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论文_晁玉健

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论文_晁玉健

上海同建强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 810000

摘要: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建筑的火灾发生事故有明显升高态势,恶性人员伤亡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在大量的火灾事故当中,大部分伤亡人员都是由于吸入火灾发生后所产生的有害烟气而导致窒息,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疏散撤离。面对这一现状情况,加强建筑防火排烟设计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防排烟设计

一、建筑防排烟设计存在的问题

1、送风口与补风口设置问题

在建筑防火排烟设计当中送风口设置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作用,送风口分为火灾时补风风口以及楼梯间、前室等疏散通道的正压送风口。在实际的设置工作中经常会因为管道长度过长,以及管道或管井本身密封性不佳,而使得送风口部位的风速及风量都有较大偏差,尤其是在末端送风口甚至没有任何风向流动,综合多方面的原因影响,最终将会致使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将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2、排烟系统设置问题

排烟系统的合理设置对于减小建筑用户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威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就当前我国建筑内所设置的排烟系统来看,其中依然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隐患,很多设计理论上可以达到规范要求,而实际检测排烟量偏小,导致排烟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设计理论值与施工技术和水平有所差异。另外,管道的管径,排烟口节点的多少,质量性能等均影响着排烟的效果。基于此类状况之下万一发生火灾险情,则建筑因火灾发生后所产生出的浓烟将难以在第一时间排出至外部环境,并进而对室内人员构成巨大威胁。

3、排烟口设置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的排烟口设置方式多采取的是电控兼手控开启装置,有些排烟口设置也并不完全合理。如自然排烟时,用于排烟的窗户位置设计的过高,不利于人工开启;或者受层高限制,排烟口的设置高度过低,导致烟气无法顺利排出;排烟口距离本防火或防烟分区最远点超过30m,距离过大等。这一方面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排烟设计缺乏有效合理性。

二、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要点

1、优化建筑材料

为了有效提升建筑设计防火技术水平,就要从建筑材料出发,保证基础性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优化项目监督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建筑中,要对装饰装修材料进行集中监督,保证其防火性能能满足基本质量标准,升级管理水平的同时,完善建筑建设管理水平,整合设计流程和设计环节管理效果。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对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合理性配置相应工作的基础上,对材料品牌、口碑以及质量等进行集中管理,从根本上优化分析机制,确保能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性价比,为后续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全过程优化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于旧建筑要进行集中约束和监督管理,合理性提升防火效能和安全管理性能,确保装饰材料管理效果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从基础材料结构出发,合理性优化材料防火阻燃技术的实效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并且整合管理项目的基本水平。

2、优化建筑结构

除了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集中管理外,相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也要对建筑结构予以关注,合理性建立有效的设计机制和防火技术监督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防火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能有效落实防范机制,合理性调整管理水平。第一,要科学化布置防火墙,相关施工部门要对防火墙C型以及L型建筑的拐角位置进行处理和防火设计,有效管控运行效率的同时,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两墙之间的边缘间隔能控制在4米以下,有效提升水平距离管理水平,确保拐角一侧的墙面能有效固定防火窗,提升整体操作管理水平。第二,要集中设置管道阻燃体。这对于整体管理水平和设计效果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相关设计人员在设置阻燃体的过程中,要将阻燃体防火能力作为关键,确保其能力在楼板耐火极限以上,且设置过程中要保证每隔两层或者是三层楼板就设置相应的结构。尤其是超高建筑结构,要保证逐层设置阻燃体。第三,要整合疏散通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建筑结构而言,在出现火灾后最根本的就是良好的疏散通道,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对疏散通道予以重视,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合理性优化管控效果,为后续运维管理水平的升级奠定基础。在设置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保证电梯能在每一层楼停靠,并且能在建筑首层设置有效的直通出口,合理性完善消防管理水平,为后续公共疏散门设置工作提供保障。

3、优化平面布局结构

在建筑结构防火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对平面布局结构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运维管理机制,减少火灾发生几率以及损失问题,相关部门在大型基础设施予以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对布局结构和管理参数进行统筹性监督和管控。

4、强化电气防火技术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中电气设备逐渐增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电气防火技术予以关注,结合电气火灾防范的具体要求对电气设备以及线缆材料等展开深度管控,确保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能提升其漏电防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且,要整合电气设备线路检修制度,合理性完善自动化电力监控结构,完善火灾故障处理效果,优化处理效果的同时,最大化保证了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综合水平。

三、封闭楼梯间有外窗和无外窗情况下的防烟设计

依据现行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1条,防烟系统并未提及封闭楼梯间;但是从封闭楼梯间所起的作用来看,还是作为消防疏散主体部位之一,需要保证其内部安全性,并防止烟气进入。

1、按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1条的第1款条文解释最后一段“疏散楼梯间要尽量采用自然通风,以提高排除进入楼梯间内烟气的可靠性,确保楼梯间的安全。”封闭楼梯间应该起防烟作用;一般情况下,封闭楼梯间内不应有烟气进入;但是在极端情况下,烟气仍有两种进入封闭楼梯间的可能。

A.第一种可能,室内着火部位的烟气,通过封闭楼梯间的门进入。常规情况下防火门高度为2100mm,以建筑层高最小约3000mm的住宅建筑为例,去掉防火门高度2100m和楼板以及建筑面层做法200mm,防火门上部还剩下700mm的高度,远大于挡烟垂壁500mm的最小要求。而对于公建等层高更高的建筑,封闭楼梯间防火门上部的挡烟高度只会更高,即使公共建筑需要设置吊顶,吊顶高度也一般最少做到2700左右,仍然可以保证封闭楼梯间上防火疏散门上部空间高度超过500mm。同时,由于楼梯间墙体需要满足2小时耐火极限,可以认为从楼梯间开始受火起的2小时内,烟气无法从室内着火部位,通过楼梯间的围护结构进入封闭楼梯间。因此,火灾极端情况下,烟气从室内进入封闭楼梯间有一定的可能,但是几率很低。

B.第二种可能,封闭楼梯间外窗附近的其它部位,着火所产生的烟气,由于距离封闭楼梯间外窗距离太小,又或者借助现场的风力,通过封闭楼梯间外窗,被灌进封闭楼梯间。针对这种可能,现行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封闭楼梯间外窗,周边1m范围内,不应有其它外窗。因此,火灾极端情况下,烟气从室外进入封闭楼梯间也有一定的可能,但是几率很低。

C.在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下,当其它着火部位烟气过大又来不及排走时,部分烟气灌入封闭楼梯间后,也会从封闭楼梯间外窗自然排出;需要注意的时,此时的外窗,起的是防烟排烟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由于烟气温度较高,会爬升至封闭楼梯间的上部各层,并在开启外窗位置排出;此时下部各层的外窗,应该起到补充新鲜无烟空气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持续推进,建筑技术同样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相关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受到高层建筑数量持续增多的影响,对于建筑的消防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为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在发生火灾险情时的人员伤亡,就必须在开展建筑设计时加强对防火排烟设计的重视程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温德军.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12).

[2]姜自富.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6,42(12).

论文作者:晁玉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论文_晁玉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