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八五三农场清河中学 高宏洋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掌握导课的方式方法、能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入方法,做到与学生沟通、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悬念、开启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富有启发性。这样的课堂导入才会是精彩的、富有魅力的。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提供一种令人既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也就是说,课堂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关注度。那么,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音乐一般,第一个旋律就扣人心弦,回味无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一)、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哪些富有创意的开讲,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这会吸引学生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听讲,并且促使他们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二)、联结新旧知识
导入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以旧知引出新知识或温故而知新,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联合,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系统化。
(三)、明确教学目的
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通过导入,教师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四)、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好的课堂导入能够促进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知识,这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导入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在上课时之间阐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环节及安排。学生清楚明了的了解学习内容,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比如六年级语文课文《索溪峪的“野”》中:“这是曹敬庄的一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你能不能找出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索溪峪的‘野’?”
(二)、直观导入法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课堂导入,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如《伯牙绝弦》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及《伯牙绝弦图》,让学生去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之情以及伯牙知子期死后的悲痛欲绝的感伤。
(三)、故事导入法
讲故事的方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形式。可以讲述有关教学内容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传说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地位,创造情境引出新课。如我在讲解《马说》时找了一个经常见的词——拍马屁,通过对这个词语由来的讲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欲望,效果很好。
(四)、问题导入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学生顿生疑惑,引起学生回顾旧知并且产生对新知的学习欲望。如《将相和》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将”指谁?“相”指谁?“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等等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欲望。
(五)名言导入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名言来认识名人,认识名人的思想以及他做出的杰出贡献。如《詹天佑》一课,我在设计导入就采用了名言导入法:“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教师请学生齐读名言,谈谈感悟后揭示课题。
(六)标题导入法
引用文章标题层层设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明确学习目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彩色的翅膀》一课中对标题的解读:“谁的翅膀?‘彩色’二字仅仅是说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吗?”
(七)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讲述文章之前对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有的人》中可以先对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为大家讲解,体会伟大文豪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感受臧克家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导入的形式还有很多,不拘一格。虽无定式,但有一定之妙,只要在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是课堂导语的魅力,这就是成功的导语。
论文作者:高宏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旧知论文; 知识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