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蕾 李蓉(通讯作者)
(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医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医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的实验组,采用优质干预护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病人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150例患儿,十分满意为62例,一般满意81例。不满意7例,整体满意度为95.33%;而参考组150例病人中,一般满意42例,不满意62例。无效46例,综合治疗有效率为69.33%;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护理方法,以护理干预对儿科门诊输液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91-02
就儿科门诊输液治疗而言,其形成主要是源于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多数对吃药具有强烈抵触行为,所以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而且近年来,进入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患儿都存在年级小、病情多样的特征。而且患儿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监护人普遍存在焦虑、不安等情绪,从而引发医患矛盾,所以需要采用科学的护理进行干预治疗。而我院主要针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以及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的各组150例患儿分别展开积极治疗,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及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各150例,以上患儿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014年至2015年期间)与参考组(2013年至2014年期间)。其中实验组病人150例,男性病人78例,女性病人72例,年龄范围为2~7岁,平均年龄(5.1±1.2)岁,患病周期为1~4周,平均周期为(2.2±1.4)周;而参考组病人150例,男性病人76例,女性病人74例,年龄范围为1~8岁,平均年龄(4.9±1.7)岁,患病周期为1~6周,平均周期为(2.1±1.3)周.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病人无论在年龄以及患病周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病人则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角度通过对门诊室环境、医嘱、护理人员以及患儿个体等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2]。例如优化门诊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加湿以及通风处理,保证门诊室环境始终是健康环境[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3.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真实原始数据及平均数据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χ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150例患儿,十分满意为62例,一般满意81例。不满意7例,整体满意度为95.33%;而参考组42例病人中,十分满意42例,一般满意62例。不满意46例,综合治疗有效率为69.33%;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详细资料如下表。
3.讨论
3.1 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
就目前而言,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包含环境、医嘱、药物、患儿、人员、操作等六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即如(1)环境因素,由于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的患儿,而且还有相应的监护人,所以属于人群密集区域,空气流通不足就会引发患儿产生干扰问题;(2)医嘱因素,很多新型药物的运用,由于医生本身无法准确药物的用量、规格,而且未能及时提出用药需要禁忌的房门,进而导致错给、漏给等情况,而且护理人员也未能标识错误问题,从而导致问题产生;(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出现的质量隐患,诸如注射液类药物纯度不足,粉剂无法溶解等问题;(4)患儿因素,患儿因素主要体现在目前年龄阶段的问题,例如好动、哭闹等问题往往导致输液操作出现较大难度,而且部分监护人未通过医生许可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心理衰竭等等,另外部分监护人则擅自带患儿四处走动,从而导致一些避光药物出现分解等问题;(5)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由于在岗时间较短,经验缺乏,从而导致安全意识不足,技能不熟练以及服务理念缺失,从而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问题;(6)操作问题,操作问题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穿刺操作,一些患儿血管细小,往往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找到血管问题,但是这一过程很多监护人无法理解进而导致问题产生[3]。
3.2 儿科门诊输液的护理措施
对于儿科门诊输液护理而言,主要的护理方法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是强化有效管理,即如对环境的管理,可以通过安装空调、空气加湿器等等设备,同时进行定期通风,减少感染问题产生;然后是强化护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即如通过讲座等多种方式让护理人员形成相应的责任心与服务意识,从而强化与患儿监护人进行及时交流,另外提升她们的技术熟练度,在一些关键操作保持尽量一次成功。总而言之,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以及护理人员素质提升入手,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娟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05):710-712.
[2]郭志美.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3,32(23):165-166.
[3]何丽华,刘素芹.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12(06) :743-744.
[4]张立威.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09 (09): 193-194.
[5]郭志美.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3,08(08):165-167.
论文作者:潘蕾,李蓉(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患儿论文; 门诊论文; 儿科论文; 安全隐患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人论文; 监护人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