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
摘要:幸存抗战老兵是抗战历史最后的见证人,也是抗战精神最后的原始载体,对抗战老兵的关怀、对抗战精神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致以那段红色岁月的崇高敬意。本文就湖南抗战老兵的现状,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精神,阐述抗战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抗战老兵;抗战精神
在抗战文化和抗战历史中,湖南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湖南不仅是抗日战争中战斗最多、战斗最为惨烈的国民党正面战场之一,许多奋不顾身抗战英雄更是诞生于人杰地灵的湖南。现如今,这些战士中的幸存者垂垂老矣,他们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有的疾病缠身,有的生活艰辛,有的不久于人世。调查显示,老兵们的生存状况主要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经济困难,30%以上老兵生活贫困,有的老兵养老金较低,曾以拾荒为生,生活没有保障;二是身体健康无保障,部分老兵反应医药费报销难,自己不敢到大医院看病;[1]三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为很多老兵年事已高,家人已相继离世,有的老兵曾被劳改二三十年,释放之后已难以成家,所以孤寡老兵很多,他们孤苦伶仃,缺乏来自家人的陪伴与关爱,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与关怀,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不是忽视与淡漠。
研究表明,湖南抗战遗产具有重要的国际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旅游引导价值。[2]近年来,湖南出版了许多关于抗战老兵的著作,例如2013年4月,由湖南图书馆编著的《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一书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根据 87 位抗战老兵的口述整理而成,反映湖南地区军民浴血抗战历程的口述史作品。[3]抗战老兵口述史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进一步拓展深化抗战研究领域,另外,抗战口述史的开展可以激发民众参与抗战史研究的热情,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产生强烈的社会共鸣。[4-5]
近10年来,寻访和关爱抗战老兵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期刊报纸和电视台都进行过相关的采访报道,还有许多民间团体、志愿者、影视明星、大学研究机构也进行了许多访谈调查和关爱老兵的活动。[4]湖南抗战老兵人数近年正在锐减,社会上也掀起了一阵抢救性关怀抗战老兵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湖南老兵之家”、长沙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众多学生志愿者等通过走访慰问的形式,了解了抗战老兵不容乐观的生活现状,并呼吁广大群众和政府对抗战老兵的关怀路径做进一步探讨。
抗战老兵作为抗战精神的鲜活载体,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积极的的影响。以长沙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探访居住于长沙安华山庄养老院的抗战老兵为例,在老兵们重燃赤子心,讲述着那些久远却荡气回肠的故事时,学生志愿者们深有感触,体会到了幸福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受抗战精神的鼓舞,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树立了更积极向上的目标。抗战精神就其不同的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有所不同的:
一、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
面对侵华日军在中国制造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始终进行着义无反顾的抗争和拼搏。这种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敢于与社会中的各种不良诱惑作斗争,与生活中的不利条件作斗争,更与自身的懈怠思想和畏难思想做斗争,在逆境中亦顽强拼搏,展现新时代青年与时俱进的精气神。
二、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
八年抗战,无数英烈用身躯构筑铜墙铁壁以抵御日寇的入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身殉国的故事可歌可泣。这种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教育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即在做好分内之事的同时,也要为他人着想、为祖国效力,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取得抗战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全国统一战线,一直对外。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这种团结精神正是90后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有所不足的。事实上,团队的胜利大于个人的胜利,每个人都在团队中发挥着独特的职能,当代大学生应学会挖掘自己的特殊职能并与他人团结合作,使团队的价值最大化。
四、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
中国人民在抵抗入侵日军时运用了持久战,八年抗战,比西方反法西斯战争要持久得多,正是这种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引领中国人民迎来了最后的胜利。马克思曾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具备这种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不要因一时的困难挫折而自暴自弃。顽强的意志力是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及自我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精忠报国,虽九死而犹未悔。”这是2016年感动中国给予抗战老兵的评价。抗战老兵的光辉事迹不仅应被记录在史册里,更应被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对于抗战老兵的寻访意义不仅在于挖掘历史,更在于我们年轻一代继承老兵的凌云壮志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炯权.抗战老兵,期盼暮年有更多的关怀——抗战老兵晚年生活状况调查[J].老同志之友,2014(15):4-7.
[2]覃业银.谈湖南抗战遗产价值[J].科学中国人,2015(29):131-132.
[3]马德静.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J].图书馆杂志,2013(9):108-109.
[4]张连红.抗战老兵口述调查与抗战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6(2):22-25.
通讯作者:吴海军
论文作者:房源,陈聪,莫莉,张文茁,吴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老兵论文; 湖南论文; 精神论文; 当代大学生论文; 长沙论文; 中国人民论文; 价值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