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经济学论文,关系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和2001年信息经济学研究者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重视。作为西方理论经济学的最新组成部分,信息经济学的介绍与应用研究在国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迅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1]。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向相关学科发展和渗透,图书馆学也不例外,二者互相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发展。首先,让我们看看二者的关系。
1 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图书馆学纷纷被信息管理学所取代,信息经济学也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使我们知道信息经济学不仅是经济科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延续,以及在新的社会与技术环境中对于经济学基本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而且这门学科对于图书馆学专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学又是知识高度密集的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信息经济学和图书馆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根本的联系。
1.1 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性的资产本身将贬值,知识的处理和服务将增值,信息的有偿服务将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2]。而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拥有者之一,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经济学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如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的供求理论、用户的偏好、信息价格的弹性理论等,都可以将图书馆的有偿服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进行有序、有效的发展。同时,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已进入图书馆学的理论之中。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理解图书馆的某些文献信息资源的生产、交换,以及提供的过程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促进图书馆学中某些概念的更新,并引进信息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如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营销、信息市场等等概念都已经进入到图书馆学领域。因此,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使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加深了,研究的对象扩大了,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近年来,面对图书馆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图书馆学者开展了新的科学研究。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使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深化,研究的对象扩大,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具体讲有下面两点:
1.1.1 有偿服务研究的深化
从图书馆学探讨的有偿服务问题看,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有偿服务。一类是“创收”性质的服务,如出租图书馆馆舍门面,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等等,不论是权宜之计,还是单位的行为,都是得不到科学的解释的。这类有偿服务背离了图书馆的宗旨,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同行们的批评,它是离开了图书馆本身的业务建设而外加到图书馆身上的,不是面对信息时代,也不符合发展图书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这一伟大宗旨。
图书馆场地出租在公共图书馆尤其突出。上海图书馆的展厅出租,主要是租给海外展出,每年租金高达几千万,其它公共图书馆,因临街的地理优势,也都有场地出租的现象。
另一类是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有偿服务,它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现代各类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上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三种模式,即无偿服务的“馆藏模式”、以市场化的有偿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和有偿与无偿服务结合,而以后者为主的“服务模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以馆藏为基础,以服务为中心,这种服务模式没有背离图书馆的主业。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服务完全具有商品属性。而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服务形式,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更大,因此,完全有理由通过服务收取报酬。有偿信息服务=有偿信息+有偿服务。
信息的有偿服务体现了信息时代知识性的资产本身将贬值,知识的处理和服务将增值这一发展趋势,它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的影响和渗透为图书馆有偿服务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今,图书馆有偿服务的内容范围上正在扩大,力度正在增强,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这是符合当今信息时代多元读者多层次需求的。如高校图书馆对进修教师大都按月收取服务费、信息检索的上机费等等。
信息经济学还认为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是信息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而图书馆学则是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进行研究探讨的,如有人认为对以下三类信息应区别对待: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信息(商贸、投资、金融、企业经济、娱乐等),可体现“经济效益”原则,开展有偿服务;对公益性信息(气象、自然资源、人口等)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应体现“社会效益”原则,开展无偿服务;第三类是保密性信息,绝对不能从事商业开发。
1.1.2 图书馆工作基本原则的增补
图书馆学中提出的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原则,如:读者第一,以服务工作为中心,为利用而藏书等等,都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但在新形势下需要增补新的内容。
首先,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已从“借阅需求与文献提供”发展到“读者用户的信息、文献需求与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文献提供”的矛盾。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既然有为有偿服务付酬的用户,那么读者第一就应扩大为读者和用户,以服务工作为中心就应包括有偿服务。
其次,在有偿服务得到肯定的条件下,应提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还应根据各类不同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制定“因馆制宜”的原则。
第三,根据国际图联提出的主题“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应提出图书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3]。图书馆工作除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还应突出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符合图书馆与社会发展规律的。
第四,针对信息不对称,图书馆工作中也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方面,如何消除读者与管理人员,采购部门与书商,图书馆管理层与职工,图书馆与系资料室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则是新时期搞好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2 图书馆学对信息经济学的影响和渗透
图书馆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至今经历了70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8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国外形形色色的新思潮的涌入,使图书馆学的研究增添了很多新的内涵。这里不乏信息经济学的内涵,因为信息经济学是80年代初才刚刚出现的新生事物。它认为文献资源开发是发展信息商品的目的,发展信息商品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而文献资源开发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研究信息经济学理论离不开图书馆学理论。
同时,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信息,以及由此孕育的人才资源,促进了信息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储存、信息开发、信息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培养了大批的信息经纪人,造就了众多的CIO。
1.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经济学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是无限。网络设施使图书馆与外部连接成巨大的信息库,形成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这个空间会有无数的风险、不可知性、不确定性和市场均衡理论,我们只有熟悉和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多端的信息环境。特别是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利用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国际信息贸易政策,遵循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有法可依地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图书馆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相互碰撞,由此闪现了如下火花。
2 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碰撞的火花
近十多年来,学者们对图书馆学的“实”和“名”有不少议论。有人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有人则以“陈旧”、“苍白”、“落后”、“脆弱”等字眼来描述目前的图书馆学[4]。与“实”的评价歧见相联系,还有要不要改名之争。改名论者主张将图书馆学改名为情报学、信息管理学、信息学、文献信息学等等以摆脱目前的困境。众说纷纭,余波荡漾。下面就讨论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碰撞的火花所闪现的新景象和得到的启示,从一个侧面说明图书馆学的发展,分析上述歧见。
2.1 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的碰撞
1887年杜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图书馆管理学院,传授以图书馆工作经验为主的“图书馆学”。1928年美国成立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在30至50年代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活动中,使图书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5]。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本身的进步,以及不断吸取现代社会科学的营养,图书馆学研究也得到进展。我国的图书馆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引进西方图书馆学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进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初步形成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
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国外形形色色的新思潮的涌入,使研究图书馆活动及图书馆事业规律的科学,或者说以研究图书馆信息交流现象中矛盾运动为对象的图书馆学,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除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这个引起信息服务领域发生一系列深刻变革的世界性问题外,在我国图书馆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图书馆的有偿服务和经济效益;还有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问题。
它包含有:图书馆经费不足与知识爆炸的矛盾,有偿服务的兴起与图书馆特点的矛盾。1996年国际图联大会在我国召开,提出“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的主题,表明包括高校图书馆都要面向企业、社会开展信息服务,并由此而产生矛盾。……而正在这个时候,信息经济学向图书馆学走来了。
信息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1979年召开的信息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确立。它是经济学和信息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性经济学科。从它的发展前景看,它将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经济学,并引起传统经济学的变革。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80年代,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信息经济学专著,学术研究的气氛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实践活动相映成辉。
信息经济学认为开发信息资源是发展信息商品的目的,发展信息商品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图书馆学认为文献资源开发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两者是有相通之处的。信息经济学是注重研究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是讲有偿服务、经济效益的。图书馆学注重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文献信息资源并为社会提供服务。
因此,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在信息理论上既相关又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碰撞。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碰撞的结果并不互相伤损。因为它们既有相关性又有各自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自己的特殊规律。碰撞所进发出的火花,照耀着两门学科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科学道路上前进。
2.2 图书馆学概念的更新和引进
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已进入图书馆学的理论之中。因此,按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理解图书馆的某些文献信息资源的生产、交换、提供的过程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促进图书馆学中某些概念的更新和信息经济学的某些概念的引进。
如“文献”已超越了原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料的范围,包括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和非印刷型的现代出版物(如磁带、光盘、网络信息等)。又如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像信息商品、信息商品价格、信息营销、信息市场等信息经济学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图书馆学中。引进新概念是为了借鉴,以便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加以研究。
2.3 信息经济学理论引发图书馆工作现实研究的互动
信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引起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研究。这一研究不断深入,对改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这种研究目前正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
(1)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读者或用户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的信息不对称;图书馆与信息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信息不对称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引发了图书馆的“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引发了用户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的不信任,造成信息过载与总体信息供不应求共存的矛盾现象;信息不对称造成信息检索培训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图书馆领导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与各院系资料室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图书馆与信息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图书馆馆藏质量受到影响等等。
(3)降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其负面影响的途径与措施。实行充分、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图书馆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图书馆与用户的信息交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开展信息交流教育,增强信息交流意识,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建立和完善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及其信息用户的信息激励与约束机制;规范信息提供商的信息提供行为,提高信息资源采购质量。
可见,信息不对称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着许多不利影响,消除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将是今后图书馆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图书馆应加强内部信息公开化建设,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服务意识和开拓意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地针对用户开展信息教育与服务,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以上所述只是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几个方面,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丰富,对研究领域广泛的图书馆学的影响远不止此。应该指出的是,碰撞的火花使图书馆学的研究开阔了视野,调整了思路,但并未消除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图书馆现象的特殊矛盾性。
图书馆学突出了文献类型信息的研究和管理是其它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即使那些对图书馆形成挑战的社会信息管理和咨询机构,其主要信息来源也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图书馆学研究既不能丢弃核心内容,也不能故步自封。
3 碰撞的有益启示
从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图书馆学吸取了营养,深化了内容,也可以看到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扩大。这是一个侧面。推而广之,在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的碰撞中,也会产生某些影响。这种认识对于消除图书馆学“名”和“实”的悲观论调是有启示的。
3.1 图书馆学的“名”
图书馆学研究范围扩大到信息经济问题,文献资源的涵义超越了原来文献的解释,图书馆工作要上机上网,走共建共享之路……是图书馆现象的变化、扩大、发展。这就是说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围包容了文献信息资源和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的稳定性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等方面,仍然是图书馆现象。因此图书馆学无改名之必要。
以图书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较之文献管理学、文献资源学的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这些改名的“帽子”显然是小了一些。情报学也是如此,按《辞海》的解释:情报是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道,狭义的指以侦察手段或其它方法获得敌人的种种情况及其分析研究的成果,其研究范围是较狭窄的[6]。这样改名实际上是“守旧”观点的变形。信息学、信息管理学则由于信息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内涵很难界定,如要涉及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则非图书馆学者所必须研究,也是研究不了的,这是因为“帽子”太大了。文献信息学如理解为文献加信息,也是如此。
其实,一门学科研究范围扩大,甚至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是常见的,如经济学研究范围扩展到伦理学、美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它们之间的交叉渗透并不影响学科的名称。
现代科学是在不断分化又高度集中中发展的,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也不例外。从大图书馆学的角度看,它所包含的分支学科,除了目录学、文献学等学科外,新分支学科还将继续增加。可能有一天会分化出图书馆经济学、图书馆教育学等。但是新分支学科不是以背离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丢弃核心内容,而无限制地扩大。因此,大图书馆学的名称也不必改,可以称之为图书馆科学。
但是,随着近十年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社会对信息人才需求,全国有近一半的大学图书馆学系和专业纷纷改名为信息管理系,说明改名也是一种潮流。
3.2 图书馆学的“实”
有的学者提出图书馆学改“名”是与图书馆学的“实”相联系的,他们认为图书馆学的“落后”、“脆弱”等与“名”有关,改名才能摆脱困境[4]。这大概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其实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内容决定形式,要名实相符,关键在于“实”。要正确地评价“实”,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图书馆学研究的成绩,又要看到其“陈旧”、“苍白”的一面,更要看到后者在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是难以避免而应逐步解决的问题。只要认真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其它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中充分地吸取营养,“陈旧”可以更新,“落后”能够前进,“苍白”、“脆弱”也会变为青春焕发茁壮成长从而使之。
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碰撞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就是:学科的进步是在不断碰撞、交叉、渗透中进行的;旧问题的解决,新矛盾的产生预示着学科将有新的发展,也就是在这新旧矛盾的循环更替中,使各类学科的建设更充实、更科学。图书馆学也将在这种碰撞中使其名副其实。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经济学与图书馆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相互促进和发展,为两门学科在新的信息经济时代,解决和理解新的学科问题,通过对学科现象的分析,以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近年的研究偏重于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渗透,而图书馆学对信息经济学的影响和渗透则研究得较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