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吴晨阳,任孟超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吴晨阳,任孟超

洛宁县君龙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700

摘要:矿产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绿色矿山理念下,必须加强对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将矿产资源开采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防治对策

引言:矿山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的成果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矿山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上,严重忽视矿山环境的保护,导致矿山原有的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治理对策。

一、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

(一)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在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露天开采以及废石堆积所带来的破坏。在实际开采时,会造成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其中所包含的粉煤灰,煤矸石以及尾矿在世界排放量当中属于最大的。举例来说,金属矿山所产生的尾矿,高达50x10"t/年,在此基础上其排放量以4-5x10"t的速度持续增加,从而导致非常多的耕地以及林地被其占用,除此之外,植被不断的被损害,从而造成土地裸露,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矿产开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矿业开发排放的废气量巨大,各种排放中,煤炭行业的排放量就为大多发达国家排放的总和,再比如云贵川三个省份的土法炼硫磺,每年排放大量的硫化氢与二氧化硫,而炼磺区中心的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甚至超过标准的50倍,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pH值在3~4之间,形成酸雨,还导致周边大片的耕地无法耕种,甚至十几年几十年间都难以恢复生长能力。再比如世界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等很早就已注重矿业对大气产生的污染,并及时在不同的区域展开有关地球化学填图的研究,制作包括Cu、S、Co等大气污染物的不同颜色等值线图,清楚明了地表示国内各个工业区附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控制目标,颁布排放标准的限制,很好地保护环境。

(三)矿业开发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经过矿业活动而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坑水、尾矿池水等,金属非金属或煤矿的废水大多都呈酸性,很多重金属都有毒,而如铜、铅、锌等为有害元素。所有的矿山废水排放影响最大的是酸性矿山排水,很多学者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比如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水体普遍pH值较低,富含了Ca、Mg、Mn以及Cu、Zn等重金属元素。而我国如湖北的大冶铜绿山铜矿尾矿排水导致湖水的Cu浓度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的一倍有余,另外如Co、Ni等还使得湖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四)严重影响地质结构

矿山开采,尤其是毫无节制的开采,造成地下空洞不断的增多,而受到回填成本较大的制约,导致执行力不足,从而引发沉降以及陷落的状况。通过分析可知,在开采煤矿时,每年如果开采1吨的话将会导致土地塌陷0.2hm,对我国地质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

二、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一)坚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原则

第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采的过程中,必需秉承长远发展的根本,必需将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为了保证我国资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坚持保护为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矿山的开采工作,从而保证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开采时,为了保证矿业的长远利益必需坚持预防为主,在开采的同时做好防治措施,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保证开采与保护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策略;第三要坚持“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治理和科学研究、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矿区的开采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必需给予全面的监督以及检测,加强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加强采矿工作的监管力度,做好现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

对矿山采矿工作的监管交由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同步进行矿山开采与环境恢复,针对已损毁的土地进行及时的复垦,确保污染的环境及时并尽可能地复原,而采矿过程中存在的三废问题必须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同时加强采矿活动导致的如水质恶化、资源枯竭或水土流失问题的处理。以上问题的处理均应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中去,值得注意的是,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应该成为一项与采矿事业紧密相联的具有长期性的工作,其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加大开发力度与环保力度的同时,还要注重高新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将其作为开采效率与生态环保效率的有效保障。要建议采矿地区的各级政府都能将采矿后生态环境恢复所消耗的成本均计入财政预算,以此来监督与约束各地区采矿工作以及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三)全面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保紧迫感与责任感

每个矿山开矿地区的负责人都要组织强化开矿人员的环保意识,全面认识到矿山生态环境破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转变采矿的工作观念,提高意识,强化开矿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道路。同时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执法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矿山各种开矿行为的管理秩序。有效的矿山环境保护法能够约束采矿行为,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监管制度,严厉执法,加大力度,对矿产资源的归属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依法维护所有权问题,维护好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从而进一步落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

(四)严格控制矿山新建的准入要求,真正保护好矿山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的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必须严格把控审批流程,严禁不满足相关标准的企业进行开采活动。除此之外,必需加强落实环评工作,对周围环境影响做好相关评价,在此基础上将环境报告以及开采方案,防治措施等提交有关部门,只有符合规定的企业才可以进行开采工程。在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必需给予高度的重视,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

(五)推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加大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积极创建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将在环境治理与恢复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和应用的先进技术普及开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覆盖,以实现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此外,还要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从源头上减少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提高选矿回收率、开采回采率,降低贫化率和各种有害元素对土壤及水体产生的污染,减轻控制三废污染等问题,在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矿山环境。

三、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就是评价矿山范围内的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和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目的是为既能顺利开采矿产资源又能保护地质环境,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评价方法主要有:单一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多种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环境地质综合评价等过程。影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因素众多,指针等级及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严重程度等级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楚,各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用经典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故选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作为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

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关键物质前提的矿产资源,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必需坚持环境保护为前提,从而在有效的完成矿产资源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矿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李军,周斌.甘肃省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探讨[J].地下水,2013,35(5).

[2]张亮,黄来源.昆明市东川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城市地质,2015,10(4).

[3]王飞,吴浩.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技向导,2012,11(21).

论文作者:吴晨阳,任孟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吴晨阳,任孟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