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论文_范雪飞

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论文_范雪飞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二中 325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关系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数学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迅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营造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元素、提高教学效果和展示现代化气息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不等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它无法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的滥用同样会带来很多弊端。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将课本教材中的枯燥乏味的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更加突出图文并茂,从多角度和多种层次来分析、掌握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很好的调动,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保障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新课标数学必修五的第一章内容,讲解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动态化的特点,并和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和知识点相结合,逐步向学生仔细分析、解释,同时,也可以把一些图片制作成特效,把教材的内容变的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器官共同进入学习中,把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再例如,在学习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经典的加尔比海盗的故事,或是郑和下西洋的典故等,发挥这些故事的趣味性和动态性,针对这些故事来设定航海的路线、方向、出发点、终点,从而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答问题,使得数学问题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故事带来问题去思考。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多媒体技术包括声像结合、动静结合等优势,正基于此,才能够更好的营造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动脑和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法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同时使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的独特性。这些特征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达不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要求。而新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来开展。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支持工具,把多媒体技术和教师课堂进行引导和启发,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知识点中,再经过逐渐的质疑、探索和讨论,真正的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例如,在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针对知识点的认知规则,来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课件时,要使用循序渐进的设计方法,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去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测量距离相关的术语”“解决实际测量的方法”等问题,让学生在发挥学习自主性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的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高效的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多媒体能把具体形象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在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体现的尤其突出。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例如,在设计和制作高二立体几何《圆锥的概念和性质》的课件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将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展示

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抽象的概念、问题是相当多的,而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在讲解“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章节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演示,先展示实例中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例如教室中的某一点、墙与地之间的一条线、黑板面,之后引入新课,然后再介绍点、线、面的特性及画法,以立体几何的形状将空间实物中的点、线、面抽象出来,就会让学生在认识空间几何位置关系时能够联想到实物. 在这样的展示下,学生对于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也会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和把握,对于理解这一概念和解题也都是有帮助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概念理解都是十分抽象的,也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而多媒体却能够将这类概念进行多样化的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理论概念以课件动态形式加以展现,让抽象、复杂的概念形象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在动态知识的引导下与相关概念联系对比,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能够深知每一个概念、定理、结论都是经过一个过程的推导而得出来的,但是由于过程的复杂性,在进行概念解读时往往无法将这一过程展示给学生,多媒体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概念推导过程加以体系化、动态化展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一过程有一个固定的认识,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还能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总之,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中复杂难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宝来.多媒体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柏庐.多媒体教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范雪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论文_范雪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