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居住的建筑物也有着较高的质量要求。在工民建的设计中,对其结构加强抗震设计,有助于提高其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的承压力,进而更好地避免建筑物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的损害,因此工民建施工方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其加强抗震设计。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概述,之后分析了其具体的提高抗震设计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抗震
1工民建结构设计中进行抗震设计的概念
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对其具体抗震设计进行概念设计,其主要指的是在对其进行抗震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计算活动,无法进行具体规定的内容,可以使用概念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最终可以将其结果作为抗震设计的依据。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较常使用的概念方法是结构破坏机理概念、力学概念等。
2工民建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方法
2.1以结构中的基本构造为依据
大多数的建筑一般都会采用钢筋水泥的结构,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必须将这一结构特点充分的考虑进去,尤其是钢筋的规格、大小、横截面积等,并根据材料的强度来进行抗震方案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施工部门都会采取限制建筑楼层和高度的方式来达到提高建设抗震强调的目的。大多数采用砖混结构的建筑都会采取这种抗震设计方法。但对于横纵墙的建筑结构一般需要对钢筋水泥强度进行控制来起到确保建筑强度的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抗震设计的方案和手段出现,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以建筑规划和场地为依据
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稳定性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工民建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也必须将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考虑进去。首先,在建设的外部结构设计时就要做好建筑间距、建筑空间、建筑外观的合理设计和规划。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位移和形变情况。建筑场地中的障碍物也会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处在建筑出入口的障碍物将严重妨碍地震发生时人员的疏散速度,因此,对于建筑出入口的障碍物必须进行及时的清理,还应当适当提高出入口的高度和宽度,确保人员能够及时的流通和疏散。
2.3以建筑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
进行工民建的抗震设计就是在地震发生时能在最大的限度内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撤离,将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尽量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为有效预防地震危害,应当对建筑范围内发生的最大震级进行及时的掌握,并根据最大震级来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良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完好性,尤其是建筑内部一些关键的环节和结构必须有良好的抗震性。除了确保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外,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还应当考虑到建筑的抗风性。一些恶劣的台风天气也会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破坏,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当充分满足以上几个方面的要求。
3现阶段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和政府对抗震设计的重视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每一次发生地震都会对相关地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尽管如此,企业和政府对工民建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依然不够重视。企业在设计方案时,考虑的往往是预算,成本,利润,是否热销等情况,政府考虑的是税收等经济方面的事情,而工程的安全性被考虑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预算更多地用在提高工程的外观和装饰上,而不是用在提高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能上。这样会造成工程外表华丽但是实际上并不能抗震的结果。
3.2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对工程整体的性能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如果没有科学的依据和对工程整体进行分析,会造成结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样的建筑工程十分容易出现问题,哪怕只是轻微的地震都可能使建筑受到不小的伤害,在地震频发地区更是如此。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当地自然环境都会对建筑工程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不仅仅是抗震性能底下,更会大大的减少建筑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工民建工程中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结构设计人员态度问题
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加,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但是时间不会增加,所以一些设计人员就会减少一些工程的工作量,以此来节约时间。长此以往,就会使大量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下降,在地震时无法达到抗震效果,即使是一些轻度地震,也可能会使房屋倒塌。还有一些负责结构设计的人员,他们一部分是刚刚毕业;一部分是从别的行业转过来,没有实际经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依据来设计建筑工程的结构,这样也会导致建筑工程容易受到伤害。还有一些设计人员,不去学习新的知识,在做任何分析时都依靠经验,这是一种很不严谨的做法,因为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实际环境,环境的一点点改变都会对应对措施造成很大的影响。
4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完善策略
4.1构建抗震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工民建抗震设计的基础,是工民建工程抗震能力的保障,能够将结构中各单元的受力进行均衡分配。目前来说,不断优化剪力墙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工民建企业需要在施工之前,在建筑物的周边合理规划剪力墙的位置,一般将剪力墙的位置设置在承载力较大的位置,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4.2抗震布局设计
对于工民建企业来说,需要在施工前期提出合理的抗震布局设计。不良的抗震布局会引发地震的破坏,产生连锁反应,使地震产生的破坏更加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轻微的地震晃动,也会引发严重的工民建灾害。在工民建抗震布局的结构设计必须采用对称分布,严禁出现不规则的工民建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对需要建设的结构进行深入调查后,采用最为合理的地震抗震布局。
4.3工民建抗震结构的高度设计
工民建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便是工民建高度,工民建的高度设计必须依靠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设计,方能使其满足结构的抗震要求。该项设计最好能在对震动模型进行模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4抗震材料的选择
抗震材料的选择是提高抗震能力必须考虑的因素,是确保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工民建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材料,其抗震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故需要大量的研发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目前较好的抗震材料为钢结构,其具有较大的刚度,在韧性、延性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4.5抗震防线的优化
在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进程中,抗震防线的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属于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设计抗震结构时深度规划抗震防线,利用抗震防线,为抗震结构提供后补支撑。一般的结构来说,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抗震设计防线:(1)填充墙结构;(2)框架结构;(3)剪力墙结构。
4.6不断培养抗震结构设计的专业人才
为了培养抗震设计方面专业的人才,实现我国的素质教育,应把抗震结构设计课程安排在各大专院校课程内,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时,绝对不能忽视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专院校应积极组织工民建领域抗震设计的相关比赛,以保证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促进他们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探索,使其最终成为拥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真正意义的专业型人才,为国家工民建抗震结构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5结束语
在工民建工程中,安全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对安全威胁最大的各种因素中,莫过于地震。地震因为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工民建工程中努力提高抗震设计十分必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工民建工程中,虽然抗震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成新.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初探.山东工业技术,2015.10.93.
[2]马轶.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江西建材,2014.23.28-29.
[3]李迎春.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223.
论文作者:王伟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结构论文; 工民建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都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