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背景下,德育是营造优良校风、浓厚学风的主阵地,更是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检验德育效果已势在必行。各学校各尽所能,纷纷出台德育实施及评价方案,可谓百花齐放。如重视德育过程评价、开展班级流动红旗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评比;老师评、学生评、自我评及操行等级评价和操行评比;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小组合作式考核等等。纵观现行的德育评价方案,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德育实效,但仍有简单粗糙之嫌,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尚需不断改进完善,使德育评价更趋客观化、合理化与科学化。
一、单一的评价内容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德育评价有意无意仍偏重于科学文化知识,忽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情绪表现、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等全方位的评估。以学生成绩好坏判定其优劣,决定教育者的好恶。成绩好的学生一俊遮百丑,即使有不规范之处也往往得到老师的迁就与谅解,甚至放任而成为“宠儿”,成绩差者,便一无是处,老师嫌弃,学生蔑视,稍有不慎便受批评、遭惩罚、永世不得翻身。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往往会破坏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为造成“优生”与“差生”的反差。学校在制定德育评价方案时更应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考查,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从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及时给予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走上适合自身特点的自立自强之路。
二、笼统的评价标准
强调共性与一般,按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评价学生而忽视个性差异与个体发展。“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制定评价方案与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动员学生捐助灾区的活动中,关键在于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不在于捐助钱物的多寡,更不能分指标下任务,以此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否则爱心将成为变味的负担,要知道学生的家境存在差距,100元是爱,1元钱何尝不是爱呢?学生的思想品质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善于区别对待,善于从不同中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彰显每一位学生人性的光辉。那种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的评价只能是扼杀学生天性,阻碍学生发展的桎梏。
三、简单的评价方法
评价以考试为主,过分注重成绩结果,学生的德育成绩便以思品课的考试为准,成绩好的为优,成绩差者为劣。要知道,考试只是检测学生认知水平的手段之一。一个人的德育水平更多地表现在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生活实践之中。一味注重考试成绩会导致学生德育认知与德育实践的脱离,形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恶性循环。如据专家调查统计,中学生环保意识最强,可也正是他们的环保行为极差。他们在试卷上会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然而走出教室便忘得一干二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浪费资源等不良行为屡见不鲜。造成此状况本身就是德育的严重失败。因此,对学生的德育评价不能只停留于课堂上的考试,应从学生的日常言行、习惯养成、情感态度、价值理念等入手,结合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各个领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查,通过观察、坐谈、交流、走访等手段进行多元评价。
四、被动的评价主体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仍处于权威和唯一的主体评价地位。学生的优劣好坏老师说了算,更是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与认识,严重阻碍学生对自身潜能的认识与发掘,为此,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评价和给他人评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找准自我形象,准确勾画自我。对某个学生的评价更要综合老师、家庭、同学、本人及社区成员等多方面组合的评价意见,走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变教师的评价为科学评价的同时,关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的需要,共同承担其发展的职责。
五、结果化的评价重心
只重视学生的德育表现结果,忽视其德育形成的过程及其中的努力。德育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学生某种思想品质的培养形成实际是一个漫漫积累转变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切立竿见影,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想法都是违背教育规律,急功近利的错误。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及评价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尤其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抓住其中的进步与变化,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各种心理障碍,使之良好的品质得以培养,错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如那些上课注意力欠集中的学生,实际上是他们缺乏毅志力和自控能力,而这种意志品质的形成很难依靠短时间的教育奏效,针对此类学生要有十足的耐心,通过长期的观察注意,发现进步及时肯定,发现转变及时鼓励并注意与之沟通、交流,以心换心,如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德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寻德育评价的途径与方法,找准德育评价的突破口,建立科学完备的德育评价体系,总结德育评价的成功经验,走出评价的误区,以达到德育评价的客观公正、科学准确,最终促使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刘远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评价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论文; 成绩论文; 评价者论文; 是一个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