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析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中应用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112例躁动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6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6例患者行以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60.71%)明显比对照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26.79%)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07%)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4.29%)低,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总护理满意度(92.86%)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家属总护理满意度(71.43%)高,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中应用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早期发现异常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
【关键词】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护理干预;神经外科;ICU;躁动
躁动指的是因意识障碍引起的运动兴奋、精神兴奋的一种暂时性状态,以生命体征变化、非计划性拔管、不规则运动、高度烦躁、坠床等主要表现[1]。因神经外科ICU收治的患者通常为危重患者,所以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使用挥发性麻醉药,容易产生躁动现象,且全麻术后也容易出现躁动。针对躁动患者,改善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112例躁动患者,探析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中应用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112例躁动患者,所选患者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创伤性脑疝、脑栓塞、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肿瘤、脑挫伤伴硬脑膜下血肿、急性脑肿胀、原发性脑干损伤、小脑动脉瘤等。排除持续性意识昏迷患者、癫痫患者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6例患者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32岁,年龄均值为(39.8±5.5)岁;研究组56例患者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34岁,年龄均值为(39.7±5.4)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本研究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以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的护理干预,SAS评分系统包括7个等级:①无法唤醒(1分):对患者实施吸痰以及用力压胸骨、眼眶、甲床且持续5s等恶性刺激,患者无反应或反应轻微,无法服用指令及交流。②非常镇静(2分):对患者进行躯体刺激,患者有一定反应,但无法服用指令及交流,可自主运动。③镇静(3分):嗜睡,轻摇或语言刺激可将患者唤醒,并可完成简单指令,但入睡迅速。④安静合作(4分):安静,可完成指令,唤醒容易。⑤躁动(5分):躁动,焦虑,在言语提示之后可得到劝阻,并保持安静。⑥非常躁动(6分):需要对患者实施保护性束缚,同时在反复语言提示之后可以劝阻,另外需要咬气管插管。⑦危险躁动(7分):对气管内插管进行拉拽,并试图将各种导管拔除,翻越床栏,对医护人员有攻击行为,在床上辗转挣扎。通过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每间隔1-2小时评估1次,如果评分在5分以上则需要对镇静剂用量进行调整,并缩短评估间隔时间,控制患者躁动情况。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早期异常病情发现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涉及到非计划性拔管、皮肤受损、动脉瘤体破裂、坠床、再次出血等。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等级,满意+一般=总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情况对比
研究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60.71%)明显比对照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26.79%)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情况对比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07%)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4.29%)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3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家属总护理满意度(92.86%)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家属总护理满意度(71.43%)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对于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来说,科学地评估躁动症状非常重要,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镇痛以及镇静措施[3]。在躁动患者评估及处理上,通常可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主观判断,二是客观指标评价,与主观判断相比,客观指标评估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制定了护理干预措施也更为科学和合理,可以保证临床效果[4]。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在躁动症状评估中应用广泛,此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对镇静目标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指示性[5]。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利用对患者实施生理刺激,检查其运动反应,进而对镇静程度进行判断,为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指导[6]。据本次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组早期异常病情发现率、患者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在非计划性拔管、皮肤受损、动脉瘤体破裂、坠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比对照组低,由此可见通过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对患者躁动症状进行评估,可以将患者镇静水平全面地反映出来,并以分级结果作为护理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出现,达到更好的镇静效果。
结语:
在神经外科ICU躁动患者中应用基于Riker镇静-躁动评分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早期发现异常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及其家属更加认可和满意临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邓丽涛,巫秋霞,苏翠群,等.抚触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04(04):24-27.
[2]谢绍结,刘秋燕,朱秀春.集束化护理预防颅脑外伤手术后躁动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3):405-406.
[3]徐珊珊.心脏病颅脑外伤术后病人躁动的原因分析及镇痛镇静护理[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01(01):80-81.
[4]郭孙升,乔田田.重症患者镇静治疗护理相关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13):98-101.
[5]张富艳,丁艳艳.神经外科ICU患者疼痛与焦虑的护理干预策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2(09):172-173.
[6]朱红艳,刘静,徐小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5):106-107.
论文作者:刘丽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神经外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两组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