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化工企业而言,其生产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工设备的安全性,随着集约化、大型化化工设备的深入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其效率低、效果差、不完善等特点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才能够满足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创新措施
1 化工设备管理的现状
1.1 设备的投资管理问题
由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供选择的化工设备越来越多,所以这时就存在了投资管理问题。目前,企业在设备投资时往往只根据自身生产需求的设备和设备价格的高低进行投资,但是这就会导致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能耗估算,缺乏设备发生故障时的维修费,以及缺乏安全保障和环境污染处理费用的估算。对设备发生故障时所需要维修费用进行预算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是传统的预算方法,没有对预算方法进行创新,无法达到科学合理的投资目标。
1.2 设备存在的管理范围问题
随着化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化工设备管理需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多个专业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的设备管理技术。但是现在的设备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只是对工作性质和专业进行简单的分配,设备的一系列管理都较落后,无法将设备的企业组织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紧密联系起来,这就会让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无法顺畅进行。
2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2.1 全员参与设备的管理
最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直接使用机器设备,能够合理的善待、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设备,就保证设备少出问题,降低事故偶发频率。设备管理仅靠技术员的传统弊病,必须革新。要把化工设备的各项管理职责,列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从部门到车间班组分解,逐层的落实到每一个操作工人,形成设备的安全管理转变成全员的安全管理的浓厚氛围。
2.2 优化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系统
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从设备性能和生产实际,规范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模式、目标、理念。具体内容包括:设备投资使用周期的管理信息化体系;设备固定资产流程化和动态化的管理信息的共享体系;设备良好的、计划性的工作管理节能体系;设备日常的运行、点检、以及故障和维修保养等档案体系。全面掌控设备的维修保养重点,常规运行的周期,易损部件的使用;设备的有相关业务的限时提醒功能系统。对必要的工作节点的任务处理时间进行自定义,系统就会自动的提醒,在规定时间处理工作没有按时完成,同时生成提醒记录;设备灵活的查询和统计信息系统。
2.3 及时更新和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结合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参照《安全管理生产制度》,以化工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大检查为契机,定期对员工开展设备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为反面教材,举一反三、防范事故。针对相关安全知识,如危险设备的安装使用、技术性能的调整、正常的保养程序等,对员工进行岗位考核。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从事危险岗位的人员,一定经过岗位操作专业培训方可录用,严格持证上岗。建立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狠抓相关环节的落实。动真的,来实的,谁不坚持,就砸谁的饭碗,杜绝走过程,两张皮的制度形式。针对技术设备管理环节的纷繁复杂,高度重视制度的建立,广泛的征求每个工作人员的意见;确保对制度的检查和考核,都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实施安全知识宣传与科技进步的结合
为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在安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必要的财力,有效实施安全技术改造,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把好安全生产运营工作质量关,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总体水平。构建有利于促进安全运营的文化环境至关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人,起到实际效益。要提高人员素质,做好安全第一的思想工作,在安全运营管理过程中,除了严格监督考核以外,更主要的是发挥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以提高人员素质为主,让人们自觉行动起来,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加强监督检查与做好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不能有丝毫的偏颇,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员素质,才能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提高对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维护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为。为确保安全高效运行,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意识,真正把文化意识转化为凝聚力和生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时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教育,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发展的,安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确保安全第一的理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是保障化工企业安全顺利运营的前提。
2.5 根据检修制度制定同步和协同检修策略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往往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过程,材料进入设备到成品是一个系统的设备在工作发挥作用,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使得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有实施的必要性,而在同步检修方面需要做好的是检修时间、检修周期、检修类别同步的工作;在协同检修方面则是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检修工作,一个环节的故障检修期间进行同一单元、统一子系统或总系统的其他设备多项检查协同进行的办法能最大化利用检修的机会。结合协同检修和同步检修的办法,企业还应该根据自己生产需要,定期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临时检修相结合的策略。比如借助节假日的机会给员工们放假,让维修师傅等调休进行停产大检修,从整个生产系统出发,把系统内的所有设备从头到尾进行挨个排查,发现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设备具体分析,把某些无法协同进行维护和检修的设备做好登记,以便在未来的时间里密切注意该设备的工作情况。为了提高检修和维护的效率,企业在检修前应该做好具体类型设备的登记工作,在检修期间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同一类型的设备快速准确的维护和检修,避免出现混乱,然后还需要做好不同类型设备维护检修的时间计划,尽可能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检修任务。很多企业在检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大检修虽然很有效果,但是却不是最高效的检修策略,而中小修同步检修和协同检修才是最佳途径。因为中小修的针对性会更强,对于问题的解决速度会更快,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小量的工作任务,比较符合生产效益的恢复,也比较满足职工的胃口,这样几乎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有什么影响。
2.6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创新
目前阻碍生产设备大规模使用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问题,而导致成本高的因素则是技术,我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化工设备的核心技术都是源自国外,国内对化工设施技术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实现化工行业的机械化生产,我国必须掌握最为先进的制造技术,所以各化工企业都应加大对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的投资力度,不断改进生产和制造工艺,使生产水平逐渐向自动化、专业化方向靠拢。
结语
化工产业对于我国工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想要提高产品的品质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提高产品的生产工艺,而工艺是和设备以及操作设备的员工分不开的。所以加强产品质量,需要重视起设备的质量,提高化工员工的素质,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的安全运行,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崔娟娟.关于化工设备安全管理的创新思路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9):143-144.
[2]翟凯.化工设备管理方法分析[J].河南化工,2015(10):63-64.
论文作者:董建宏,冯斌,柳盛,邓守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设备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化工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的是论文; 化工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