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牛家桥中学 055350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桥梁。新课改要求课堂应该体现“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理念,以达到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另外,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吃透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盲点,学习的拐点处提出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思维的场地,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及时地、充分地得到展示与矫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经过学生参与、发现和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内化,成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举一反三,让他们终身难忘。因此只有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才能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得以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创造性、科学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从过去“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无论怎样版本的教科书,由于受篇幅、学习学时的限制,它只能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呈现交付师生在教与学中使用。不可能照顾到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不同的具体实际的差异。因此,教科书这种重要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科书提供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使教科书“校本化”。
比如备《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时,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特点:1.确定目标: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都有所收获。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学校会带领学生春游,这就涉及租车问题。所以在讲利用不等式组解应用题时,我就用这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提出问题:某校八年级春游,现有36座和42座两种客车供选择租用,若只租用36座客车若干辆人,则正好坐满;若只租用42座客车,则能少租一辆,且有一辆车没有坐满,但超过30人;已知36座客车每辆租金400元,42座客车每辆租金440元。1.该校八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2.请你帮该校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
四、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进行探索活动,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要求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主动适应并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泠沅 等《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李录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有效性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