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数量及规模的逐渐增加,使各地的雨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频繁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工作刻不容缓。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雨水控制利用部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水土保持应与这种雨水控制新理念融合在一起,促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繁荣发展。本文着重对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的标准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水土保持;措施
一、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海绵城市的建设促进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了城市防涝抗旱能力,为建设生态城市和城市水土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棚改紧密相关,涉及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水体、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就要转变观念,与传统城市建设不同在于海绵城市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以往的传统排水都是靠管渠、泵站等设施,往往出现城市低洼地区储水渗水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工作、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首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建成在试点的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因各城市的地貌形式不同,地理位置特点也存在差异,建设海绵城市所需要的“海绵体”即江河、湿地、池塘等水系受到破坏,城市中绿地、花园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不足,严重影响开发活动。另外海绵城市与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要做到统一结合,被破坏的“海绵体”要进行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2、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南北方地理环境、气候方面因素,城市建设上的差异影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南方降雨量大,湖泊河流多,排水量小于储积量,会造成城市内涝,而北方降雨量小,如何更多地存储降雨再利用是首要问题。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上要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南北方区域特点的措施,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是关键。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措施
1、推进绿地及基础设施建设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大城市的绿化工作,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从改变城市的生态环境入手,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作为发展城市的重要工作。对海绵体资源不足的,应进行修建。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生态敏感区,结合绿色建筑、低影响开发建设(LID)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GI),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调节雨水径流,充分利用天然植被、土壤、微生物净化水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创建生态环境,增加绿化范围; 提高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城市植被以乔灌木为主; 科学利用城中造景。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增强道路绿地对雨水资源的消纳与利用,利用设计、地貌形态、植被和修建材料等景观设计观点进行河流修复是城市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实施雨污分流,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
2、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
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指导意见,要有标准规范,提出可操作性及有实施性的建设方案,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纳入法律范畴。通过法律手段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效性。监督部门也要建立控制性指标体系,使雨水能够再利用,不浪费水资源。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体现,是将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举措融合一起的生态绿地系统,城市水土保持有利于城市保护和创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3、合理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与城市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对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扩大知识面,引进城市绿化及建设方面的人才,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硬性标准,在规划上,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现场勘查,编制高水平、高起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注重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另外对各区域建立雨水排放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城市道路雨水排放流向为: 路面雨水散排至周边透水铺砖路面进行下渗,或同透水路面雨水径流排至周边绿化带及其雨水调蓄设施中进行入渗,超出入渗能力雨水经雨水口和连接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从统筹规划的角度看,海绵城市应将低影响开发系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统筹考虑,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4、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精神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健全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机制。我国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较晚,缺乏经验,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方案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及合理性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密切配合。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与城市水土保持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断强化城市水土保持,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增强全民城市水土保持的意识。
结束语:海绵城市建设应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是城镇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可以保证城市生态空间。将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相结合,在城市排水系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华,段志方,李学志. 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价值工程. 2015(07)
[2]陈振雷. 浅议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6)
论文作者:尉晓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径流论文; 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