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大投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学告诉我们,在正常管理条件下,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关系。《老子》有“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的思想。《管子》则进一步指出“知予之为取者,政之本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游离于经济和现实之外的清谈哲学,它是一门党性、实践性、群众性、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科学和社会活动,它既植根于、孕育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必须吸收相关学科和先进科学的优秀成果,才能有效地生存发展。“情、利、理”(感情、物质利益、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一的砝码。要有效地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疲软、弱化,就必须相应地加大这三项投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正效应。
一、:情”
1.“情”——巨大的潜能,隐形的市场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情即感情,又曰:感情,是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而热烈、强烈的感情称之为热情、激情。列宁认为:激情、热情是人追求真理的本质力量。谁善于激发、调动人的激情、热情,谁就占有了人最富有的潜能,谁就掌握了人最本质的力量。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是有感情的人及其思想。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基础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思想与思想撞击的“警戒线”,能否突破这一“警戒线”和“前沿地带”,是深入了解、解决思想问题实质的起点、关键点和突破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给人们带来实惠,带来物欲上的满足,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冷漠感、虚伪感,客观上造成一种唯利是图的心理趋向。人们的内心深处在需要钱的同时,更渴望得到真诚、友善、关怀、理解、信任、温暖和发展,渴望真情的润泽。人的感情,同时更是一种无形、奇异、敏感、具有巨大潜力和激发性效应的隐形市场。
以真诚友善而炽热的情怀平易近人,才能缩短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客体感受到被尊重、理解、信任、关怀,并产生接近、倾诉的愿望,感情相通、相融才有解决思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才有摆脱金钱诱惑,激发客体对工作、事业的激情、热情和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的可能性。
2.“情”——深层的管理,至胜的基础
“企业即人”,这是西方企业管理的一句名言,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想,中国古代也早有类似的哲理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所谓人和,赵歧注:“人和,得民心之所和乐也”,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为什么在晓之以理前,必先动之以情。
诸葛亮的治军谋略可以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启示,例如,诸葛亮在“和人”篇中说:“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有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率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逸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人和为本是诸葛亮的治军哲学,它通过“人心之和”达到“上下同欲者胜”的目的。
现代日本、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中大量吸收了东方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以人和、集体主义或家庭主义、忠诚、奉献精神为核心,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
如何以人和来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
日本风行“走动管理”,它主要指企业主管身先士卒,深入下去,体察民意,了解真情,沟通思想,与部属打成一片,以求引发“心理能源”。
欧美盛行“和拢管理”,“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性,其特点之一的韵律性,就是要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沟通,促使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美国百事可乐公司的管理经验可概括为:百事人为先。而麦道公司为更好地激发员工热情,而设立的“谈心部”,实际上是参照中国企业中党的干部做职工思想工作的经验而成立的。“以人心为基础的经营”是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的核心。
西方管理学大师杜拉克指出,21世纪企业与管理哲学,都将以人为中心,以“圆”(圆的特点是圆周上任何一点与圆心的距离相等,代表每个点都有公平的地位)、“缘”(缘份、机缘、人缘)为特征,形成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纽带的管理系统。
新加坡有“六顺”:顺情(动之以情)、顺性(根据人们个性和年龄特性施教)、顺势(适时进行教育)、顺理(晓之以理)、顺利(因势利导)、顺真(讲真话,实事求是),来达到对人的有效管理。
以上经验值得以人为研究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借鉴。
我局基层站段的“五必访”(职工或家属患病住院必访、家中出现不幸必访、家里邻里不和必访、遇到困难必访、职工生育必访);“四必谈”(职工思想波动必谈、违法违纪必谈、受到表扬和处分必谈、遇到挫折必谈),正是以情动人继而达到人和的有效实践。
应强调指出的是,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中感情投入和激励的导向问题,要坚持格调高尚、有疏有教原则,即注意精神主导,将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同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结合起来,启发人们对感情激励的理性化思考,从而产生深层的激励效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大感情投入,是一种经济、切实、有效而深刻、持久的激励手段和方法。
同时,笔者认为,人和者,情为经,利纬之。
二、“利”
1.“利”——天理寓之,人所共欲
自古在“义利之辩”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但也不忽视惠民,荀子提出“以政裕民”(《富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笔者更趋同于墨家的义利并重观。墨翟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交相利”才能“兼相爱”,爱是人人相爱,利是人人相利,利于别人就是义,否则就是不义。在“理欲之辩”问题上,王夫之提出“天理寓于人欲”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合理的共同欲望在推动着,满足共同的“人欲”,合乎共同的“人欲”,就可以“善天下之动”。
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民利益观。
现代日本式管理模式,所遵循的价值理念——“集团主义价值取向”,也包涵了极强的利益因素,如它包括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对正式雇员的全包或录用、注重人和、集体决策、对员工福利待遇的温情照料等。
2.“利”——客观的需要,行为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列宁强调把政治思想教育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物质利益是一定阶段的人们对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占有,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物质利益,因为获得物质利益,在现阶段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它不仅是物质生活保障的需要,也是个人社会地位、心理安全、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主义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调动人民积极性的最中心环节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其原则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因为获得物质利益,是行为动机背后的驱动力,我们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现实问题,多数是由物质利益问题引起,这就客观上迫使和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及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物质利益问题,特别是同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给职工群众做出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感受得到的实事(如我局偏远地区的安居工程),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之中,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分配和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和细节中去,实际问题解决之时,常常是思想疙瘩化解之时。
在市场经济中,在强化了的物质利益观念下,加大物质利益的投入,可明显诱发和增强驱动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理”
1.“理”——人性的疏导,思想的指南
人的本性具有双重性,正如《孟子·告子》云:“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也如董仲舒所言:“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汉书·董仲舒传》)人若失去范围,容易豁边,面对市场经济,在物质利益的强刺激下,对人及其行为若不加强引导、教育,人们就会利令智昏,导致越轨、偏激、铤而走险等行为失范。
向钱看、为钱干、靠钱转,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实践证明,钱不是万能的,也存在负效应。金钱激励只有临时性效应并存在自然消亡性,即今日有钱今日激励,明日没钱或拿得钱时间久了,激励作用消退。而且奖金份额的差别,诱发攀比心理,导致心态失衡和不公平感,激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中国先哲们认为,成功的管理应是首先对人进行教育的条件下的管理。孔子有富而教之之说。墨子则认为:“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布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劝诅,若此,则乱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唉。”(《墨子·非命》)即强调以表彰孝子以教育人民善待亲人,尊重贤良的人以教育人民为善行,发布的政令反复明确教育人应该怎样做,明确奖赏与惩罚的内容以引导人们不做违法的事。这样,混乱的现象就可以治理好,处于危险环境中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处于安全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疏导方针、模范作用、人格力量、以身作则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2.“理”——恒久的激励,行为的规范
在现代竞争时代,人的潜力是企业的一张王牌,培养和提高职工素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强大的武器。
日本大企业在招募新职工时一般都要实施新人教育,即“入社教育”和“集体研修”,教育的内容包括:从讲话、待人接物,到企业的历史、现状、经营管理方法、哲学和理论,集体研修的目的是融洽同事关系,提高企业内的团结奋斗意识、增强新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事业心。
企业教育包括思想教育、职业技术培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在前者,而两者都十分重视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才开发,重视培养和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其实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开发和激励。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前条件下,单纯靠表面性的宣传说教,收效不明显,应把教育的重心从一般地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转到突出地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着重宣传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这个历史主旋律上来,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结合生产经营、改革开放中人们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政策、改革措施、企业目标、行为规范等教育;同时渗透和灌注强硬的法纪教育,对其行为加以引导、约束,使人懂得市场经济的法则。火既可暖之,也可灼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捞”钱,必须有“度”,否则,不仅失“利”,而且丢“本”,甚至赔“命”。
同时,应牢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四有”新人、实施共产主义教育的核心任务,当职工群众的觉悟达到一定水平时,应及时强化施教,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升华。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性和对个人行为的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