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阳光中学 727031
摘 要:在长期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政治学科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足够强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此,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加强高中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自学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学习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
3.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给学生创设了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思维的载体,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问、敢思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三、指导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1.充分预习。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重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重,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要害是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阐释了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思维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专心上课。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要害是“用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
3.及时复习。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熟悉、再提高,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1.听课习惯,即听、读、想、记、讲。听,就是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精读是细读重点段落,把握其中的标点符号、关联词、关键词等,划层次,找中心;把握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是归纳还是演绎,是怎么分析的,又怎么综合的。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记,即用好“必记本”和“错题本”,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受他人启发而产生的思想火花,记自己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2.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有“用”的意识和习惯,看到身边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人际人事关系,要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就会养成习惯;有了这个习惯,你将高考受益,你终身都将受益无穷。
3.科学的训练习惯。有些同学平时做作业和测验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到了大的考试,自然做错的多。究其原因,还是平时没有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和考试态度、考试风格。应当把平时当考时,把考时当平时,熟题生做,生题熟做,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平时练习和测验,要把它当作大考,认真严肃,心情适度紧张;大考或高考时,把它当作平时的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心情不要太紧张,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程度;遇到难题把它当作熟题来看待,别怕;遇到熟题,别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心理学家说,考试时心情适度紧张,大脑细胞处于最佳活动状态,最有利于我们发挥最高水平。考场上的大家风范不是一日之功能培养起来的,需要平时用心训练才能积累、形成。
4.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树的习惯。平时要注意归纳整理知识网络,组织知识专题,总结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发现思维规律和解题规律;更重要的是将教材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恰当地呈现出来,这是高考特别看重的能力考核要求。
论文作者:徐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习惯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情境论文; 平时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