发展。开展乡村教师继续教育,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和关键所在。
一、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
随着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颁布,国家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了破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从2015年起,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在全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西部地区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对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之前受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师资短缺等因素的制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1.经费不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基础非常薄弱,一些县每年财政缺口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工资都难以保证,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越到基层,落实继续教育的经费越困难。不少农村中小学因为经费紧张或严重不足,不能报销教师的继续教育费用,教师外出学习只能自费。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因而,部分教师因无力而放弃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2.教育观念缺乏,支持力度不足。
市、县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一部分是从县、乡党政领导中提拔的,有些人基本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冷漠,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够支持,甚至以种种借口加以限制。上级规定的有关待遇不能给予落实,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3.认识不到位,目的不明确。
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对继续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片面追求完成上级下派的培训人数量,忽视了培训的目的。主要表现在:选派的参训人员一些人是学校里的闲人,能够抽出来,他们成为了参加培训的“专业户”,多次培训。而真正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的课程多,根本抽不出时间参加培训。缺乏对培训教师的资格审查,致使培训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培训评价流于形式,来不来培训,听不听辅导不影响其培训结果的顺利过关、领证。教师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希望培训结束时能拿到合格证书。中西部地区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不少教师的学历进修学非所教。这样的继续教育表面上看成绩斐然,实际效果令人怀疑,教师继续教育对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不大。
4.教师工学矛盾突出。
教师一方面工作,一方面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工学矛盾是影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突出问题。一些地区教学点和班级多,学校按编制配备教师,常常是一位教师带好几门课程的教学,甚至还要跨年级上课,学校教学人员紧张,根本不能派这样的教师去进修学习,要不然就会耽误学生的课程。教师如果想提高自己,只能通过寒暑假或双休日业余时间学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加上交通不便和生活的压力,致使教师们备感疲惫与艰难,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直接影响着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出路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其颇具创新性的培训模式和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国家出资,专款专用,重点扶持。
“国培计划”由中央财政拨款,解决了当地政府财政无力承受的难题。“国培计划”采用科学的项目经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严格拨款程序和预决算审核,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有效地杜绝了“雁过拔毛”、“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训突出乡村,将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落在实处,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接受高水平国家级培训的机会。这样的举措是史无前例的,有教师参加完培训后感慨道:“对我这名乡村教师来说,培训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前所未有的。聆听资深教授的讲座,与专家教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
2.严格审核培训单位的资质,完善管理,加强评估,确保质量。
科学、严谨的管理是继续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国培计划”的管理,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下,同时建立了承担项目的院校领导、学科首席专家和项目管理团队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二是健全评审和监管评估机制。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经过公开、公正、严格的申报和答辩程序,确定承办单位。建立项目网络信息管理网站,采取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实地调研评估与匿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内容,按需施训,彰显特色。
“国培计划”突破了原有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形式。在培训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按需施训和教师的参与。如“中西部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并明确要求专家团队中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省外高水平专家和优秀教师占1/3以上。承办单位切实贯彻“国培计划”的宗旨,精心组织专家团队,为培训学员之所想,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突显地方特色。培训结束时,将所有学员在培训中的教学实践展示制作成视频光盘送给每位学员,学员很开心。许多学员表示:“这是参加过组织最好、效果最好的一次培训。”
4.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以前的继续教育培训,只重过程而不顾结果,关注的是培训任务的完成,学员们的学习也随着培训的结束而结束。“国培”对于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不仅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他们接受的不是一次终结性的学习,而是终身教育的思想。他们作为骨干教师,应当在岗位上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使更多的一线教师受益,扩大培训效果在学校和课堂教学中的影响。
“国培”搭建了一个乡村教师成长的平台,一方面密切了骨干教师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相互交流、探讨,另一方面,拉近了专家与骨干教师间的距离,专家不高高在上、空谈理论,而是贴近乡村基础教育实际,由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化解乡村教师心中的一个个难题。网络QQ、微信、电子邮箱等在线交流平台压缩了师徒间在时间、空间上的延展。将培训中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光盘、网络上传、资源下载等方式带回所在教育局、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5.发挥高师院校的服务功能。
高师院校长期以来储备大量的师资力量,拥有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在培训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发挥了高师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有效作用,“国培计划”是当前促进乡村教师与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有力举措。同时,培训促进了高师院校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后勤保障,对中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卓有成效的作用,切实贯彻了“国培计划”的宗旨,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为广大教师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积累经验,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三、对今后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1.深入调研,摸清实际需求,“分层设计”。
即要实现“三方合作”,即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乡村学校的有效合作,协同开展培训工作。“分层设计”,即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科、不同层次(骨干、在职、新任)的教师进行培训,调研进行需求分析,针对不同子项目设计实施方案。
2.聚焦教学问题,做主题式教学技能培训。
主题式教学技能培训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或理论与实践分离,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立足课堂教学技能,指向实践、指向操作、指向问题解决、指向行为改善。
3.严格质量监管,加强训后评估。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结合省情,制定管理细则,抓住五个环节:学员选派、组织实施、经费使用、教学技能实训、质量监管。
4.评价学习成效。
依托学员所在学校或班级组织或网络研修平台,通过面对面方式或远程手段,实施训中和训后的评价引领,开展延时性的实践性考评。
总之,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师院校、专家教授和教师个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也才能使教师的培训取得有效的成果。
作者简介
贾淑云(1965-),女,陕西大荔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贾淑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教师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乡村论文; 计划论文; 项目论文; 经费论文; 学员论文; 《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