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 830000
摘要:目的:对放射治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8例2008年9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应用单纯保乳手术治疗和术后加用放射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转移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8.16% vs.30.61%];就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7.96%、93.88%、91.84% vs.81.63%、75.51%、71.43%];就复发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4.08% vs.16.33%];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10.20% vs.36.73%];就生活质量评分而言,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治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临床疗效
乳腺癌这种以年龄在40-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为主要发病人群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切除患侧乳房,虽然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严重影响了美观以及生活质量[1]。本院将放射治疗应用于2008年9月-2012年1月期间在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2008年9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以上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其中入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参照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参照组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7岁和63岁,中位年龄:(44.23±3.65)岁;肿瘤位置:位于左侧和右侧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7例和51例;内上象限、内下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2例、25例、26例和25例;临床分期:Ⅰ期患者39例,Ⅱa期患者59例。实验组中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6岁和62岁,中位年龄:(44.21±3.64)岁;肿瘤位置:位于左侧和右侧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5例和53例;内上象限、内下象限、外上象限、外下象限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1例、26例、25例和26例;临床分期:Ⅰ期患者40例,Ⅱa期患者58例。上述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以及病情等一般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间没有较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本组患者单纯接受保乳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麻,对患者采取平卧位,用美兰标记肿瘤边缘2.0cm的位置,如果患者的肿瘤位置位于乳头上方,则作以乳房为中心的弧形切口;如果患者的肿瘤位置位于乳头下方,则作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将患者肿瘤以及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脂肪组织1.0-2.0cm全部切除,进行仔细的止血处理,对组织不需要缝合以关闭死腔,不需要引流,从而促进血清的纤维素渗出,从而进行填充,这样做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外形效果[2];将肿瘤切除后需要标记标本的内、外、上、下、前、后,如果病理检查显示某一切缘存在癌残余,则需要进行扩大切除处理;另作手术切口于腋窝处,该切口应该与腋褶平行,以胸大肌外缘到背阔肌外缘为切口的主要范围,将同侧腋淋巴结水平Ⅰ及水平Ⅱ进行清除,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胸背神经以及胸长神经进行有效保护,术后进行常规的负压引流,注意使引流保持通畅,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3]。
1.2.2 实验组 本组患者术后加用放射治疗:术后14-42d内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照射野为患者患侧的乳房,对患者进行半野切线等中心照射,对于内侧缘一般应用中线偏向健侧的 2cm 位置以及正中线,对于外侧缘一般应用患侧的腋中线[4];照射野的范围一般为患者患侧乳房皱襞下的 2cm 处上至锁骨头下缘,可以加上
15°的楔形滤板在内外切线野中从而保证照射区的照射剂量能够均匀分布;应用直线加速器(4~6MeV)对患者进行5w的放射治疗,50Gy的全乳照射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追加 10Gy的照射剂量[5]。
1.3 疗效标准 对本次研究中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工作,对两种患者的肿瘤转移率、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并对比,同时应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6]来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分为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以及20个因子,该问卷的评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实验数据,采用“ ±s”(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表示的意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肿瘤转移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发生骨转移、脑转移、肝转移和肺转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5例、2例、4例和4例,则肿瘤转移率为30.61%;实验组中发生骨转移、脑转移、肝转移和肺转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例、1例、1例和1例,则肿瘤转移率为8.16%;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对比 参照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为81.63%(40/49),3年生存率为75.51%(37/49),5年生存率为71.43%(35/49),复发率为16.33%(8/49);实验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为97.96%(48/49),3年生存率为93.88%(46/49),5年生存率为91.84%(45/49),复发率为4.08%(2/49);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中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6例、8例和4例,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3%;实验组中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消化道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例、3例和1例,则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就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而言,实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6.52,15.29,15.37,16.19,15.01,组间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x±s,分)
3 讨论
乳腺癌这种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大幅度升高的增长趋势,并且其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们防癌意识的提高、筛查力度的加强、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和诊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也保证了早期乳腺癌实行保乳手术前提。传统上对于乳腺癌主要采用根治术进行治疗,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切除病灶,但是会造成患者乳房外形的改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女性爱美的要求,保乳手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同,这种手术方式能够达到传统根治手术相同的局部控制效果,同时还能够保持患者的形体美,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身体损害程度,对于乳房切除后导致的心理上的自卑感从源头上进行了有效避免,对于维持患者心理平衡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7]。
但是由于乳腺癌这种恶性肿瘤容易通过淋巴渠道进行转移和扩散,术后复发率很高,对了降低保乳术后肿瘤复发情况的发生,一般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相关文献曾报道[8],如果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不接受放射治疗,那么局部复发率高达30%-40%,而加用放射治疗的患者一般复发率仅仅为5%-10%。放射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常规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标准切线野治疗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乳腺的外形轮廓相对较为复杂,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一般无法保证乳腺的剂量分布均匀;其次,放射治疗如果应用标准的切线野技术,那么会照射到患者一部分肺;除此之外,还全量照射到了患者左侧乳腺癌心脏的一部分。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首先要对放射技术进行全面、熟练的掌握,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照射技术以及靶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患者的生存情况和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还需要对放射治疗的并发症进行重点关注。以下几种放射治疗技术能够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且能够使放射损伤大幅度减轻:1、对术腔进行银夹标记对于保证照射部位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如果患者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较为彻底,并且不存在结外受侵情况,无论存在多少数量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均不需要对患者进行腋窝的放射治疗;3、将乳腺的照射范围由瘤床及其周围有限的部位(即部分乳腺)取代常规的全乳腺,对局部复发率不会造成影响,并且能够使放疗时间明显缩短,在降低治疗后遗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9];4、应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乳腺区内剂量的均一性以及内乳区的形度,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的肺和心脏等重要器官。总而言之,保乳术联合放射治疗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模式之一,临床应用价值十分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将单纯保乳手术治疗和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两种不同方式分别应用于我院收治的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结果显示:就肿瘤转移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8.16% vs.30.61%];就1年、3年以及5年的生存率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97.96%、93.88%、91.84% vs.81.63%、75.51%、71.43%];就复发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4.08% vs.16.33%];就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10.20% vs.36.73%];就生活质量评分而言,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放射治疗应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晓琴,孙亮新,邹杨,等.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1,22(01):88-90
[2]杨炳林,肖坚,陈文新,等.对比分析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0(S1):159-160
[3]高杰,曲江丽,连方方.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06):1354-1355
[4]艾秀清,贾志莺,贺春钰,等.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放射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29(13):274-275
[5]朱相露,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艾秀清,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08(11):1368-1369
[6]楼建军,崔珍,何斌,等.早期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34(23):103-104
[7]吴慧,李定杰,王建华,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0(23):11-12
[8]冯正富,宋慧胜,汤锐明,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联合全乳腺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02(04):304-305
[9]何俊,陈国庆,徐英杰,等.保乳术治疗25例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9(12):78-79
论文作者:张亚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实验组论文; 放射治疗论文; 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