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背景下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保证城市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从而进行不断的创新。城市集成创新是高层次的创新形式,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熊彼特在提出创新的初始定义时就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但是一般的创新理论认为,更高层次的集成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由分化走向融合的趋势,这是在美国学者纳尔逊和温特提出创新进化论后出现的观点。纳尔逊和温特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下,通过对创新过程的机理研究,创立了创新进化论这一独特新颖的理论分支,它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使得人们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彼特的初始定义回归,即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它包括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这种整合性的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定义回复,而是分析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此后,许多学者如弗里曼(Freeman)、多西等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了技术、组织、制度、管理、文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从而促使创新管理的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成的思想和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是,在创新管理领域中,完整的集成概念被认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lansiti教授1998年在《Technology lnteg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集成创新的概念提出后很快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目前对集成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上,而城市角度的研究成果比较少,本文根据集成创新理论和城市系统的特点对城市集成创新进行扩展研究。
城市集成创新概述
城市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中间环节,它的集成创新形式和企业集成创新不同,本文从城市层次对集成实现机制、集成内容和集成平台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集成创新的实现机制
创新机制理论主要是针对技术创新的产生过程,主要有希克斯诱导创新论、罗森堡瓶颈诱导论、“需要-资源”假说等,这些理论认为技术创新的产生源于某种不协调。我国学者赵黎明等(2002)认为,城市创新系统中各种创新也来自于系统内部的不协调,但这种不协调不再是产生要素的不协调,而是创新系统内技术、知识、制度、服务等因素发展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来自竞争,从城市层次来看,创新的动力来自个体(团体)追逐利益的竞争行为,包括城市间的竞争和城市内部的竞争。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的竞争导致城市间的不协调,形成城市的挤压效应,同时在城市内部由于竞争的存在也形成内部的挤压效应,形成创新的推动力。而实现城市集成创新的机制是集群学习。集群学习概念是欧洲区域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REMl)的学者们在研究欧洲高新产业区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其本意是产业区(集群)内的成员企业为了应付技术不确定性的挑战而协调行动,本质上是知识空间转移的一种有效载体。而魏江等(2002)认为,集群学习的关键特征有三点:一是学习主体的多元性,二是实施中的协调性,三是利益上的互惠性。协调性是集成创新的重要条件,没有协调就不能实现集群学习,集成创新就没有基础。利益上的互惠性是城市集成创新可以持续的重要条件,城市集成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挤压效应”,而“挤压效应”来源于人们追逐利益的竞争行为,没有利益上的互惠就没有持续的集群学习,也就没有集成创新的持续性。集群学习有两种类型,一是纵向学习,以某种价值链连接的前后环节之间的学习;二是同一价值环节横向的学习,即同行之间的学习。集群学习不但可以确定集成创新的方向,同时也是各个创新组织知识资源的准备,可为集成创新提供协调与合作的基础。集群学习需要企业外的其它组织、政府的参与,形成城市集成创新组织基础。
(二)城市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
在研究企业集成创新时江辉和陈劲 (2000)认为,集成创新是技术集成加知识集成加组织集成,陈劲则认为集成创新包括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三个层次。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本文认为城市集成创新包括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制度集成三方面。城市战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括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环境战略,每个战略体系又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产业群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等。战略集成创新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前提和其它集成创新的评价标准。城市集成创新首先应进行纵向战略集成创新和横向集成创新,例如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既要在经济系统内进行一体化集成,又要考虑城市社会发展、环境发展战略,进行横向集成。城市集成创新的结果评价应以城市发展战略作为评价标准。集群学习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实现机制,知识集成是城市集成的核心和基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通过知识创新来完成,通过知识的创新来表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集成创新被认为是第二代知识管理。张保明认为(2002)集成创新中的“集成”,应当是与知识创新全过程匹配的“集成”,是通过体制创新使参与知识创新的各要素能集合为一个利益主体的“集成”,即它不仅是指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集成,而是在更广泛意义上的“集成”,也就是说,它应当是一种集“研究开发、人才教育、知识转移”为一体的“集成”。城市创新系统的制度创新是指改进现有的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全新的制度以提高效率,安排和协调经济主体利益间的关系,有效刺激与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有效地创造、改进、扩散知识和技术,保证城市创新系统取得更好的绩效,进而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珠三角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制度创新分析中,宋栋认为制度创新是一个由政策层次、组织层次和操作层次的互动构架而成的过程。在政策层次上,主要是形成对经济体制转换的一般认识及重大的战略决策和方针。在组织层次上,主要是确定实现上述战略决策的基本原则及政策措施。在操作层次上,主要是实施经济体制转换的创新活动。制度集成创新是城市集成创新的保证,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在于人们为减少交易成本而建立的制度,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不好的制度选择会将技术创新引离经济发展的轨道或扼制技术创新。制度是约束人们社会、经济和政治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必须进行集成,其它集成才能顺利进行。
(三)城市集成创新平台
集成平台就是为集成创新要素提供支撑和运行基础的软硬环境,是进行集成运作的载体。集成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平台上,从城市层次看这些平台包括:
1.网络平台。网络既是城市集成创新的结果也是城市集成的支撑平台。城市集成创新的结果是个体组织联系网络化,网络化可以使集成创新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反应更敏捷、发挥的潜力更大。同时,网络化使城市动态集成创新成为可能,网络是城市集成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网络化意味着个体组织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使个体组织不再依赖于自身内部的资源,而是更多的利用个体组织之外,蕴含于有形和无形的网络之中的资源,它们共享资源、相互学习、交流和模仿。
2.城市产业群。产业群是为了获得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利用的结合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制造)市场中的进入壁垒、取得协同经济效果、分散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关联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产生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工程公司)、中介机构和顾客通过一个附加值产生链相互联系形成了网络,这种网络就是产业群。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它是城市的重要经济基础和竞争优势。集聚在城市区域的产业群集成创新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基础。从城市层次来看,城市的各个个体组织的集成创新都应建立在特定的产业群组织的基础上,以增加产业群系统价值为目标,以特定的产业群为集成创新支撑平台。
3.文化平台。城市集成创新是在特定的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城市集成创新文化平台包括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无论是从哪一层面上看,城市文化决定城市集成创新的发生、过程和结果。城市的物质文化是城市集成创新的资源条件,是创新文化的表现层次。城市制度文化是集成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保证,是城市集成创新能发生和持续的重要条件。城市精神决定集成创新精神、活力和效率,是城市创新文化的内核。
总之,这三个支撑平台反映了城市的三大结构形态,即城市空间形态、生产形态、文化结构形态。
集成创新促进城市系统整合
从系统论角度看,集成是指相对于各自独立的组成部分进行汇总或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整体,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群聚效应。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单元、子系统)集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这种集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即按照某一(些)集成规则进行的组合和构造,其目的在于提高有机系统的整体功能。集成创新的过程是各种资源要素尤其是知识资源要素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创造性的融合过程。而创新过程的集成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经过优选,并以适宜的结构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要素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城市集成创新包括城市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制度集成。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城市的集成创新,进行战略、知识、制度的集成,促进城市系统的整合。图1表示城市集成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之间的整合关系。
战略集成既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前提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和环境发展战略的整合,才可能实现城市各系统的协调发展。集群学习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实现机制,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以集群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度集成是城市集成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保证,也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
集成创新对推动城市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作用
城市的集成创新实现城市各系统的整合,同时城市各子系统也由城市的集成创新来推动,通过集成创新促进城市各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整合,激活各子系统的要素,增加系统的动力。
(一)集成创新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集成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和集成过程提高城市产业群的竞争优势和应变能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竞争的核心是城市产业群,通过城市集成创新产生集聚经济效益,提高城市产业群的竞争优势。聚集经济效应显然是一种集成效应,因为聚集本身就是集成行为的一种表现。各项元素的聚集通常是集成现象的外在表征。因此,聚集经济的产生根源于集成行为。城市集成创新首先可以实现要素匹配、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果。众多业务相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其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链的一体化,即价值链各阶段内化在同一个空间区域内,从而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联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由此使得各项生产要素能够达到最佳配置状态、相互之间形成支持协调的关系,各自的优势也能够充分发挥,并协同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由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而使城市产业群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的交易关系通常包括面对面的接触、生产技术的相互了解、战略信息的详细交流、长期或短期的转包合同、原材料的投入产出联系等,通过集成方式使创新各方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从而减少交易成本。
当代城市产业群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变化加快、竞争加剧。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周期日渐缩短,市场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动荡,变化频率加快,企业竞争的格局瞬息万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竞争的焦点日益集中在速度上,以更快的速度应付变化。集成创新首先是通过组织的集成创新提高产业群的应变能力。随着技术日益向极限逼近,技术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创新风险也越来越高,单个企业往往无法承担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即使有实力承担,R&D周期也较长,导致丧失市场良机。组织集成可以将各企业的优势综合集成起来,以加速创新的频率和提高创新成功度。城市集成创新通过制造系统集成使企业的应变能力大大加强。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制造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多品种、多变化的批量消费需求,企业必须具备高度柔性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生产制造流程结合紧密,并通过计算机技术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城市集成创新形成的知识共享系统、网络平台是企业快速反应的有力支撑。
(二)集成创新促进社会系统的发展
城市集成创新首先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物质文化发展。集成创新的结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集成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美化、优化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城市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改变城市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的状况,而城市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的状况决定整个社会面貌和社会意识。其次是城市集成创新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制度发展。城市集成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制度的创新,城市制度要和技术创新集成,才能为技术创新提供保证,使技术创新能够持续进行。城市集成创新将引起社会劳动分工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制度必须进行创新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再次是城市集成创新促进城市社会精神文化发展。城市精神是城市市民所认同和信守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基本信念,它经过内部孕育、外部影响、长期实践、反复锤炼而成。城市精神对城市社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张鸿雁(2002)认为,城市市民精神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因”,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永续动力。城市集成创新将引起城市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催生新的城市精神,促进城市社会的发展。
(三)城市集成创新与环境系统发展
从战略层次看,城市战略的集成使环境发展战略、与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协调发展。从知识和制度集成角度看,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和制度安排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使城市系统最小化使用社会资源,使资源可持续利用。城市集成创新过程也是资源聚集的过程,而环境的质量对资源的聚集具有重要意义。从创新结果看,城市集成创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它不仅决定了资源的利用结构,也决定了产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具有明显地理环境特征。城市集成创新为人们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境的发展。
城市集成创新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实现城市集成创新的机制是集群学习。战略集成是集成创新的前提,知识集成是城市集成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制度集成是城市集成创新的基本保证。城市集成创新必须在特定的网络、产业群和文化平台上进行。城市集成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合、推动城市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标签:制度创新论文; 集成创新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平台经济论文; 集成学习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