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双基”,把握程序,适应变化--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考试的思考_高考论文

抓纲务本,适应变化,重在“双基”——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轮论文,务本论文,地理试题论文,双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3+X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全国陆续推广和实施,地理列入高考科目在广东省已成定局。为此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和广东省有关部门,正积极认真研究和着手准备工作,以适应新的考试制度的全面实施。特别是对设计和拟定高考地理试题的工作来说,如何保持高考试题延续性、稳定性的特点,又要严格按“考试说明”的要求,依纲据本很好的与现行的会考制度衔接起来。既要适应面向21世纪的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便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又要针对地理恢复高考初始阶段,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区分度的、全面合理的科学评价,确实是有很多值得有关部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为此,结合对以往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简要总结和回顾,针对1995年~1997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分析,谈谈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的点滴思考:

一、对历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简要总结、回顾和评价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经历了16个年头。试题的难度变化态势,大体上呈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但题型的变化呈跳跃性特点。至90年代初期,为了与其它高考科目在内容、题型、难度系数保持相对的一致,整个试题的题型类别、内容结构才日趋稳定。为了说明这些依据题型和难度系数的变化,将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对试题的特点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和评价:

实际上,对于现阶段新一轮地理高考复习而言,最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是90年代初期的一些高考地理试题。因为其模式和风格特点,是根据全国各地大量的反馈信息,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形成的。通过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些试题基本上适应了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并有利于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在这里我们不妨从1993年高考试题中,摘录两题,进一步说明这一阶段的试题特点:

例一.1993年高考地理第5题:一艘货轮出马六甲海峡驶向科伦坡,当正午桅杆影子朝向北方时,可能:A.船顺水航行;B.船逆水航行;C.印度洋北部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D.印度洋北部海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正确答案:ABCD。

例二.1993年高考地理第26题: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填出滇、黔、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名称。

这两道题目,对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应用地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题目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所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对体现这一阶段地理试题的特点,具有典型意义。

正确答案:①拉萨,②贵阳,③昆明,④西安。

二、简要分析1995年~1997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

从分析1995年~1997年的上海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来看,与1989年~1993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相比,我们认为主要是继承为主,兼有发展的一面,既体现了现代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又能紧扣新教材,注重能力的考查,突出热点,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中心。题型增加了填充题,知识内容难度有所降低。为了证明这些,我们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摘录如下:

例一.199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问答题第4题:分析下表中我国北方某粮食产区1970年和1980年有关资料统计情况,解答相应问题:

(1)该地区1970年~1980年内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长了约__%,同时__等面积明显减少。

(2)该地区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

(3)在这10年中,该地区每公顷平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人均产粮的变化及其原因:________。

(4)坚持可持续发展,改善该地区环境急需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

例二.1997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问答题第2题:读长江流域图,解答:

(1)A为正在建设中的全国最大的____工程;我国西部钢铁基地攀枝花附近建有____水电站。

(2)B为1997年新设置的__市。上海____开发区已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贸易中心,上海的地区优势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反映出的有关问题分析,为保证本流域今后经济继续增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制定和采取的战略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题绝非死记硬背所能回答的,它要求考生能将我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地理比较思维能力,这对于选拔高素质的考生是必要的,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生活时,能解决由多因素造成的复杂的地理问题。

三、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的展望与思考

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应该怎样出?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模式和风格特点?这也许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为此,基于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评价和简要分析,展望与思考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保持稳定,降低难度

应该说明的是,对于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和1995年~1997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的难度评价,是建立在一种师生的超负荷运转、超强度拉锯式的训练为背景条件的反馈结果。也就是说,也许现在看起来很难的内容,在当时却属“会者不难”的范畴。正是由于广东省作为恢复地理、生物为高考科目的试点省份,具体的实施方案只是在临近开学才正式逐级下达。时间紧,学生知识欠账多,教学任务重,再加上较长时间地理学科与高考无缘,师资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届时考生总体的应考能力水平也许与“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形成较大差距。因此,试题在充分考虑考生总体水平的实际,在题型、内容结构上要继续保持90年代初期的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些风格特点,借鉴上海试题的一些成功做法(设计),适当降低难度,确保试题的稳定性,显得十分重要。这样,不仅使师生在复习备考时有一个明确的参照物和标高——近年来的一些高考试题,更重要的是从当年考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出“怪题、偏题、双超题”,着眼于基础,不回避重点,在此基础上求得变化,也就是说,如何贯彻稳中求进的原则。可否认为是新一轮高考地理命题组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强调双基,抓纲务本

正是由于要保证试题的稳定性,从试题内容方面来看,“双基”在试题中的重要地位应该给予肯定。地理基础知识的训练、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使高考更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势必只能在这两个基本问题上下功夫。如果说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的内容要体现“稳中求进”的话,那么“稳”字就应该体现在“双基”上。师生在应用科学的方法的同时顽强拼搏、依纲据本、强调双基,沿着正确方向去努力,通过高考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样的试题效果才能算好,才能顺应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符合高教要服从普教的高考命题原则(这是90年代已确立的一项高考命题原则),真正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3.注重应用,把握热点

高考是以选拔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但又要建立在中学教学的基础上。要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考生在灵活应用方面的考查比重。这一点,实际上要求新一轮的高考地理试题,是对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所形成的地理试题的风格和特色如何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前面所摘录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高考地理试题,也许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特点。现行教材及尚在天津、江西、山西三省市试验用的面向21世纪的高中地理新教材,经过修改,都加大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考查的内容。因此,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强调考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许应该成为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应继续保持的试题特点。强调运用,怎样将死的知识考活,这也是对所有高考科目的试题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对于困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诸如当前旱涝灾害的地理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及解决途径,人口、农业、资源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可在试题中反映出来,突出地理学在信息、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试想,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在治理开发“黄金水道”的过程中,真正能用具体的行动来回答1997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问答题的第二题第(3)问,也许今年的长江洪涝,不至于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把握全球重大自然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在试题中得以体现,历来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一项原则。这样的试题既突出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又强调了它的社会功能和它在所有国民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更高层次来看,对巩固地理科学在基础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巨大的示范效应。

4.合理的题型结构,注重图题比例

我们认为,1995年~1997年的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与1991年~1993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相比,由“三大板块”转换成“四大板块”,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卷虽然取消了综合题增加了填空题,但实际题型结构是没有变化的。因为全国卷的综合题,实际上也包括了填充题和问答题的内容。真正有差异的地方是上海高考地理试卷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将多选题变为单选为主的试题。不管怎么说,这些基本题型的结构特点,应在新一轮高考试题中得以体现。同时,上海卷在降低试题难度方面的一些尝试,也可借鉴。这样,从根本上保证试题的稳定性,也是新一轮高考试题在贯彻稳中求进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知道“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至90年代以来,高考地理试题的图题比例,一直都保持在30%以上。图表数量一般都在30幅左右,特别是从内容上看,对填图→读图、判图→析图→绘图要求有逐年提升的趋势,这更确立了图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一门空间科学——地理学考试题必需具备的特色。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高考地理命题组在考后对试卷的总结分析及传递的有关信息表明,图题在试卷中之所以占有较大的比重,其原因至少有三个:①地理作为空间科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②现行中学地理教材内容的结构比例所确定,如对原区域地理教材分析,《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上下册四本书共为27.5万字,图幅(包括景观图、各类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表等)共计412幅;高中《地理》上、下册教材文字约20万字,图幅如包括地图册的话,篇幅比重大约为7:3;③图题是对学生能力考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水平最好的训练方式和检测途径。图题的兼容性大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是保证试题的内容和知识总量增加、尽可能满足覆盖到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基本要求所必然选择的一种方式。我们认为保持试题的连贯性特点,贯彻“稳中求进”的原则,图题的形式、内容,在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中应继续保持一个适当的比例。

总之,新一轮的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不仅面对考生的知识水平状况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须有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适应的过程。希望地理界的同仁,以新一轮高考地理试题模式研究为主题,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议,集思广益为新一轮高考地理命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地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奉献。

标签:;  ;  ;  ;  ;  ;  

着眼“双基”,把握程序,适应变化--对新一轮高考地理考试的思考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