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八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湖南长沙 410199
【摘 要】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患者生化与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情况,并予以预防措施的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正常成年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生化与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TG、TC、LDL-C水平皆高于正常成年体检的对照组,但HDL-C则要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血浆粘度、ICAM-1、MMP-9、VCAM-1和全血粘度水平均低于观察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高血压患者与正常成人的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较普遍较高,但GDL-C却明显较低,并与其血压的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于正常血压的维持是保障生化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持续稳定的重要作用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预防措施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高血压主要是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的表现特征。其早期大部分不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个别的患者则会出现较为平常的头晕、目眩与耳鸣等症状[1]。随着病症的加重,严重的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由于该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血压的年度与外周所承受的阻力成正比。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正常成人的生化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正常成年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皆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1.32.9)岁,病程为5-23年,平均病程为(13.64.5)年;对照组正常成人,男性63例,女性17例,年龄在40-59岁,平均年龄为(47.5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的状况下予以5ml的静脉抽血,并采用由贝克曼公司所研制的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运用由美康生物科技生产的试剂盒对其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LDL-C)和高密度(HDL-C)进行检测[2-3]。运用由美国伯腾生产的多功能酶标仪,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细胞经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进行检测,其试盒剂采用南京建成生物所研制的,并严格依照其说明书步骤进行操作。同时以ABQASA-900的血流变分析仪对另外去出的一份血标本的血浆粘度与全血粘度进行检测[4]。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生化与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变化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进行检验,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TG、TC、LDL-C水平皆高于正常成年体检的对照组,但HDL-C则要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比较结果见下表1:
3讨论
由于关于高血压病症的医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包括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血容量均可决定血压的高低,其中外周阻力则是主要影响血压升高的最终环节。既是血管阻力系与阻抗和全血粘度的乘积,所以高血压病症又与其血液的粘度具有一定的关联[5]。在当前临床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致使微循环功能障碍皆是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并已受到人们逐渐的关注。包括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均可对动脉压起到决定作用,其次是循环的血容量与粘度。其最为根本的特征是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主要是体现在各阶段动脉段的水平,同时还关系到毛细血管。
关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在对其治疗过程中则不可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若只单纯的进行降压虽然可使满细血管压降低,阻力减小,但是其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并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出现其它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仍未消除[6]。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主要使用可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药物,从而实现抗凝、解聚与溶栓的效果。为此可在治疗过程中正确采用降压和扩血管的药物,使血液的粘度可明显的降低,对循环功能进行显著的改善。在此可对血压的控制以及脑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TG、TC、LDL-C水平皆高于正常成年体检的对照组,但HDL-C则要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血浆粘度、ICAM-1、MMP-9、VCAM-1和全血粘度水平均低于观察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关于高血压患者与正常成人的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较普遍较高,但GDL-C却明显较低,并与其血压的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于正常血压的维持是保障生化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持续稳定的重要作用因素。
参考文献:
[1]杨璟. 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的研究[J]. 四川医学,2015,33(6):1034-1035.
[2]董辉,童晶涛,邵小琴. 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2015,17(6):514-516.
[3]袁中满. 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126-127.
[4]李玉芬,戚其学. 150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16(1):127-129.
[5]王欢,胡元会,褚瑜光,等. 不同类型高血压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研究[J]. 辽宁教育,2016,14(12):2593-2597.
[6]何丽,李正琴,张英,等.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5,13(1):95-96.
论文作者:尹雪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血液论文; 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生化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压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