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既是对我国体育教育工作做出的明确规定,也是学校体育工作要努力实现的总体目标。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这一总体目标实现的途径做出具体的阐述:“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其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1结果与分析
1.1 对部分学校已开设的体育项目
传统的体育项目仍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新兴的体育项目和非竞技体育项目,如:街舞,瑜伽,柔力球,跆拳道、游泳等非常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项目尚未走进校园,对此,相关领导和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缺乏这方面的师资或场地器材不足等原因(依据访谈结果)。本人认为:校方的回答固然一方面反应出目前教育资源的不足或分配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的缓慢,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
1.2对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现行课程认可度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按依次排序为增进健康占52.1%;为娱乐占20.2%;为交友占16%;为职业占7.4%;无目的占4.3%,从中看出有一半的学生动机明确为增强体质;有36.2%(娱乐和交友)的学生在动机上存在偏离的现象;有7.4%的学生适合职业挂钩,这部分学生虽然占整体比重较小,但最接近终生体育观,而易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还有4.3%的学生处于被动随大流的状态,由此可见,对学生锻炼动机的教育,引导和良性发展还是一个长期的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1.3 学生对现开设项目不满意原因
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认为体育课没有新意的占37.2%,这部分学生意识比较潮流化,希望开设一些新项目以满足个人需求;认为达标困难占23.4%,这部分学生主要为女生或身体较弱的学生;认为自己没病不用锻炼的占16.5%,很明显这是堕入了认识的误区;认为文化学习差,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补习文化课的学生占10.1%,这样的学生因比较现实而缺乏全面发展的理念;还有认为锻炼无用,我将来又不做运动员以及其它原因的合计占12.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综纳上述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青少年对新事物的期盼和追求,这是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应当予以保护和支持;另一方面反应出的是片面性的意识和态度,应当加强教育和引导,当然也对现有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13.8%的学生还存在着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事实,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4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外界原因
从各方面来看,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外界因素以学校因素为主,有28.7%的学生认为中学的教育对于体育教育认识的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兴趣,有17.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有22.9%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决定性的意见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13.8%的学生认为周围的群体环境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只有9.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给他们的体育活动带来了不便。另外分别只有5.9%和3.7%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和家庭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由此可见对于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外界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学校方面,只有3.7%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原因,说明了绝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孩子锻炼,想孩子有健康体魄,而且中学生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义不容辞。
1.5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态度
家长非常支持学生积极锻炼的占48%,这部分家长态度很明朗,认为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什么工作都会受影响;一般支持的占20%,这部分家长认为,只要不影响文化学习就行;值得注意的是有24%的家长由于担心孩子因为“贪玩”会影响学习,表示不太支持;认为与就业无关的家长占2%,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将来不会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这两种家长显然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的认识有偏颇;有4%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体弱或有疾病或体胖等原因而不适宜体育活动。综合上述情况,本人认为,60%家长的认识是正确的,这种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正面影响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另有40%的家长极少数家庭存在某些客观原因外,都在相当程度上折射出就传统观的印痕,这对学生的影响是负面的,而且是不容忽视的。
2结论
通过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兴趣取向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按依次排序为增进健康占52.1%,为娱乐占20.2%,为交友占16%,为职业占7.4%,整体上反应出青少年健康意识的提高。有37.2%学生意识比较潮流化,希望开设一些新项目以满足青少年对新事物的期盼和追求,这是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应当予以保护和支持;有7.4%的学生适合职业挂钩,这部分学生虽然占整体比重较小,但最接近终生体育观,而易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各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改革工作都非常重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均做出相应的计划和部署;改变原有的过分重视专项技术,专项成绩的课堂教学模式为重健康,重方法手段,重个性发展,重习惯养成的新的课堂教学过程;确立以改革学生体育课考核指标为抓手,尽快建立与健康第一为主导的学生健康评价体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逐步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校本优势。
同时有68%家长态度很明朗,认为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什么工作都会受影响,积极支持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由上述几方面调查统计数据组成的一个数据链证明,一个有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构成的体育健康教育体系正在形成,这也充分的证实我国近年来体育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深化改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论文作者:王翔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体育论文; 学校论文; 健康论文; 家长论文; 动机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