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总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优化患者的生存治疗,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和口碑,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住院患者;护理;临床应用
医院的健康教育模式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专业的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的讲述方法或相关的知识载体向患者传播有关疾病知识的一种教育过程或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减少治疗阻力,最终达到促进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医疗事故的目的。本研究就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总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6-71岁,平均年龄为(43.21±1.33)岁;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70岁,平均年龄为(42.37±1.54)岁。经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消化内科患者,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意识障碍患者,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其中有22例肠炎患者,2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9例胃溃疡患者及13例复合溃疡患者。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初即进行入院宣教、疾病宣教及治疗护理宣教,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为其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及治疗护理知识,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消除相关的恐惧紧张情绪,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阻力。
1.2.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深化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1)成立了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由年资高,业务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护士担任质控员,她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责任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及时对健康教育内容查漏补缺,并对责任护士进行整改指导[1-2]。
(2)增加健康知识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包括本科室的常见疾病)、出院指导单,通过以上措施增加患者对临床治疗及病理知识的了解度,进一步促进护理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说教,减少患者对疾病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进而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定时召开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业的临床医生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及治疗事项,并在此过程中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以便患者查阅,在讲座现场可以图文并茂、播放视频的方式,为患者普及临床知识,增加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度[3-4]。
1.3 观察指标
对采取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进行观察,SDS评分、SAS评分越低,护理总满意度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其中非常满意10分、满意5分、不满意0分,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数据处理
对采取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束后,将所有的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以95%作为可信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差异,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详情如表1、表2所示。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和改革,患者对医院的治疗与护理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消化内科是医院建设的重点科室,同时也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消化内科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临床特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给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在常规精心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极其的重要[5]。
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健康知识的讲解,着重介绍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等;(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相关的发病机制;(3)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紧急情况,采取合理的救治措施,对患者进行救治,以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4)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消化内科患者的肠道较为脆弱,故在饮食方面应格外上心[6]。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51.12±8.15)分、(53.13±8.12)分、77.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的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45.13±7.13)分、(43.11±6.14)分、92.50%。故综上所述可知,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优化患者的生存治疗,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和口碑,故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文.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z2):78-78,79.
[2]李敏,刘红.健康教育单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5):479-479.
[3]聂立群.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9):232-233.
[4]杜娟,武金宝,李晓玲等.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临床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1):186.
[5]王岚,朱燕,邹静等.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882-2884.
[6]陈瑶,付文芳,李婧婧等.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5(1):36-37.
论文作者:吴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实验组论文; 内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基础上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