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浅析论文_杨坤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浅析论文_杨坤

山东鑫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也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采用先进的、可靠的科技手段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势在必行。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推进高危行业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机制,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有关“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等相关要求”。文章结合本人多年工作经验,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以往粗放式、经验化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差不多、大概、暂时这样”等思维方式,使得企业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表面化,导致管理责任不清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违章作业管控不严,安全决策靠经验、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现场各类事故隐患的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事故不间断。那么,即便是企业建全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了主体责任,加强了安全生产管控,为什么仍然有安全事故的发生呢?仅2019年1-4月,化工行业发生安全事故60起,死亡和失联147人。有感于数据惊人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安全警钟。

以一个300人生产型企业为例,按照相关规定该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6人,而在实际生产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可能存在人员不足、身兼数职、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现场监管工作占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大部分时间,与此同时,制度体系的更新修订、安全会议的召开及记录、应急预案的演练、相关安全证书管理等基础工作也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一一落实。工作类别多,更新频次快,工作量大,在具体执行上难免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表现在:

1.企业管理者虽然担负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责任,但很难实现对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的实时监管。一旦安全管理工作信息传递不及时,管理者无从督促、考核,更无法从整体上把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部署。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安全管理具体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如果业务流程未打通,就会造成风险管控、隐患整改不及时甚至无法落实到实施部门;安全教育培训如果员工不配合,导致现场风险隐患辨识不清;日常管理纸质化容易造成混乱,及时获取准确统计数据难,这就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事故频发在所难免。

3.人为因素干扰造成安全管理有失水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制度、执行流程、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等均是人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失误造成信息、数据失真,追根溯源势必浪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是无法估量。

由此可见,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化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安全管理的需求,更无法适应企业更高发展要求。安全管理既要满足标准化体系要求,又要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必须加快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

(一)安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通过信息化梳理,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植入平台后,系统将按照既定的制度、流程等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如准时按计划推送工作任务,按照规定格式填报台账,定期提醒更新安全证件等,在日常工作中就不会出现随心所欲、按照自己习惯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现象。

(二)时效性增强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在加强时效性,传达贯彻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时效性;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处理要时效性;接到事故报告,马上开展应急处理要时效性。原因很简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人命关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能够第一时间在平台上发布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并准确传达至每一位员工;工作任务进展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幅度下降,通过员工移动端工作平台,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检测到计划任务是否按时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时效性大大增强。

(三)经济化

传统管理模式依赖纸质化办公,文件下发、流程办理、登记造册、安全台账等等造成现场办公过于混乱,如果不定期整理或分门别类存放,很难在需要某个文件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同时大量的纸质化办公也不贴合经济、环保的企业文化。信息化管理则省却了大量的纸质化办公,办公场所更是大为简化,云数据的存储也免去了数据丢失的后顾之忧。

(四)全过程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又一亮点就是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控制,且任何工作都有迹可循、记录在案。所有的工作过程数据不可篡改,在工作绩效考核、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等过程中可作为考核、责任判定的有效证据。

三、如何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企业做好线下的基础工作,所谓的线下基础工作,是指是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健全相关管理、考核制度,明确部门责任与岗位职责,制定风险辨识及管控、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的计划及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等整个安全管理架构、具体细则和实施记录。这无形之中又是一次对企业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要求的很好的检验。

线下工作准备好后,便可以开展线上系统的导入工作。以我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智慧EHS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例,整个系统分为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系统设置、消息中心四个版块,囊括了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系统设置版块中,可通过下载模板批量导入用户数据,如企业组织架构、职位管理、岗位管理基础数据等,角色管理可以理解为具备一定操作权限的用户组。系统可对角色进行自定义操作,其中企业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

根据系统地图上企业所在位置上传厂区总图,并可在总图上绘制厂区内详细布置,依据平台运行期间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版块的数据统计,可实现厂区“红、橙、黄、蓝”四色图的展示,更为直观的了解企业风险分布情况。流程管理指三违举报流程、隐患举报流程、隐患排查流程,企业可设置流程处理负责人、核查人和验收人,实现隐患治理的闭环处理。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版块通过对传统双重预控体系建设方式的信息化改革,帮助企业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分级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隐患验收—持续改进—风险预警”的PDCA闭环管控机制,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以隐患排查为例,系统管理员可通过计算机平台及手机移动端制订排查计划,系统自动推送到相应排查人员的隐患排查计划执行菜单中,提醒排查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排查人员完成隐患排查后,可在现场通过手机拍照上传或输入现场信息,以示完成排查任务;如发现隐患需整改,则进入隐患整改阶段,由系统管理员根据隐患点位置、整改难易程度、负责人级别选定隐患整改负责人,系统推送整改任务至相关人员,开展下一步工作。实现了从传统人为监管方式向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方式的转变,系统平台对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有过程控制及记录,管理留痕,落实责任,全面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更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每个安全管理人员,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信息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加强了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关联性,使得全员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的融合了企业员工力量,实现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与安全能力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季俊红,齐满富,秦国强.浅谈中小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8(01)

[2]周忠伟.浅议加强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思路[J].工业c, 2016(1).

论文作者:杨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浅析论文_杨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