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重庆市江津区中山学校 402260
【摘要】情感,是一个多样化的词语。我国汉字博大精深,绘写出带有情感动人色彩的语句。教师在为学生传授初中语文知识的同时,要认真的对待教导学生情感教育的态度,不单只是让学生表面的认识字,教师更是要有感情的,令学生去理解整段话的内在含义,去领悟作者笔下的意境。这样的教育方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透彻,师生之情也得到提升,学生面对语文课程更有信心。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情感;教育方案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170-01
引言:
初中是学生年代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没有高中沉重的知识量,也没有大学面临工作的压力。所以在这阶段的学生心理和情绪波动是较多的,面对外界的诱惑力,会逐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所以这时候教师的正确引导不可避免,其中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过往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份全新的教育方法。以便提高语文阅读方面上学生对情感内容的准确把握度,指引学生正确的道路。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情感教育忽视的根本原因
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提醒自我。传统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认为,教师对语文内容的讲述仅仅只是复述,没有表现出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现状导致了学生没有吸收到脑海里,并没有领悟其中的知识,如同机器人般的教学方式更是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让学生对语文课程有了心理负担,也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之情[1]。并且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是否提高这种观点是极为严重的错误的表现,导致没有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成绩一落千丈或是原地踏步。所以在这种原因造成的状况,第一点:教师要改变自我惯有的教学方式;第二点:教师带有真实感情色彩的去朗诵文章中的内在情感;第三点:与学生分配角色共同领悟文章的真谛主旨。例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浏览一遍文章内容,而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配角色,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段落。从中可以知道,学生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淡淡的印象与概念,在文章中的最后一段作者感谢母亲慈母的教育之恩,何尝不是告诫学生要心怀感恩,孝敬父母,在文章中学生更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意以及为人父母的辛劳不易,学生情感与课文的中心思想相互呼应,达到升华。
二、不断提高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进一步升华
大部分中学教师教学语文课程时采用的是以往的教案口头描述,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没有清楚的概念和形象的体现,从而大脑无法吸收到完整的知识,学校应该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表现,图片,语言,声音等一一表现出来,学生方便理解,化解了教师描述人物的讲课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对人物表现的理解能力[2]。同时,教师与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讲述《喂——出来》内容时,通过图片和视频,学生可以联想到当今社会多少的人群在滥砍滥伐,制造出多少的垃圾,对地球生态造成无数的伤害,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在多媒体放映下学生仿佛深入其境,更直观的意识到人类的无知,领悟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地球做出一份贡献,学生心怀警惕之心,收获知识的财富,对学生全面素质有了整体的提高,学生对大自然也具备了深深的热爱与敬畏之情[3]。另一面,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方案的改变在课程中很明显有了较大的进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有了多元化的理解,也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了基础。
(二)情景模式化,培养学生朗读学习能力
课堂上的气氛是否活跃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吸收状况,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然的流露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深刻表达,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使课堂活跃起来,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有敢于上台发言的勇气,更对自身的朗读有较大的影响,强烈的融合对文章人物的诠释,通过朗诵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对情感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学生对人物的完美诠释,增进了对语文课程的好学之心,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同时,学生也学习到作者笔下对人物细节方面的观察入微,对人物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可以意识到朗诵语文的作用,不是口头上的跟读而是发自内心去理解,感同身受作者想要诉说的情感,使学生心灵跟作者彼此沟通,进一步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与人物产生共鸣[4]。而教师通过朗诵,近距离的理解学生对人物的情感,在以后教学方面更深入去挖掘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学生与教师通过情景模式上的朗诵行为,对彼此的教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很完美的进展,学生不再拘束于唯唯诺诺,而是大声,有感情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去适应教师的全新教学方案,让教师减轻了教导负担,共同进步。
(三)拓展课外文学,培养实践写作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单单依靠书本上的说学到的语文情感教育是不够全面的,这时是阅读课外文学最好的年龄段,也是转换为中学写作能力的关键时间点。课外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言能力,蕴含着深刻而平凡的道理。四大名著之一中的《西游记》,孙悟空的机智七十二番变化,唐僧的坚持不懈信念,猪八戒的忠厚淳朴,沙和尚的老实善良,四人一路西天取经,经历了了多灾多难,最后取得真经。告诉学生坚持不懈是继续走下去的支撑,善良之情是为人的根本。通俗易懂的道理让学生对课外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在课外文学之中感悟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想法,不断的积攒自己的写作能力,与文章中心思想起到情感共鸣,持之以恒的去学习,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结束语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语文知识的情感教育在学生人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应共同进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指导方式,让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下吸收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对文章描述的情感教育的深刻见解,使得每位学生可以独当一面去表达文章的情感,去探讨实践写作,有更广泛的视野,成为语文知识的佼佼者,这也是学校为何注重初中语文知识情感教育的要点。
参考文献:
[1]莫全洪.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科教导刊, 2016(1):131-132.
[2]姜德林.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教育, 2016(7):00029-00029.
[3]沈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 关爱明天, 2016(4).
陈国福. 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教育, 2016(11):00230-00230.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人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