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施工队伍,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只关心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果水土流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还会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产生危害。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的一些特点和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随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就如何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特点;重要性;水保技术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1、发生时间的集中性
按照施工流程,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可以分成前期准备、中期施工和投入运行几个阶段,而水土流失问题主要集中在施工环节。在工程施工中,修建道路、场地,开挖排水沟,堆放渣土等,都会对工程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保持能力降低,遇到降水后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基于水土流失问题主要集中发生于施工阶段的这一特点,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水利工程施工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在很多大中型的水利工程中,具有占地面积广、路线长的特点,一旦水利工程周边出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而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还会对周边的植被不断造成侵蚀,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化。另外,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后果还具有多重性和严重性的特点,除了会危害生态环境外,还会影响周边的道路交通、农田,甚至对水利工程本身也会产生破坏影响。例如,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河床不断抬升。一旦遇到暴雨,容易出现溃堤事故,给沿河村落、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严重损失。
3、治理恢复的困难性
水土流失一旦形成,后期治理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恢复效果往往不理想,治理后重新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情况不在少数。之所以出现治理难的特点,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水土流失治理手段单一化,例如只采取工程措施,通过修建挡土墙等方式,阻挡水土流失,实际的水土保持效果十分有限;其二,没有认真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以及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气候条件,采取的水土保持技术缺乏环境适应性。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价值
1、保护自然生态的客观性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施工”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施工单位的认同。水利工程大多修建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地带,本身就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一旦因为施工保护措施不到位,引发水土流失,对周边及下游的生态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整个施工周期,尤其是在施工阶段,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采取培植草皮、种植树木等措施,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防风固沙,对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使用价值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维护工程安全的必要性
水土流失会通过侵蚀作用,对水利工程造成潜在性的破坏影响。水土流失不仅会降低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而且还会出现坝体渗漏现象,久而久之水利工程的结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在施工阶段、后期使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技术,可以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后期维护成本也会明显降低,对施工单位来说也取得了间接的经济效益。
三、水土保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样的,这也决定了水土保持工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水土保持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有:
其一,整体性原则,要尝试综合运用地质、水利、生物、林业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制定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要坚持水土保持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性;其二,灵活性原则,不同地区、不同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原因、严重程度以及产生的影响,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要坚持客观分析、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的采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才能取得显著成效;其三,群众性原则,要动员水利工作周边的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杜绝随意开垦荒地、破坏植被等行为,共同维护水土环境。
四、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水保技术
1、做好施工规划,从源头上遏制水土流失
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工程现场的勘查工作,包括原有植被覆盖情况、地质条件以及气候特点等。然后根据勘查结果,制定详细、科学的施工规划。例如要沿用既有公路,尽量减少重新建设土路;选择植被稀疏的区域堆放渣土,后期要及时将渣土运走,并恢复该区域的植被等。在施工开始后,也要按照施工规划,严格做好现场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此外,施工单位在制定工程预算时,还要将水土保持项目的花费列入预算之内,以确保水土保护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2、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水土保持
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坝基础及坝肩削坡、渠道开挖等产生弃渣,弃渣场不妥善处理会造成水土流失。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挡土墙、排水工程、边坡防护、覆土及土地平整。
(1)挡土墙。弃渣场内的弃土、弃石、废弃物等多为松散的土、砂、砾石,遇到雨水冲刷,极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有效控制弃渣场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可修建挡土墙进行防护。挡土墙遵循“先拦后弃”的工程措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挡土墙的稳定性,避免后期随着泥沙、土的增加,出现挡土墙倾斜、倒塌的问题,对提升水土保持效果有积极作用。
(2)排水工程。排水工程包括边沟、排水沟、马道截水沟、排洪涵洞等工程设施,如:弃渣场的底部应设排洪涵洞,在弃渣场的护坡与周边地形接壤处设排水边沟,在弃渣场的坡面设纵向排水沟,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坡面排水系统,减少雨水对弃渣场的冲刷,又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边坡防护。边坡防护分为弃渣场上游边坡防护和下游边坡防护两部分。上游边坡防护一般采用在排洪涵洞的入口处设干砌石护坡,弃渣采用分层碾压方式;下游边坡形成后,要进行覆土,以利于植被的恢复建设。
(4)覆土及土地平整。在弃渣堆存时,坡面要进行削坡开级。在弃渣场施工过程中,先将石渣堆存于弃渣场的底部,将土方覆于石渣的上方,当堆渣达到设计标高后,要平整渣顶,以利于绿化。
3、生物工程技术
除了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外,还必须配套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取得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生物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水利工程施工结束后,重新栽种本地树种,或是配制草皮,可以提高植被的成活率,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在水利工程附近划定保护区,限制当地的一些农民放牧或开垦,保护植被不受破坏。
结语: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既要关注工程本身的质量,也要兼顾周边的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不可避免会对当地的植被、土壤造成破坏,但是应当通过提前规划和有效控制,将这种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此外,在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还要投入专项的人力、财力,用于原有植被的恢复工作。通过采取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措施,整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卉芳,徐永年,陈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减蚀效益分析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4,23(3):170-173.
[2]谢凯娜,陈杭,伊鑫.跨江大桥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要点初探以梅子洲过江通道工程为例[J].江苏水利,2016(3):55-58.
论文作者:李康,缪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植被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挡土墙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